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膝蓋骨關節炎,打封閉和吃止痛藥,到底哪種效果好

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疼痛和功能受限,打封閉注射還是吃藥好?醫生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根據2018年發表在《美國骨科醫師學會雜誌》上的一份調查,薈萃了骨關節炎的各種療法效果統計,搜集了53項隨機對照試驗,每個試驗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至少28天,研究的人數至少在30名以上,得出了以下結果:

• 單從緩解疼痛,可的松注射的效果最快,其次是非甾體抗炎葯(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萘普生和塞來昔布,以及PRP注射。

• 萘普生在改善功能方面的排名最高,其次是雙氯芬酸、塞來昔布、布洛芬和PRP注射劑。

• 萘普生在改善疼痛和功能方面最有效,其次是可的松注射劑、PRP注射劑、布洛芬和塞來昔布。

塞來昔布和萘普生

雖然這份研究中萘普生的療效最高,但塞來昔布也是關節炎的常用藥,而且有更小的副作用,在一項針對514名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對照試驗中,塞來昔布的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比萘普生少了一半,同時腎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也較低,因此許多醫生還是會推薦更加安全的塞來昔布,下圖是兩種葯的不良作用發生率對比:

無論塞來昔布還是萘普生,非甾體抗炎葯都能有效地緩解關節疼痛和炎症。同時它們也具有潛在的副作用。非甾體抗炎葯會刺激胃壁,可能導致潰瘍或其他胃病。還可能損害腎功能。一些非甾體抗炎葯會增加血壓。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因此不建議長期定服用非甾體抗炎葯,可以選擇兩種方式服用,第一種,疼痛發作時可以定期服用(例如每四到六個小時服用一次),按照醫生要求,連續服用數天或者數周,然後停葯。第二種,可以長期但不連續服用,不天天吃或者只是偶爾服用。總之無論哪一種方式,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另外為了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也可以選擇外用的非甾體抗炎葯,例如雙氯芬酸,其潛在副作用較小。

可的松注射

也叫皮質類固醇注射,就是常說的打封閉針,它的優點是立竿見影,直接向炎症部位注入皮質類固醇和麻醉劑的混合物,對於腱鞘炎、關節炎、韌帶炎等,能夠快速減輕炎症和腫脹,但它也有副作用,可能造成血糖波動,注射得過多會對關節軟骨產生破壞作用,少數患者注射後疼痛更嚴重,一年注射不可超過三四次。

兩者的對比

非甾體抗炎葯可能會產生輕微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和嘔吐,或者皮疹等過敏反應。但類固醇注射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免疫抑制、高血壓和身體各種功能障礙。

1.非甾體抗炎葯類固醇都具有抗炎特性。

2.與類固醇相比,非甾體抗炎葯具有較少的麻醉特性。

3.與類固醇相比,非甾體抗炎葯的副作用較輕。

具體採用哪種治療方式,還是兩者聯合使用,以患者的病情為準,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合適的方案。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NSAID 被評為膝關節骨關節炎最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風濕病學網路,2018.

《塞來昔布與萘普生在上消化道出血後的心血管疾病和關節炎患者中的胃腸道安全性》,柳葉刀,2017.

《塞來昔布和萘普生:差異、相似之處,以及哪一種更適合您》,Checkup,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