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貓」事件中94.6噸食物被浪費,意味著什麼?

2025年03月17日09:00:36 健康 5073

3月15日,據央視新聞報道,2024年4月發生的湖南小伙「胖貓」在重慶長江大橋跳江身亡事件中,大量網友出於對「胖貓」的同情,通過外賣平台為其送餐祭奠。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外賣堆滿了大橋的行人通道,最終導致94.6噸食物被浪費,其中一名網民甚至一次性訂購了8000元外賣送上大橋。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網路時代的非理性情緒,更折射出人們對於糧食、食物的認知偏差,令人十分痛心。

「胖貓」事件中94.6噸食物被浪費,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94.6噸食物意味著什麼?

2024年,我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為395公斤/畝,94.6噸相當於239.5畝農田上的糧食產量。事實上,這些被浪費的「外賣」並非全是糧食,其中有大量的奶茶和漢堡。按照肉蛋奶的糧食轉化率來說,大約3至4斤原糧才能轉化成1斤豬肉,那些堆在大橋上,只能被當作垃圾處置的94.6噸食物,如果折算成糧食,意味著多少畝良田一年的產出、多少農民一年的辛苦都付諸東流?!

有人說,「胖貓」短暫的一生太不容易,人走了,我點一份外賣給他,寄託哀思,稱不上浪費;有人覺得,食物是我花錢買的,我不在意,別人也無權置喙;更有人認為,糧食不值錢,外賣也不貴,既不是名牌包包,更不是貴金屬,用來祭奠一個令人惋惜的生命,跟「浪費」沾不到邊。

與20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人不同,出生於改革開放後的「改開一代」大多沒有餓肚子的經歷。對他們來說,「吃飯」這個問題可能從不存在「吃飽」還是「餓著」的選項,只有「吃菜還是吃肉」「今天還想再吃點什麼」的苦惱。但豐收在人類歷史上從來不是個「常量」,吃飽肚子也從來不是天經地義的「常態」。「惜糧即惜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的教誨寫在書上、刷在牆上,甚至被不少人覺得「過時了」、「爹」味十足。但這份刻在民族苦難記憶里的經驗和教訓,還真的要天長地久地講下去,須臾不可放鬆。

糧食是天,是命,是和水、空氣一樣人類一天都離不開的東西。我們吃飽飯也就是最近40多年的事。這份「吃飽」,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對食物的珍惜和敬畏,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民族必須具備的底線思維和危機意識,更是我們這個民族刻在基因中的品格。

這些年,關於糧食安全,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國糧食供需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

這個「緊」字,首先是物質層面的「緊」。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台階,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500公斤。雖然超出了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但是隨著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增加,我們需要更多的飼料糧來轉化,所以糧食遠不能說過關。2023年末,我國人均糧食需求量已經達到了606.3公斤,尚需進口來補足缺口。同時,我們作為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土地緊、水資源緊、環境容量緊,無論是產出的糧食還是產糧的資源,都要「緊著用」。

這個「緊」字,更是精神層面的「緊」,是「緊張誰」的那個「緊」。因為「緊張」糧食,我們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因為「緊張」糧食,我們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千千萬萬農業科技工作者聯合攻關,「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地努力」,就是為了給我們的大國糧倉多添一份底氣。而這其中,最簡單也是最難的「緊」,就是「緊張」每一粒我們碗里的糧食、每一份餐桌上的食物。它需要我們將節約糧食、敬畏食物當作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人人自律,時時自省。

要知道,食物從來都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是誰買了就可以隨意浪費、誰佔有就可以隨意處置。從資源權益角度來講,食物是地球上有限的資源生產出來的,浪費食物就是浪費資源,某種程度上也是影響了別人的生存權;從安全形度來講,糧食是底線安全、生存安全、發展安全,輕視糧食的雜音一旦形成,在社會上成勢,非常危險;從道德層面講,就是要形塑「浪費糧食是一種不道德」的社會共識,就是要弘揚「惜食有食吃,惜糧有糧用,惜福有福享」的主流價值;從法律層面講,我國在2021年即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以法律形式明確反對食物的浪費和揮霍行為。

我們再說得具象一些。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4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2023年約有7.33億人面臨飢餓,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就有1人面臨吃飯難題。那些本著善良的願望、將外賣堆滿大橋的網民,想一想處於飢餓中的人們和以噸為單位被當作垃圾處理的食物,心下是否會有些許不安?善良如「胖貓」,也一定不希望人們以這種不理性的方式來懷念和祭奠他。

理性與善意從來不應背道而馳。「胖貓事件」猶如一面鏡子,照見了互聯網時代的群體情緒和情緒支配下的資源浪費之痛,而真正的善意需要建立在理性與尊重之上。每一份食物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飽含著對勞動者的敬意,更關乎國計民生,唯有將節約的意識融入日常,將對糧食的「緊張」刻入心間,方能避免這類浪費之痛,守護來之不易的「人間煙火」。


(來源:農民日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出門旅遊腸胃就「罷工」?五一出行警惕「旅行者腹瀉」! - 天天要聞

一出門旅遊腸胃就「罷工」?五一出行警惕「旅行者腹瀉」!

今天(5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許多小夥伴陸續開始返程。不過,蝌蚪君必須插播一條重要提醒——警惕「旅行者腹瀉」!那些旅遊景點甚至異國他鄉的讓你走不動道的美食小吃,可能正藏著讓你「一瀉千里」的「健康刺客」。什麼是旅行者腹瀉?
經常碰購物小票?真心勸你戴上手套! - 天天要聞

經常碰購物小票?真心勸你戴上手套!

近日一名乳腺癌患者發布了視頻提醒大家關注購物小票中含有雙酚A可能會影響生殖發育並致癌該內容登上了熱搜並引起了網友熱烈討論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什麼是雙酚A?雙酚A對身體有哪些影響?雙酚A真的會增加乳腺癌發生風險嗎?如何減少雙酚A對身體的傷害?雙
國外治療ED竟有千年歷史,各種奇招,究竟靠譜嗎? - 天天要聞

國外治療ED竟有千年歷史,各種奇招,究竟靠譜嗎?

「小兄弟」挺不起怎麼辦?中西方醫學大揭秘,為改善陽痿,他們竟做過這些事!說起勃起功能障礙(ED),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大家俗稱的陽痿,也叫「不舉」。其歷史悠久,為了能夠讓男人的「小兄弟」舉起來,醫學上對ED的研究史也頗為長久。
走路像踩棉花,頭髮大把掉……湖南一3歲女童確診鉈中毒 - 天天要聞

走路像踩棉花,頭髮大把掉……湖南一3歲女童確診鉈中毒

近日,劉女士3歲的女兒因不明原因眼神獃滯,無法正常行走。「孩子這一個月突然跳不起來,走路像踩棉花,頭髮大把大把掉……」劉女士描述。女孩大把脫髮當地醫院懷疑孩子中毒,於是轉診至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南華大學附屬職業病防治院)。經檢測,血鉈、尿鉈值均遠超標,確診為急性鉈中毒。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主...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