長期靜養和天天鍛煉,採取哪種方式更有益健康?老年人早點搞清楚

每個人都有自己熱衷的生活方式,是靜養好還是鍛煉好,始終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鍛煉更為人們所推崇,因為鍛煉能夠強身健體,促進周身的血液循環,提高抗病能力,才更有益於長壽。

但是有些老人卻認為老了身子骨弱了,鍛煉不合適,靜養才能長壽,靜養有助於調節情緒,對抗衰老,還能修身養性,你沒看烏龜總不愛動所以才活得久嘛。

兩方所說的話聽起來都有道理,那麼對於老年人來說,長期靜養和天天鍛煉,採取哪種方式才更有益健康呢?

其實長期靜養和天天鍛煉都各有利弊。

長期靜養的好處是:

為身體減輕負擔,避免身體因過度疲勞而受傷,保護身體免受慢性疾病的折磨,還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緩解心理壓力,紓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特別是患有重病的人,就不適合劇烈運動,多休息更有利於身體恢復。

但是長期靜養也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肌肉力量減弱,影響運動能力和耐力,還會導致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

此外,長期靜養也可能會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天天鍛煉的好處是:

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強壯骨骼和心血管系統,提高身體的適應性和耐受力,也能幫助燃燒脂肪,控制體重,對於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如果運動頻率過高 ,運動時間過長,運動強度太大,也會讓身體疲勞,增加心肺負擔,讓身體某些部位的骨骼加速磨損,產生退行性病變。

如果運動姿勢不正確,加上運動過度也會造成肌肉損傷,還有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長期過度運動還可能會造成運動成癮,影響身心健康。

所以說只有做到動靜結合才能真正地延長壽命。而且通過是否運動來判斷壽命的長短也是比較片面,因為影響壽命的因素可不止是否運動一條,有很多因素的,不能簡而言之。

老年人運動要注意4點:

1、運動要適度,不要超量運動

有些老年人想著運動對身體好,就會有意地增加運動量,增加運動時長,認為運動得越多越長身體會更健康,殊不知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鍛煉有益健康的前提是運動必須合理,如果總是超量運動,不但會損傷關節,而且運動效果也不會有多理想。

2、運動不能著急

有些人看到別人運動獲得了好處,就也想自己能夠和別人一樣得到相同的好處。於是在沒有詳細了解的情況下,就跟著做,有可能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大量的運動,卻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這樣急著去做運動,不給身體適應時間,身體就無法負擔,反而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3、運動的目的性不要太強

運動當然會具有目的性,有的人是為了瘦身,有些人是為養生,有些人是為了保持好身材。有目的去運動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目的性太強,這就讓運動的初衷變了味,容易造成運動效果差強人意,身體也收穫不到應有的好處。

目的性太強會容易忽略運動中的一些細節,所以我們要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去做運動,不要盲從。

4、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對於老年人而言,並非所有的運動方式都適合自己,尤其是一些運動強度比較激烈的運動。就算是自己年輕時擅長的運動項目,到了老年也得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出調整,更不應盲目和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