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怡蒙 記者 齊征)在3月26日-30日於北京召開的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上,中國多項乙肝臨床治癒研究成果引發關注。全世界樣本量最大的慢乙肝(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癒真實世界研究——中國慢乙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研究數據顯示,慢乙肝患者48周臨床治癒率可達33.8%,為全球乙肝治癒提供「中國方案」。
我國現有約750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佔全球總數的1/3,而診斷率和治療率僅為22%和15%,診斷、治療缺口巨大,規範化診療仍是乙肝防治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乙肝病毒感染會極大地提升罹患肝纖維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風險。我國每年平均100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5人會朝著肝癌方向發展,而臨床治癒可顯著降低肝硬化、肝癌風險,改善患者預後。
近年來,國內外乙肝臨床治癒證據等級不斷提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謝嬋教授介紹,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將核苷經治優勢人群加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追求臨床治癒寫入推薦意見。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和歐洲肝病學會指南也均將臨床治癒作為慢乙肝治療的理想終點。
中國科學家在乙肝治癒領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進展。2018年啟動的「珠峰」項目覆蓋全國400餘家醫院,入組患者超3萬例,臨床治癒患者達8848例。研究顯示,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的患者持續治療36周以上,48周臨床治癒率達33.8%。該項目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慢乙肝臨床治癒真實世界研究。
2020年發起的「中國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研究(綠洲)工程項目」兩年階段性數據顯示,無論是初治患者還是核苷經治患者,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方面均有顯著優勢。
我國首個針對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大型研究「萌芽」項目證實,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合治療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更高,7歲以下兒童尤為明顯。
為推廣研究成果,我國正積極推進乙肝臨床治癒門診規範化建設。2024年全國209家醫院通過評審成為首批規範單位,通過「全病程科學管理」模式提升治療效果。項目牽頭專家高志良教授表示,將持續推動專家共識更新,探索新型抗病毒藥物臨床試驗,擴大治癒成果應用範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