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國家癌症中心推出基於150萬中國女性數據的風險小工具
家人們,雙十一的賬單到了嘛?只是因為在直播間里多看了一眼……
圖源:網路
但在各大商家battle之際,「國家隊」國家癌症中心竟在官網悄悄上新:
鏈接:http://cancerrc.ncsis.org.cn/#/utilshome
並在JAMA子刊上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1]:基於全國最大的多中心社區篩查隊列,覆蓋150萬中國女性,囊括公認的5個乳腺癌相關風險因素,評估不同個體的乳腺癌風險等級以及相關篩查年齡建議。
研究首頁截圖
不用花1分錢+不傷腦查指南+不費口水解釋的乳腺癌個性化風險評估+篩查年齡建議,無論醫生還是大眾,誰能不對這個小工具喊「香」?那它能成為「爆款」嗎?具體又「香」在哪?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商品詳情」!
150萬中國女性數據打造,「簡易」工具盡顯精準之道!
證據一致表明,篩查和早期發現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對於美國乳腺癌5年生存超90%的「奇蹟」,篩查功不可沒。然而,目前大多數乳腺癌篩查指南對篩查起始年齡的建議大多採用「一刀切」的,並以年齡為基準的方法: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乳腺癌篩查指南[2]
《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3]
面對大量揭示乳腺癌風險因素的研究,現有篩查指南的「短板」顯而易見——並未充分考慮乳腺癌風險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此,為提高乳腺癌篩查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國家癌症中心開展了探索中國女性風險適應的篩查起始年齡(risk-adapted starting age of screening)的大型研究。
研究使用了中國城市癌症篩查項目(CanSPUC)數據,最終納入1549988名40至74歲、無癌症、腎功能障礙或嚴重心臟、大腦或肺部疾病史的未篩查社區居住女性,收集其與乳腺癌相關基線特徵並追蹤乳腺癌診斷年齡。風險適應篩查起始年齡定義為具有不同乳腺癌風險水平的女性,達到與一般人群中50歲女性相似的10年累積風險水平的年齡。
經過4.47(IQR,3.16-6.35)年中位隨訪時間,3895例乳腺癌患者被確診。在一般人群中,50歲女性未來10年患乳腺癌的風險為2.65%(95%CI,2.50%-2.76%),45歲女性則為2.32%(95%CI,2.19%-2.44%)。
危險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較大、BMI較高、初潮年齡較小、無母乳餵養史、有乳腺良性疾病史和乳腺癌一級家族史與乳腺癌發生風險升高顯著相關。
CanSPUC隊列入組女性的基線特徵
根據篩選危險因素,研究人員建立多變數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並用以下公式計算每個參與者的風險評分:
風險評分=0.15190×乳腺癌一級家族史+0.22453×乳腺良性疾病史–0.25229×母乳餵養史+0.24038×初潮年齡(<13歲)–0.35994×BMI(<18.5)+0.10798×BMI(24-27.9)+0.22317×BMI(≥28.0)
綜合考慮各風險分級的人數分布和10年累積風險曲線趨勢,研究者最終將風險評分分為低、中、高3個風險級別。
低、中、高風險女性乳腺癌的10年累積風險
與低危組相比,中(HR=1.32;95%CI,1.24-1.41;P<0.001)和高危(HR=1.75;95%CI,1.53-1.99;P<0.001)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
不同風險分級女性乳腺癌篩查的風險適應起始年齡
以一般人群50歲時乳腺癌的10年累積風險為基準,乳腺癌低、中、高危組的女性分別在>55歲、48歲和43歲時達到相等的10年累積乳腺癌風險,研究人員以此確定乳腺癌高、中、低危的中國女性的最佳開始篩查年齡分別為55歲、48歲和43歲,並開發了文章開頭提及的在線工具,「一鍵消除」評估難度,可以說是簡單到我奶奶都會用……
「爆款」預定?或還有這些「BUG」需解決……
這款小工具的最大亮點在於,為中國女性個性化訂立篩查起始年齡,高危患者能及早篩查以早診早治延長生存的同時,低危患者也避免了過度診療和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在醫療資源依然緊張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工具能引導醫療資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實現真正的公平和有效。
其次,這個工具納入5個公認的乳腺癌相關風險因素——乳腺癌一級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母乳餵養、初潮年齡和體重指數。雖然我國現有指南均已考慮到這些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高危女性的定義為具有多種風險因素中的任何1種,具有1種以上風險因素的個人可能會難以決定何時進行篩查。本工具將5個相關因素綜合評分,更適合臨床使用。
再次,相比基於專家經驗制定的指南,本研究使用來源於醫院病例、中央癌症登記處和醫療保險系統的真實世界數據,比對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年鑒,且樣本量高達150萬,保證了分析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使得這款工具成為真正屬於中國女性的乳腺癌篩查工具。
然而,以上亮點還不能完全支持這款工具晉陞國民「爆款」,還有許多「bug」需要進行修改:
1.在選擇納入計算的風險因素上,由於對中國人群乳腺癌發展風險因素的研究十分有限,關鍵變數仍顯不足;而且本研究未納入與乳腺癌有更大關聯的危險因素,如BRCA1/2突變、提示有這種突變的家族史或胸部照射史等,這些危險因素的存在顯然值得採取更積極的篩查手段。
2.本研究中的年齡「節點」值得商榷。風險適應起始年齡被定義為具有不同風險水平的女性達到與一般人群中處於推薦年齡女性相當的10年累積風險的年齡。但,研究以50歲作為中國女性篩查的參考標準,並不是一個既定事實。而且由於本研究納入人群的年齡限制,部分指南建議的40歲或更年輕的女性並未得到討論。
3.篩查策略不僅包括篩查的起始年齡,還包括篩查方法和篩查間隔。而且本研究並未評估風險適應篩查策略在中國人群乳腺癌篩查的好處、缺點、可行性以及個人和衛生系統的成本,但這些信息對篩查指南和政策制定都非常重要。
經過醫療界多年來的大聲疾呼,癌症「早篩早診早治」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礙於人均醫療資源的緊張以及篩查計劃制定的難度,大眾對篩查的「心動」仍較難轉化為「行動」。在筆者看來,這款小工具的誕生,或許在見證乳腺癌精準診療從專家與醫生主導的、高高在上的HARD模式,向掌握在每個人手裡的、平易近人的EASY任務的轉變。期待這款趁手小工具,早日完成升級,飛入尋常百姓家。
參考文獻:
[1]Zheng Y,Dong X,Li J,et al.Use of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to Identify Risk-Adapted Starting Age of Screening in China.JAMA Netw Open.2022;5(11):e2241441.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41441
[2]Siu AL;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Ann Intern Med.2016 Feb 16;164(4):279-96.doi:10.7326/M15-2886.Epub 2016 Jan 12.Erratum in:Ann Intern Med.2016 Mar 15;164(6):448.PMID:26757170.
[3]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J].中國癌症雜誌,2022,32(4):363-372.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Lily
責任編輯:Sweet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