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家醫保局決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目錄。
來源:醫脈通
作者:小脈
本文由醫脈通編輯綜合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2月28日上午,國家醫保局在北京召開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新聞發布會,發布最新版本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以下簡稱《2020年藥品目錄》)。
今年國家醫保局共對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談判成功119種(其中目錄外96種,目錄內23種),成功率73.46%,平均降價50.64%。本次目錄調整共新調入119種藥品(含獨家藥品96種,非獨家藥品23種)。
圖源:央視新聞
經過本次目錄調整,119種藥品被調入目錄,29種藥品被調出目錄,最終調整後的《2020年藥品目錄》內共計2800種藥品,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中西藥比例基本持平。
本次醫保目錄調整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與亮點?
1.首次實行申報制
根據國家醫保局下發的《2020年藥品目錄》解讀信息顯示,不同於前幾輪調整將「所有已上市藥品」納入評審範圍的做法,今年首次實行申報制,即符合今年調整方案所列條件的目錄外藥品才可被納入調整範圍。目錄外藥品的調整範圍實現了從「海選」向「優選」的轉變。
2.降價調入最多,治療領域最廣
與往年相比,本次調整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談判降價調入的藥品數量最多,惠及的治療領域最廣泛。
本次,國家醫保局共對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談判成功119種(其中目錄外96種,目錄內23種),成功率73.46%,平均降價50.64%。本次目錄調整共新調入119種藥品(含獨家藥品96種,非獨家藥品23種),這些藥品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占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非常廣泛,患者的獲得感會更加強烈。
3.治療新冠肺炎藥品全部納入醫保目錄
本次調整,高度重視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品的保障工作,將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等藥品調入目錄,最新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藥品已被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
納入調整的目錄外藥品,有何考慮?
根據《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今年調整的目錄外藥品主要有7類:
1.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
2.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藥品;
3.被相關部門納入急需境外新藥名單、鼓勵仿製葯目錄或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藥品;
4.納入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範圍集采成功的藥品;
5.2015年1月1日以後獲批上市的藥品;
6.2015年1月1日以後適應症、功能主治等發生重大變化的藥品;
7.考慮到各省原自行增補藥品的用藥延續性,本次也將「納入5個及以上省級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納入調整範圍。
根據申報條件,共計704種目錄外藥品申報成功。
設定申報條件的主要考慮是:
1.更好滿足臨床需求。
例如新冠肺炎治療用藥、臨床急需或鼓勵仿製的藥品、國家基本藥物、集采中選藥品等。
2.更好與新葯審批工作銜接,實現藥品審批與醫保評審「無縫銜接」,體現鼓勵新葯創製的導向。
例如新上市的藥品,新批准修改功能主治或適應症的藥品。
3.照顧臨床用藥延續性。
例如納入5個及以上省級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也被納入調整範圍。
29種藥品為何被調出醫保目錄?
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0年藥品目錄》解讀信息稱:經專家評審,共計29種藥品被調出目錄,主要為臨床價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被葯監部門撤銷文號成為「殭屍葯」等品種。這些藥品的調出,經過了專家反覆論證,嚴格按程序確定的。專家們在評審過程中,將可替代性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被調出的藥品目錄內均有療效相當或更好的藥物可供替代。同時,這些藥品的調出,為更多新葯、好葯納入目錄騰出了空間。
14種抗癌藥降價,新增17種抗癌藥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伊始,就組織開展了抗癌藥專項准入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今年底協議到期。這17種抗癌藥中,3種藥品有仿製葯上市被納入乙類管理。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
同時,本次調整還新增了17種抗癌藥,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葯好葯,目錄內癌症用藥的保障水平明顯提升。
國家醫保局稱,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調整工作12月份才結束。為了給地方醫保部門和經辦機構預留系統調整、政策銜接、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時間,國家醫保局決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目錄。
責編 小脈 蘇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