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下稱《目錄》)新增「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兩個類別,將職業性腕管綜合征、創傷後應激障礙納入《目錄》,直擊製造業工人、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人員等群體的職業健康「痛點」。《目錄》將於今年8月1日起實施。(5月12日《工人日報》)

過去,重複性手部勞損、長時間使用電腦引發的手部不適等問題,往往被視作工作中的「小毛病」,未能得到足夠重視。但隨著勞動強度、工作模式的改變,「滑鼠手」已成為眾多行業從業者的常見病。將「滑鼠手」納入職業病目錄,是對勞動者實際健康狀況的正視。
不過,職業病目錄的完善不能止於「滑鼠手」的納入。隨著科技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新職業、新工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網路主播、電競選手、數據標註員、外賣騎手等新興職業從業者數量龐大,他們面臨著諸如視力下降、腱鞘炎、靜脈曲張、心理壓力過大等特殊職業健康風險。
以網路主播為例,長時間對著鏡頭說話、保持固定姿勢,容易引發咽喉疾病、頸椎疾病;電競選手長時間高強度訓練,手部關節、腰部承受巨大壓力,這些健康隱患若長期得不到政策層面的關注與保障,將影響勞動者的身心健康與職業發展。因此,職業病目錄需加快更新步伐,用心研究新職業的工作特點與健康風險,將更多與新職業相關的病症納入其中,為勞動者撐起健康保護傘。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傳統職業領域,也仍有許多勞動者的健康訴求未得到重視。正如新聞中受訪工人盼望將頸椎病、腰椎疾病納入職業病範疇,這一呼聲背後,是無數從事體力勞動、長期伏案工作勞動者的切身體會。這要求相關部門在完善職業病目錄時,既要「上心」關注新變化,敏銳捕捉職業健康領域的新趨勢新問題,也要「用心」回應勞動者的多元訴求,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擴大職業病的覆蓋範圍。
完善職業病目錄,不僅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更是推動職業健康保障體系現代化的關鍵一步。相關部門需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對職業健康風險的監測與研究,讓職業病目錄調整跟上時代步伐。
「滑鼠手」被納入職業病,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一個新起點。及時擴寬職業病目錄,增加開放性條款,讓職業病保障跟上時代,才能更好保障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益,讓每一位勞動者在工作中更有安全感。(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