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
是畫家梵高的生日
醫學界推斷
梵高生前罹患了雙相情感障礙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這種疾病
每年的3月30日
被定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
「相比抑鬱症、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對大眾來說比較陌生,其實,這是一種自殺率極高的心理疾病,好發於年輕群體,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雙相情感障礙科肖翔醫生呼籲關注該病。
01、「連續7天,每天只睡2小時」
31歲的小麗(化名)在病房內,講述了她的遭遇。「連續7天無法入睡,每天只睡2小時」,凌晨4點還毫無睡意,大腦不受控地高速運轉,情緒在巔峰與深淵間劇烈搖擺。最終,她進了醫院。
4年前,小麗突然進入「超頻模式」。她每天瘋狂工作,精力充沛,完全不知疲倦。她的自覺能力變得非常強,彷彿能夠完成任何事,腦中湧現出一連串的創業計劃和賺錢方案。她開始揮霍無度,買衣服、包包等奢侈品,但她每個月的收入不足以支撐這些開銷,存款很快就見了底。
然而這種燃燒生命般的亢奮終有盡頭。幾個月後,小麗跌入了另一個極端。世界突然失去了顏色,連起床都需要莫大的勇氣。曾經讓她興奮的一切,都成了無法承受的重負。直到那個絕望的夜晚,她拿起刀片劃向自己的手腕……
家人發現後
急忙將她送到了
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
經診斷
小麗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典型表現
「她的病情經歷了躁狂期和抑鬱期的快速切換,情緒波動大,行為失控,生活完全被情緒支配。」肖翔醫生介紹,這種「過山車式」的情緒變化是雙相情感障礙的核心特徵。
02、情緒極端波動,冰火兩重天
肖翔醫生介紹
雙相情感障礙
也稱雙相障礙,俗稱躁鬱症
是一種以情緒極端波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
「它之所以被稱作『雙相』,是因為患者的心境會在『躁狂的高峰』與『抑鬱的低谷』這兩極之間來回波動。」
躁狂期:極度興奮、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自信心爆棚,甚至出現衝動消費、誇大妄想。
抑鬱期: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興趣,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自殘或輕生的想法。
這兩種情緒狀態會交替出現,中間可能夾雜著情緒相對穩定的時期。部分患者會出現兩種極端狀態快速、頻繁的交替。
小麗的經歷正是這一特徵的典型體現
由於缺少一定的了解
很多人會將雙向情感障礙症發作
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
那麼
如何區分正常情緒波動還是病呢?
肖翔醫生介紹,常人有情緒波動,但幅度在可控範圍內,再開心也不會超過上限,再不開心也不會低於下限。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發熱波動幅度會明顯高於正常水平,非常極端。而且正常的情緒波動不會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並且可以通過自我調整維持心理平衡;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會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導致難以維持學業、無法繼續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
雙相情感障礙並不像許多人想的那樣
可以到醫院通過拍片、抽血等來確診
該病目前並沒有特異性生物學指標
而是需要由精神科醫生
根據患者的癥狀、病史、家族史、
體格檢查和心理評估等
進行綜合判斷
03、發病高峰集中在青少年時期
目前
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
但研究認為
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
共同作用於其發病過程
遺傳因素在該病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雙相障礙患者的一級親屬患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雙相障礙首次發病多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總體平均發病年齡為15~19歲。這是由於青春期至成年早期是一個社會、情感和認知快速發展的時期,學業壓力、家庭因素、人際關係處理等問題接踵而來,因此患病風險也隨之增加。
對於如何治療
肖翔醫生介紹
目前雙相情感障礙還沒有根治的方法
然而,通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對於一些反覆發作的患者
長期的治療和管理非常重要
該病主要治療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藥物治療:情緒穩定劑、抗躁狂葯、抗抑鬱葯可幫助控制情緒波動。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並管理情緒,減少複發風險。
生活方式調整: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減少咖啡因和酒精攝入;適度運動,如瑜伽、慢跑等可緩解壓力;記錄情緒日記,幫助識別情緒波動的早期信號;建立「心理急救箱」,包括放鬆技巧、緊急求助聯繫人、正念練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