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後未緩解的複發/難治B-ALL患者仍能從挽救性移植中獲益

2022年10月6日-9日,第27屆亞太地區血液和骨髓移植年會(APBMT 2022)將採取線上形式召開。APBMT會議是亞太地區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旨在全面介紹骨髓移植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本次APBMT大會上,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醫院吳彤主任團隊宋艷智主任口頭報告了「IMPROVED SURVIVAL WITH ALLO-HSCT FOR RELAPSED/REFRACTORY B-ALL IN NON-REMISSION OR MRD+ AFTER CART」(allo-HSCT可改善CAR-T治療後未緩解或MRD陽性的R/R B-ALL患者生存預後),【摘要號197】。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後無法完全緩解(CR)的複發/難治(r/r)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 (B-ALL)患者的預後非常差。北京高博博仁醫院吳彤主任團隊宋艷智主任團隊評估了allo-HSCT對CAR-T治療後無法獲得CR[非緩解(NR)或微小殘留病(MRD)陽性(+)]的r/r B-ALL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高博博仁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研究納入了38例接受CAR-T後NR(12例)或MRD+(26例)並接受allo-HSCT的r/r B-ALL患者。其中,allo-HSCT之前,22例患者(57.9%)接受了至少兩種CAR-T治療。所有患者使用清髓性預處理方案。一些患者在移植後接受了長達2年的靶向藥物維持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37例患者均達到穩定植入。NR組和MRD+組患者的兩年OS(總生存期,圖1)和LFS(無白血病生存期,圖2)沒有差異。


圖1 NR組和MRD+組的OS


圖2 NR組和MRD+組的LFS


▶ 對於移植前NR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50(39-1127)天。其中4例患者無白血病存活,MRD陰性,8例死於複發。兩年OS和LFS分別為32.7%和25.4%。沒有患者死於移植相關事件。3例患者出現III~IV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患者出現廣泛慢性GVHD(cGVHD)。1例患者死於IV級aGVHD和複發,其他患者使用免疫抑製劑治療。在7例和1例患者中檢測到CMV和EBV再激活。分別有1例患者出現嚴重的肺部真菌感染菌血症。2例出現嚴重出血性膀胱炎。

▶ 對於MRD+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258(39-1389)天,兩年OS和LFS分別為41.4%和30.5%。15例患者複發。6例患者出現III~IV級aGVHD,3例患者出現cGVHD。2例患者死於IV級aGVHD,其他所有問題均已解決。11例和4例患者出現CMV和EBV再激活。4例患者出現菌血症。12例和1例分別發生輕度和重度出血性膀胱炎。

▶ 單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CAR-T次數、首次或二次HSCT不影響結果。


該項初步研究結果表明,挽救性allo-HSCT顯著提高了化療和CAR-T治療均失敗的r/r B-ALL患者的生存率,移植相關死亡率較低(3/38)。對於如此重度治療的r/r B-ALL患者(CAR-T治療後仍處於NR或MRD+),allo-HSCT兼具安全性與療效性。


宋艷智主任談

複發/難治的B-ALL預後差,挽救性化療和挽救性allo-HSCT的CR率和LFS率均較低。目前,多項研究證實,抗體治療(如CD3/CD19雙抗、CD22抗體)、CAR-T治療以及靶向藥物聯合化療等多種方法用於r/r B-ALL的療效較好。其中,CAR-T是目前公認治療r/r B-ALL療效最好的治療方法。CAR-T治療可使約95%的r/r B-ALL患者獲得再次緩解,從而獲得移植的機會。但是仍有約5%的患者使用CAR-T治療仍然不能達到CR。

對於這部分患者來說,臨床一直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如果不治療或者採用常規化療,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只有幾個月,預後非常差。因此,針對這部分患者,我們團隊採用挽救性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多名患者實現了長期生存,挽救了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經過我們的研究發現,移植前患者的器官功能良好,不存在嚴重感染或嚴重合併症,是移植取得良好療效和安全性的關鍵。我們納入了38例患者,因移植相關合併症導致的死亡只有3例,總移植相關死亡率並沒有增加。即使是高度治療後患者,挽救性移植仍然是一個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療方法。

此外,我們在移植後根據患者的腫瘤突變基因不同,選用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維持治療。部分患者也可以使用常規的維持治療方法,比如地西他濱、來那度胺維持治療。靶向葯維持對於鞏固移植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並提高治癒率都有明顯的療效。

總的來說,我們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對於經過反覆治療都無效的r/r B-ALL患者,挽救性移植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有可能使一部分患者重新獲得完全緩解,並且達到長期生存和治癒。


總結

隨著醫學技術與藥物研發的不斷發展,包括靶向葯、單抗藥物、CAR-T技術在內的治療方法使得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取得非常大的突破。與此同時,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也不斷進步,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於高危患者來說,挽救性移植仍然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而且安全性很好。目前來說,移植的療效越來越好,患者不用因為擔心移植後嚴重合併症發生率太高而放棄移植的機會。


專家介紹

吳彤主任

高博醫學(血液病)研究中心造血幹細胞移植學科帶頭人。

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醫療院長。

亞太骨髓移植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與細胞治療學組副組長,女醫師協會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療系。1986年-2006年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歷任住院醫、主治醫、副主任醫師,從事血液病的診斷與治療,自1987年起主要的工作領域為造血幹細胞移植。2006年-2012年在北京市道培醫院任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2012年-2015年任河北燕達醫院陸道培血液腫瘤中心副主任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2015年-2017年4月任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副院長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

2017年5月起任北京博仁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及醫療院長。1994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進修病毒診斷學。1996年-2000年在美國NIH(國立衛生研究院)心肺血液所做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造血幹細胞基因治療。

從事造血幹細胞移植30餘年,是國際知名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有數千例移植經驗(1歲-72歲),對移植方式(供者、預處理方案)的選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的救治,難治/複發白血病的移植及移植後複發的防治,移植後的免疫治療(針對白血病、病毒、真菌),CAR-T橋接移植,老年白血病的移植,二次異基因移植等均有獨到的成功經驗。建立了較成熟的移植體系,對血液腫瘤(白血病、MDS淋巴瘤等)及良性血液病(再障、PNH、噬血細胞綜合征等)均達到合併症少,無病生存率高的水平。

為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會員,美國血液學會會員,國際血液學會會員,亞太骨髓移植學會(APBMT)會員及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與細胞治療學組副組長,中國女醫師協會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血液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整合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任《中華血液學雜誌》、《Hematology/Oncology and Stem Cell Therapy》及《Blood中文版》編委。

發表論文90餘篇,在國際會議上發言數十次。曾榮獲優秀教師獎,英語教學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進步二等獎,APBMT十佳論文獎及傑出發言獎。


宋艷智主任

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醫院血液二科(移植技術)一病區,副主任醫師。

具有10餘年臨床工作經驗,長期從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工作。擅長: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及各種常見移植合併症的處理。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幹細胞工程技術分會移植與血漿置換學組委員。

McMaster大學健康信息研究中心Evidence-Based Resources Rater。

作為通訊作者發表多篇SCI論文,最高影響因子12。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 《Plos One》、 《Journal of Integratieve Medicine》等多個SCI收錄雜誌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