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出來的痧越紅,就證明療效越好!刮痧真的可以治療疾病嗎?

久坐的學生,大多都被室友拉著,要麼是自己想要刮痧「去火」。那麼刮脖子前面是來治療咽喉腫痛的嗎?刮脖子後面是可以緩解頸椎疼痛嗎?

刮痧到底有沒有用呢?每當想到頸部皮膚遠比想像中嬌嫩,又有交縱複雜的大血管,一旦力道控制不好,就會不會引起麻煩?

「刮出來的痧越紅,療效越好!」

「刮痧越疼越好!」這是真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刮痧真的可以治療疾病嗎?

刮痧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

常用的刮痧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的刮痧工具是:銅錢、瓷湯勺,或者是直接上手。

刮痧是偽科學嗎?

刮痧算不上「偽科學」,因為偽科學至少要有一個「科學」的外皮,要宣稱自己是科學,在科學系統裡邊有一個虛構的位置。

那為何認為刮痧有效果?

有人稱: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心理作用。因為身體受到損傷時候會分泌內腓肽作為應對疼痛的對策,內腓肽會使人產生欣快感。

對於刮痧是否一門偽科學,在醫學界也是爭執不斷。

中醫講究的是寒暑陰陽,而西醫講究的是化學提煉;中醫講究的是經世致用,但被西方科學認為是未經論證。

但中醫並不是「偽科學」,它根本就不需要偽裝自己是科學。若自己懂「科學」,卻不用科學的觀點辯證去看待中醫,那才是「偽科學」。

而刮痧已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

俗話說得好: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只要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濕氣重刮痧刮哪裡

很多中醫都認為濕氣重的話應該刮背部、手臂以及小腿。

如:刮拭背部可以治療全身臟腑的病症,如刮拭膽俞可治療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急慢性肝炎等;

刮拭大腸俞可治療腸鳴、泄瀉、便秘、脫肛痢疾腸癰等。

當然每次刮痧的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同一個部位要間隔一周以上才能再次刮痧。

刮痧的顏色也能反映什麼樣的病症。

如果出現刮痧顏色越深,那麼說明病情越重,病程越長。

第一、身體健康的人一般刮痧後,會出現少量紅色痧,這種屬於輕微的痧象;

第二、刮痧的顏色為鮮紅色,那麼說明身體有熱症、炎症。代表身體陽虛火旺;

第三、刮痧的顏色為淡青色而且伴隨有紫塊的話,代表身體氣虛而且血瘀較為嚴重;

第四、如果是青黑色,這種情況說明身體不僅有血瘀,而且還有寒症,經脈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瘀滯,時間比較長,這時的身體已經處在疾病狀態中;

第五、如果刮痧顏色呈紫紅色痧,屬於較密集的痧象。代表體內有郁滯。

在刮痧後呢,我們可以多喝熱水以及注意保暖,平時要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還有一點刮痧不是你想刮哪就可以刮的。

謹防刮痧亂象

刮痧是不是越用力越好呢?其實並不是。

下手過重會造成皮膚出血,容易破壞皮膚屏障,引起皮膚局部紅腫感染。

甚至還會導致大面積皮下出血,其分解代謝物被大量吸收進入血液中會堵塞腎小管,導致腎損傷。

可以說在刮痧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和技巧,不是誰都可以進行自我操作的。

刮拭四肢時,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我們在刮痧的過程中,只要出現出微紅色或者紫紅色,就可以停手了。

事實上,有些人也不能輕易刮痧。如孕婦、經期女性、心臟病患者、小孩。雖然刮痧可以作為一個治療輔助手段,但是不能隨意代替其他藥物治療。

但作為在家養生保健的手段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是中醫,在現代西醫學也證明刮痧不僅可以促進我們的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加汗腺分泌,同時治療高血壓、緩解中暑等。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