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一到春天這氣溫一回升,不少人胃口也跟著打開了,燒烤攤兒又熱鬧起來,蛋糕店前排起了小隊,什麼鹹的香的甜的辣的,一樣都不想放過。
可對「三高」人群來說,這種嘴一饞、心一軟,就很容易踩到健康的雷區。很多人覺得春天不像冬天那麼冷,不太容易血壓飆升或者血糖上躥,其實這就是一個大誤區。
春天氣溫忽高忽低,血管收縮舒張不穩定,本就是「三高」人群最容易出事的季節,這時候如果再在飲食上掉以輕心,就跟主動去「招惹麻煩」沒啥兩樣。
很多人說:「我不就吃點嘛,能有多大事?」可偏偏就是這些「吃點」里的內容,讓不少人一腳踏空,陷進了病情加重的坑裡。
腌制食品
很多人一提到春天食慾變好了,第一反應就是搞點下飯的東西來「解解饞」,比如一碟鹹菜、幾塊臘肉,或者老壇酸豆角,吃著那叫一個過癮。
但對於三高人群來說,這類腌制食品真的是坑裡套坑。它不光是「高鹽」,更麻煩的是,它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還有一種容易被忽視的「隱形殺手」叫「蛋白質變性物質」。
這玩意在腌制過程中產生,對血管的傷害是「慢刀子割肉」式的。
高鹽本身就會讓血管收縮變硬,加速高血壓的進程,而蛋白質變性物質容易觸發免疫反應,慢慢把血管壁搞得不平整。
一旦形成斑塊,再遇上血脂高,就像把馬路上的小石子變成了滾落的山石,出事就是分分鐘的事。
我見過一個在建築工地幹活的患者,平常幹活累,一頓飯沒點重口味就吃不下去,臘肉、鹹菜、風乾腸是天天標配。
結果有一天在搬水泥的時候突然頭暈站不穩,送到醫院一查,血壓飆到200多,血管狹窄得像火柴棍一樣,醫生說他這是吃出來的血管老化。
更可怕的是,腌制食品中的高鹽還容易讓身體產生「鈉滯留」,這會讓體內水分不容易排出去,尤其是腎功能本身就不太好的人,更容易導致水腫、心衰的風險增加。
這個時候別說控制三高了,就連命也可能保不住。春天的氣溫忽上忽下,本就是血壓波動的季節,再加上一點鹹菜、一塊臘肉,可能就是壓倒血管的最後一根稻草。
奶油
說到奶油,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甜品、蛋糕、奶茶里那一層「厚厚的幸福感」。有些人可能還覺得「這不就是奶嘛,哪能有多差?」
問題是,現代的奶油早就不是你想像中那個天然牛奶打出來的「奶皮子」了,裡面大多是「植物奶油」,本質是氫化植物油。
這種氫化過程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它的毒性在血管里是「寸步不讓」的。
別小看這點「滑滑的油」,它比飽和脂肪還狠,能直接讓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升高,而且還干擾身體對好膽固醇的利用。
有個做辦公室的患者,一天三杯奶茶外加不離手的千層蛋糕,嘴巴是開心了,血脂倒是飛起來了,一年內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翻了一倍多,檢查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反式脂肪酸的麻煩在於,它不像一般脂肪那樣能被身體代謝出去,而是直接「卡在血管里」,讓血管內膜變粗糙、變脆弱,而且它還有個更隱秘的壞處,會讓胰島素的受體變「遲鈍」。
也就是說,你本來一單位胰島素能搞定的血糖,現在得用兩三單位才行,長期下來,胰島功能被拖垮,糖尿病控制越來越困難。你以為是嘴上爽,其實是身體「偷偷中刀」。
起酥麵包
別以為它是麵包就「看起來無害」,起酥類的麵包,不管是可頌、葡撻,還是表皮酥脆的丹麥麵包,其實都是「三高的催化劑」。
它一方面是「高升糖負荷」,也就是吃下去之後血糖會迅速上升;另一方面,是那層「酥皮」裡頭其實藏著大量反式脂肪和工業黃油。
這些東西不但讓血糖起伏大,還會同時抬高血脂,一口下去,相當於把血糖和血脂同時推進了「高地」。
有個做外賣配送的患者,早上沒空吃早飯,總是買個奶酥麵包墊肚子,結果三個月不到,糖化血紅蛋白從6.5升到了8.2,平時騎車不累的人現在樓也不願爬了。
其實這類食物最大的坑,不在它「多高糖」或者「多油膩」,而是它吃起來太「輕盈」,容易讓人沒感覺就吃超量。
比如一塊起酥蛋撻看著小小的,但熱量和脂肪含量能頂一大碗米飯和一勺豬油,而且它的「消化速度快」,血糖飆升得快卻掉得也快,身體為了應對這個波動,會不斷釋放胰島素,時間久了胰島疲憊,三高控制難上加難。
動物內臟
這個真的是很多人繞不過的誤區,覺得「內臟是寶,吃點養生」。其實,對於三高人群來說,動物內臟真不是滋補品,它更像「毒素儲存器」。
肝臟、腎臟這些器官,本來就是代謝和過濾身體垃圾的地方,即使處理乾淨了,那些沉積的重金屬和脂肪成分也很難完全去除。
更別提這些東西本身膽固醇含量極高,一頓鹵肥腸、紅燒豬肝下來,血脂馬上跟著飆升。
我接觸過一個長期跑長途的司機,路上吃飯基本靠服務區,喜歡點豬腦湯、爆炒腰花,說是「補腦補腎」,結果一次體檢,醫生看著他的總膽固醇直搖頭,說這哪是補,是把血管變成「油庫」。
而且動物內臟中還有一種叫嘌呤的物質,它會在體內分解成尿酸,很多高血壓的人本身腎功能已經吃緊,再加上高尿酸,直接影響腎臟排泄能力,慢性腎病、痛風一起上門。
有些人不當回事,等尿酸結晶卡在關節、腎小球損傷了,才知道「補過了頭,就是傷」。
氫化植物油食品
氫化植物油這幾個字你可能不常看到,但你愛吃的薯片、餅乾、膨化食品、冰淇淋、代可可脂巧克力、咖啡伴侶,基本全有它的身影。
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這些食品「香」、「脆」、「不容易壞」,但它給身體帶來的後果,就是慢性炎症的加劇。
這些油在身體里就像「鈍刀子」,不直接致命,但一點點磨掉你的代謝能力,讓胰島素變得不靈、讓肝臟代謝變慢、讓血脂越來越高、讓脂肪肝悄悄爬上門。
我遇過一個從事IT開發的人,工作強度大,習慣在深夜啃餅乾、泡咖啡伴侶奶茶,四十齣頭查出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是中度,醫生說不戒掉這些零食,再過兩年可能肝功能就扛不住了。
氫化植物油的問題不僅在於反式脂肪,它還在加工過程中形成大量「高級氧化產物」,這些物質會激發體內的慢性低度炎症,這種炎症不會讓你發燒、不會讓你痛。
但會讓胰島素不再那麼有效、讓血管壁變得鬆弛、讓肝臟負擔沉重。這些慢性過程才是三高最難控制的根本。
所以說,哪怕你春天多吃幾頓清蒸魚、燉牛肉、白水雞,也別老拿這幾樣「毒素滿分」的東西當零嘴當口糧,不然看著吃得少,實際上身體扛得多,該壞的器官早晚壞。
人這輩子,不是吃得最香的人最健康,而是吃得最聰明的人活得最長。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健康飲食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李雲.觀察飲食與運動健康管理對三高人群的影響,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