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一到春暖花開的時節,人的胃口也跟著打開了,逛早市的時候,水果熟了、零食多了,小吃攤也熱鬧起來了。
很多人覺得天暖了,血壓血糖不像冬天那麼容易飆高了,可以稍微放鬆一下飲食了,結果身體就開始出問題了。
特別是那些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有時候反倒是吃得太「乾淨」、太「清淡」,但吃錯了東西,不知不覺把病情推向更嚴重的方向。
那問題來了,到底是哪些食物在害人?
糯米製品
很多人一提糯米,腦子裡浮現的都是湯圓、粽子、糍粑或者糯米飯,覺得是傳統食品、糯軟可口,尤其適合春天吃點應節。
但對三高人群來說,糯米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吃進去的後果卻是連環反應。
它最要命的地方不在脂肪,不在熱量,而是升糖速度極快,屬於血糖「打直升機」的那類碳水。
有個做文職工作的患者,平常吃得很素,一日三餐幾乎都清湯寡水,但春天特別喜歡吃糯米點心,說是比大魚大肉健康。
結果一次體檢發現空腹血糖飆升,糖化指標也往上走,醫生問她有沒有吃甜食,她說「就是吃點糯米而已」。
研究發現,糯米屬於高GI(升糖指數)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分解得很快,會讓血糖短時間內沖得非常高。
而這個劇烈的波動會刺激胰島素強烈分泌,尤其是那些本來胰島素功能就已經「有點累」的人,久而久之就更容易發展成糖尿病,甚至引發胰島功能衰竭。
而血糖的大幅波動也會帶來血脂紊亂,影響血壓穩定,就像往一個快要滿水的瓶子里猛地再加一杯水,整個系統都受不了。
糯米吃進去後會產生強烈的飽腹感,但因為消化慢,它又容易造成胃滯留,還會影響到腸道菌群的活性。
尤其是晚上吃糯米點心,更是給胃腸系統增加了無形的夜間負擔。
三高人群若再伴有脂肪肝、消化慢的問題,糯米更是一道「隱形雷」。
水果乾
很多三高人群戒掉了甜飲料、蛋糕這些明顯的高糖食物,轉而去吃水果乾,說這玩意兒是天然的,不加防腐劑,還能補充膳食纖維。
但其實,水果乾就是水果脫了水、糖分全留下的「濃縮糖彈」,你看著一小把,其實相當於吃掉三四個完整水果,還不帶汁的那種。
一個從事銷售的患者,自認為飲食管理做得很好,連點心都不吃,但特別愛嘴巴寂寞時嚼點葡萄乾、芒果乾。
一段時間後複查,甘油三酯和血糖指標同時升高。
研究指出,水果乾中的天然糖含量極高,而且因為脫水,吃起來沒有飽腹感,很容易一口接一口攝入過量。
尤其是那些市面上為了口感和保存加了葡萄糖漿、蔗糖的產品,糖分含量比一塊蛋糕還可怕。
很多人覺得水果乾是「天然零食」,但身體根本不管你吃的是「天然」還是「人工」,進到血液里的糖,全都得算數。
更嚴重的是,這類濃縮糖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分泌,也容易擾亂肝臟的脂肪代謝機制,使得三高人群的調控系統崩得更快。
尤其是血脂高的人,一旦習慣用水果乾替代零食,等於天天在身體里點一把「慢火」。
無糖餅乾
無糖兩個字,幾乎成了很多三高患者的心理安慰劑,尤其是那些控制血糖的人,一聽說「無糖」,就放心大膽地吃了。
但市場上絕大多數「無糖」餅乾,其實只是沒添加蔗糖而已,卻用了大量代糖和植物油來彌補口感,而這些脂肪,才是高血脂人群最該警惕的地方。
有個在醫院系統工作的患者,為了控糖,把主食換成了無糖餅乾,一次兩三片,嘴饞的時候也會多吃幾片。
幾個月下來,血糖倒是沒怎麼升高,但血脂飆上去了。
研究指出,大多數無糖餅乾中都會使用氫化植物油或者精鍊油脂來提升口感,而這種反式脂肪或者飽和脂肪是引發血管硬化、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幕後推手」。
尤其是對血脂本就不穩的三高人群,這類脂肪在體內堆積起來,極容易形成脂質斑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另外,一些代糖產品還會影響腸道菌群,間接打亂代謝節奏。你表面上吃的是「無糖」,實際上吃進去的是一種打破身體平衡的「化學激素」。
特別是那些包裝精美、打著「健康」旗號的餅乾、蛋糕類產品,不少還會加上營養強化標籤,讓人更容易上鉤。
低脂酸奶
低脂不等於低糖。
市面上不少低脂酸奶為了口感,加入了大量果醬、乳糖、穩定劑甚至添加糖,甜度不比普通飲料低,而三高人群一看「低脂」,就沒了戒心,每天來一杯當早餐或者晚餐點心,結果體重控制不了,血糖也莫名其妙地升上去。
一個從事財務工作的患者,早餐喜歡一杯低脂酸奶配全麥麵包,自覺飲食清淡,但一年內體重增長六斤,血糖控制逐漸失穩。
研究發現,酸奶中的乳糖本身就是一種糖,加上額外添加的糖,累積起來糖負擔並不低。
而低脂酸奶去掉了脂肪,卻也犧牲了飽腹感,讓人更容易在短時間內產生飢餓感,結果吃得更多。
對三高人群來說,哪怕控制了脂肪,也不能忽視糖和總熱量的攝入。
更重要的是,一些低脂酸奶中的代糖也會刺激味覺,誘發食慾,加上乳糖對某些人群還有脹氣、消化負擔的問題,這些隱藏副作用疊加在一起,身體代謝的壓力只增不減。
三高人群春天最容易放鬆警惕,一心想著避開大魚大肉,其實真正害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清淡、實際上「糖鹽炸彈」的食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避免吃的食物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崔海萍,周佺,吳煒亮,等.高糖食品中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鈉的風險評估[J].食品工業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