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於3月26日至30日在京召開,大會聚焦「多元合作 創造消除和治癒的奇蹟」主題。會上,中國科研團隊發布多項乙肝臨床治癒突破性成果,其中全球最大規模真實世界研究「珠峰項目」顯示,慢性乙肝患者48周臨床治癒率達33.8%,為全球乙肝治療樹立新標杆。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李增德秘書長
乙肝防治迫在眉睫,中國方案突破治療瓶頸
我國現存乙肝病毒感染者約7500萬,佔全球總數三分之一,診斷率與治療率僅為22%和15%。乙肝病毒可引發肝硬化、肝癌等終末期肝病,每年約0.1%-0.5%的慢乙肝患者發展為肝癌。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將臨床治癒確立為理想治療目標,而中國團隊正通過創新實踐將這一目標變為現實。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
據記者了解,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的「珠峰項目」歷時7年,覆蓋全國400餘家醫院,累計入組患者超3萬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發布數據顯示,經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的核苷經治患者持續治療36周後,48周臨床治癒率突破33.8%,成功實現8848例臨床治癒目標。項目牽頭專家高志良教授表示:「這標誌著我國乙肝治療從控制病毒向追求治癒的實質性跨越。」

圖/視覺中國
多維度攻堅:降低肝癌風險,覆蓋特殊人群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牽頭綠洲項目2年研究證實,基於聚乙二醇干擾素α的治療方案較傳統核苷藥物降低肝癌風險85%;在兒童乙肝治療「萌芽項目」顯示,7歲以下患兒聯合治療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顯著提升;北京佑安醫院等牽頭「星光計劃」針對3000萬非活動期感染者,48周表面抗原清除率達30%,累計清除率超60%。
目前,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已在全國設立209家乙肝臨床治癒規範門診,通過個體化治療方案和全程管理提升治療依從性。高志良教授透露,下一步將推動臨床治癒專家共識更新,並探索新型抗病毒藥物臨床試驗。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秘書長李增德指出,從「珠峰」到「綠洲」,中國通過大規模真實世界研究構建了多層次臨床治癒體系。可以說,中國在優化治療路徑、降低肝癌風險等方面的經驗,為全球實現「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提供了關鍵路徑。
文、圖 | 記者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