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前,問患者有沒有吃早餐?答案往往五花八門:
患者 a:沒吃早飯,連口水都不該喝。
患者 b:我怕空腹抽血會低血糖,就吃了顆口香糖。
那麼,空腹抽血需要注意什麼?帶著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檢驗經常被問到的 6 個問題。
空腹期間可少量飲水,但不能喝茶、咖啡、果汁等飲料。喝水一般不超過 100 ml 為宜,因為大量喝水會對血液進行稀釋,導致檢查結果出現誤差。
空腹抽血除了喝水問題,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變飲食習慣,24 h 內不宜飲酒[1]。
2. 空腹要求至少禁食 8 h,以 12~14 h 為宜,但不宜超過 16 h。
3. 抽血一般安排在上午 7:00~9:00 進行。抽血前一天晚上可正常飲食,建議晚上 8 點後禁食,在次日早上 10 點前完成空腹抽血。
4. 空腹抽血並不意味著停葯,如每天必須服用的降壓藥等可按時服用。如患者服用的藥物種類較多,就診時請向主診醫生或藥學人員諮詢。
5. 采血前 24 h 患者不宜劇烈運動,采血當天患者避免情緒激動,采血前宜靜息至少 5 min。若運動後采血,則遵循醫囑,報告知檢驗人員。
為避免飲食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很多血液檢驗都要求空腹進行。
在 2020 年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的《靜脈血液標本採集指南》中,需要空腹采血的檢測項目包括(不限於)[1]:
1. 糖代謝: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空腹 c 肽等;
2. 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 a1、載脂蛋白 b、脂蛋白 a、載脂蛋白 e、遊離脂肪酸等;
3. 血液流變學(血粘度);
4. 骨代謝標誌物:骨鈣素、i 型膠原羧基端肽 β 特殊序列、骨鹼性磷酸酶等;
5. 血小板聚集率(比濁法)。
采血時,采血針明明扎進血管了,卻總是不見回血?!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
遇到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穿刺過淺或過深,也有可能外周循環不佳導致出血不順暢,在排除以上問題後,要考慮真空管是否失效。
可以試著這樣操作:
1. 改變進針位置:如果采血針刺入靜脈過深,可略微將針退出;如果穿刺不夠,將采血針向靜脈中略推入。也有可能采血針斜面緊貼血管壁,此時可將采血針旋轉半周試試。
2. 更換真空管:確保進針沒有問題後,更換另外一支真空管,以保證選擇的不是失效(如真空度減小)的真空管。
經以上處理後還是不出血,需要拔針後重新穿刺,不建議在原處反覆探查,以免加劇患者疼痛,造成血腫或神經損傷。如果可能,請求更換其他人協助采血。
常有患者抱怨采完血後局部青一塊紫一塊,是不是扎壞血管了?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如果采血過程不順利,致多次重複穿刺,有可能導致血液從血管外滲引起皮下出血或血腫。另外,還可能與采血後按壓方法不正確有關,如按壓時未按到穿刺點,按壓時揉搓,按壓時間不夠,或患者本人凝血機制不良,這些均可造成皮下出血。
為避免皮下出血的發生,抽血完畢後,采血人員應指導患者或陪護人員正確按壓方法。
具體做法:用消毒棉球或無菌敷貼順著血管方向垂直按壓 5 分鐘以上,直到不出血。此外,采血後 24 小時內盡量避免洗澡、劇烈運動等,保持手臂清潔衛生。
采血後若出現淤青、血腫的處理方法:發現血腫應及時處理,在腫脹部位及時冷敷,每次冷敷半小時,冷敷時及時觀察局部皮膚變化避免發生凍傷。48 小時後可熱敷血腫部位,以促進滲血吸收,一般淤青、血腫會逐漸消失。也可以在出現血腫時儘早使用水膠體透明貼,可促進滲血吸收,緩解局部疼痛。
末梢采血通常是在手指或足跟特殊部位穿刺,採取毛細血管液(即末梢血)進行檢驗。目前,末梢血主要用於全血細胞分析、血型、血糖、血沉和新生兒篩查等檢查項目。
末梢血採集的適應人群為[2]:兒科患者、特殊成人患者及其他適用於末梢血液檢驗的受試者。對於 6 歲以上的患者應優先考慮靜脈血進行檢測。
特殊成人患者包括嚴重燒傷患者、極度肥胖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傾向的患者、需要保留淺部靜脈用於靜脈給葯治療的患者、淺部靜脈不易獲得的患者、需自行采血檢測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以及需行床旁檢測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脫水或由於其他原因(如外周性水腫)導致外周循環不佳,可能無法通過皮膚穿刺採集到合格的血標本,不建議進行末梢采血檢測。
末梢血即毛血血管液,成分包括微動脈血、微靜脈血及少量組織液。
與靜脈血相比,末梢血影響因素較多,如採集過程操作不規範,易導致檢測結果變異或不準確。主要表現在[2]:
1. 末梢采血時因采血量少或出血困難,施加一定壓力時易將組織液混入血液當中,造成血常規測定中某些結果的異常(升高或降低)。
2. 末梢血采血量較少,有時標本抗凝不充分,或者手指過度擠壓及血流過慢產生凝塊,導致血小板假性減低。
3. 末梢血可重複性差,當結果出現異常需要複檢或推片時,往往會出現采血量不夠而需要重新取血的情況。
4. 末梢血液循環較差,在冬季受溫度影響較大。
因此,採集過程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2]:
1. 采血前輕輕按摩采血部位以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血液循環不佳者可適當熱敷;
2. 穿刺前應使用 75% 乙醇或 70% 異丙醇溶液對穿刺點進行消毒,消毒後應待其自然乾燥;
3. 穿刺時根據不同年齡、體重及穿刺部位選擇穿刺深度;
4. 穿刺後使用無菌棉球 / 棉簽擦去第一滴血(說明書中要求檢測第一滴血除外);
5. 同時採集多個標本時,應按以下順序:全血標本(edta 抗凝劑)→ 使用其他添加劑的全血或血漿標本;血清標本。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靜脈血液標本採集指南.2020-10-01 實施.
2. 中國醫師協會建議檢驗醫師協會兒科疾病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中國末梢采血操作共識。中華醫學雜誌,2018,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