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是第29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 攜手向未來」。可能很多人對阿爾茨海默病還是不太熟悉,但都聽過老年痴呆,甚至有不少年輕人出現「記性不好」的表現時,會自嘲為「老年痴呆了」。今天,華商報-二三里資訊邀請了渭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彌婉軍為大家科普下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知識。
記者: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
彌醫生: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性痴呆,發生於老年、老年前期,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見的類型。
世衛生組織估計,全球65歲以上的老人人群中,阿爾茨海默病的發患病率為4%到7%,年齡每增長6.1歲,患病率會升高一倍,患病率會升高一倍;85歲以上老人人群中可達20%到30%。2001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會超過2000萬,預計到2040年會超過8000萬,而我國60歲以上老人約有1500萬的痴呆患者,其中1000萬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
記者:這個病除了經常說的記憶力不好,還有什麼癥狀?
彌醫生:其實阿爾茨海默病有十大危險信號,第一個就是記憶力逐漸減退,尤其是近時記憶的減退,如老人記不清剛剛發生的事情,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遠時記憶的減退,記不得以前發生的事情,影響日常的生活。
第二個就是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了困難;第三個就是語言表達出現了困難,言語出現了重複或者言語比以前變慢了;第四個對時間地點人物日漸混淆,分不清幾月幾日,家在哪裡,或現在身處何地等;第五個就是判斷力日漸減退,比如夏天穿棉襖;第六個理解力或安排一些事情的能力下降;第七個常把東西放在不合適的地方;第八個情緒行為出現了異常,病人易怒、暴躁、自私等行為;第九個性格也會發生改變,內向人可能突然變得外向,外向人可能變得內向;最後還有失去做事情的主動性。
記者:那這個病有辦法預防嗎?
彌醫生: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要貫徹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科學預防很重。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不可改變的因素,像年齡、女性、ApoE-4都屬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但像「高膽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壓、腦外傷、心理應激、腹型肥胖、吸煙、大量飲酒」都屬於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所以建議大家,在發現家人出現「十大危險信號」時,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對於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家屬或者照料者,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照顧好老人,尤其防止走失、摔倒等意外的發生。
華商報記者 邢雪雪 編輯 郭喬娜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