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陽節,
我國自古就有重陽登高的習俗。
此時秋高氣爽,正是外出運動的好時機。
老年人登高時要注意什麼?
如何避免運動損傷呢?
1什麼是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是指由於運動不當和運動不足以及運動過度帶來的各種損傷。無論是登高望遠還是進行其他運動,都有可能發生運動損傷。狹義的運動損傷是指在運動當中發生的損傷。廣義的運動損傷則包括除了車禍和槍傷爆炸以外的各種損傷。如踝關節扭傷,既可以發生在運動當中,也常見於下樓梯時和行走中看手機的情況。一般來說,運動損傷可粗略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運動損傷主要指兩周之內的損傷,包括意外跌倒或者運動中突然扭傷。急性運動損傷的致傷原因很多,主要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身體狀態不佳和疲勞、運動前熱身不充分、動作不規範等;客觀因素包括:天氣、場地和環境、個人裝備不合適、遭受惡意犯規等。
預防急性運動損傷要「知己知彼」。老年朋友既要關注運動環境、裝備等是否安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和精神是否做好了準備。以登高為例,老年朋友應穿著合適的衣服及鞋子,登高時注意腳下,避免邊走路邊看手機,不要過分追求速度,每一步都應走得穩當,在登高的過程中要特別專心,以免發生跌倒或扭傷。另外,無論早晨還是傍晚,無論運動前還是運動中,出現身體不適時都應立刻停止運動,必要時應呼叫急救車。
日常生活中,人們遇到的情況更多是慢性運動損傷。慢性運動損傷多與動作不規範、運動量過大、勞損積累等有關。有時,急性運動損傷處理不當,也可能轉為慢性運動損傷。大家比較熟悉的慢性運動損傷如髕骨軟骨軟化症、肩袖損傷、網球肘、腱鞘炎、跟痛症、滑囊炎跟腱止點炎等,都是由於多次反覆的出現的「小傷」未予重視和進行有效的治療導致的慢性損傷。存在下肢慢性運動損傷的老年人不太適合登高,平時也要避免過度運動導致身體勞累。現在,有些老年人喜歡參加劇烈的運動如滑雪、長跑,甚至跑馬拉松,我們強烈建議,老年人在進行上述劇烈運動之前,先去正規的醫療機構找專業醫師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和評估。
2發生運動損傷怎樣處理
發生急性運動損傷後,患者要立刻停止運動,可採取冰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等措施;一旦發現癥狀持續不緩解,就要前往專業醫療機構進行檢查評估,以免延誤治療。
慢性運動損傷患者應了解損傷的原因,糾正錯誤動作,平時運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在「無痛」的狀態下進行體育運動,才有助於保持良好、健康、持久的運動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歲月的痕迹,但這並不是說只要發生退變就什麼運動都不能做了。實際上,選擇強度適宜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也是我們與自己身體「和解」的一個過程。總之,老年人的運動一定要以安全為前提。
3運動時可參考這幾點
日常生活中,老年朋友應該選擇哪些運動項目,達到怎樣的運動強度呢?
建議老年朋友以耐力性項目為主。具體來說,一些不劇烈的有氧運動,如健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強度大一點的耐力運動建議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一般的快走和慢走可以每日進行。大家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每周2~3次的力量訓練,以提高運動效果。
什麼樣的運動量是比較合適的呢?首先,運動後達到微微出汗、輕度疲勞的狀態;其次,心率達到「170-年齡」;最後,鍛煉後1~3天肌肉酸痛感基本消失。這樣就說明這個運動量是比較合適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參考,運動後如能進行適當的拉伸活動則更好。老年朋友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反應,不要為了運動而運動,而要為了身心愉悅而運動。
來源: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