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3873篇文章
小方今年小學四年級,和別的孩子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最近學校體檢結果卻讓他的全家憂心忡忡。原來,小方右上乳門牙掉了三年多,一直沒有生長的跡象。正巧,有同班同學在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做早期矯治。小方一家趕在過年前來到了正畸科進行了詳細的檢查。醫生髮現,小方右上中切牙、側切牙、尖牙口腔內都未見到,右上還有個中度鬆動的乳尖牙。
醫生給小方進行了X片的拍攝,發現小方右上三顆前牙在牙槽骨內包繞成球狀,互相制衡,難怪一直長不出!
醫生說,小方這種情況屬於「埋伏牙」,在人群中發生率為4-14%,而像小方這種三顆牙都沒有萌出的情況尤為少見。那麼接下去該如何治療呢?醫生提議,小方這種情況需要儘早把埋伏的牙齒一顆一顆牽引到口腔中,以免產生更嚴重的後果。但是,治療時間較長,預計兩到三年,而且存在牙根吸收、牙齒牽出後牙齒可能存在少量鬆動等情況。經考慮再三,為了防止小方門牙以後做「假牙」,家屬一致同意進行治療。
在治療中,醫生給小方拍攝了三維的CBCT,通過三維重建,明確每一顆牙的生長方向以及毗鄰關係,確定正畸牽引的先後次序。然後,和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合作,明確埋伏牙開窗部位、順序以及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方的牙齒一顆一顆奇蹟般的生長而出。
經過一年半的治療,小方的右上尖牙以及側切牙順利納入牙弓;CBCT顯示,右上中切牙處於齶向位,需要唇向牽引。又經過一年的矯治,三顆牙總算恢復到牙弓內了。
無獨有偶,小王由於乳牙長期未脫落,而到醫院檢查,意外發現右下第二前磨牙橫躺在牙槽骨中。X片顯示右下第二前磨牙水平向阻生,牙根發育僅為正常同名牙的一半,右下第一磨牙牙冠傾斜。
無疑,小王這個情況也比較複雜,不治療的話,這顆埋伏牙牙根發育有問題,將來面臨著拔除的風險,而治療,則意味著持久作戰的可能。最後,經過正畸醫生、兒童口腔醫生、口腔外科醫生團隊的通力合作,以及小王的密切配合,花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把這顆埋伏牙安裝到了正確的位置。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牙齒萌出是否正常呢?
1、多數情況下,牙齡和生理年齡存在一定關聯,上下四顆切牙在7-8周歲萌出,而尖牙、前磨牙往往在9-11周歲生長。
2、下牙萌出早於上牙。
3、兩側同名牙萌出時間較為同步。
若發現孩子牙齒萌出障礙,需要儘早至口腔正畸科進行檢查,以免錯失治療最佳時機。
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
撰稿:趙彥惠
審校:廖崇珊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