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抑鬱症這玩意兒,怎麼說呢?就像是空氣,平時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確實實在身邊徘徊著,時不時還往人心裡鑽一鑽。
說真的,這幾年,抑鬱的人越來越多了,醫生們都快愁禿了頭,一個個恨不得站在大馬路上拉橫幅,苦口婆心勸大家:不管多大年紀,有些事兒真不能做,有些事兒必須得堅持。
不然,心情這個東西,說崩就崩,比腰椎間盤還容易突出。
先說4個不能做的事兒,不聽勸的,可真得小心了!
1. 別天天躺著不動,肌肉鬆了,心氣兒也跟著泄了
人啊,一旦動得少,整個人的狀態就會越來越差。肌肉沒勁兒,代謝變慢,血液流通跟蝸牛爬一樣,最要命的是——腦子裡的多巴胺、血清素這些「快樂因子」也會減少。
用大白話說,就是懶一懶,心情就容易蔫一蔫。
有研究表明,久坐超過6小時的人,患抑鬱的風險會比每天運動的人高47%。別小看這個數字,意味著一百個人里,有47個可能因為天天癱著,情緒變得灰濛濛的。
看看那些一天到晚躺床上刷手機的人,越刷越沒勁兒,啥都不想干,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
其實,不是世界變了,而是大腦缺少了運動帶來的正向反饋。身體動一動,心情才不會沉到底,這話可不是瞎說的。
2. 別總熬夜,腦子真的受不了
熬夜這事兒,很多人嘴上說著戒,身體卻很誠實,三更半夜還在床上刷短視頻、追劇、打遊戲,愣是要把眼皮熬成千層酥。
可問題是,大腦跟人不一樣,它不喜歡加班!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的杏仁核過度活躍,導致情緒失控,焦慮、抑鬱隨之而來。
換句話說,缺覺=情緒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還有一個更狠的,2018年有個研究說了,熬夜會導致大腦代謝廢物清除效率下降,
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患神經退行性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會更高。簡直是買一送一,送的還是個更嚇人的。
所以啊,想要心情好,早點睡,真的沒商量。
3. 別一天到晚吃外賣,腸道菌群不開心,人也開心不起來
很多人沒發現,吃的東西跟心情有直接關係。腸道菌群這幫「小微生物」可是掌握著大權,稍微養不好,它們就開始鬧情緒,讓人焦慮、鬱悶、甚至失眠。
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紊亂的人,抑鬱症的概率會比健康人高出兩倍。吃得越亂,腸道越亂,情緒也越不穩定。
那些天天吃高油高糖垃圾食品、碳酸飲料、加工食品的人,腸道菌群可能已經「崩盤」了。
醫生都說了,想讓情緒穩定點,得讓腸道菌群高興起來。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穀物,多喝點酸奶,少吃加工食品,胃裡舒服了,心情也不會差。
4. 別總一個人悶著,孤獨會讓人「慢性自毀」
很多人以為,獨處是個高級享受。其實,長時間的社交隔離,真的可能要人命。研究發現,長期孤獨的人,抑鬱症風險比社交活躍的人高出60%。
孤獨會讓大腦的壓力反應系統長期處於激活狀態,導致體內皮質醇升高,免疫力下降,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低落。簡單點說,長期不跟人接觸,大腦會自動進入「憂鬱模式」。
所以,再忙再累,也得抽時間跟朋友聊聊天,跟家人吃頓飯,哪怕只是出門溜達一下,見見人,都比悶在家裡強。
再看看3個必須堅持的事兒,別偷懶!
1. 堅持曬太陽,不然快樂激素不夠用
太陽這個東西,簡直是天然的「抗抑鬱葯」。每天曬15-30分鐘的太陽,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降低抑鬱風險。
北歐國家冬天日照少,抑鬱症發病率高,就是因為缺乏陽光刺激。
更厲害的是,曬太陽還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可是跟情緒管理密切相關的。缺維生素D的人,患抑鬱症的概率比正常人高37%!
2. 堅持吃深色蔬菜和優質蛋白,腦子更清爽
深色蔬菜,比如菠菜、紫甘藍,含有豐富的葉酸,而葉酸對神經系統健康至關重要。研究顯示,葉酸缺乏會導致抑鬱症風險增加55%。
蛋白質里的色氨酸是血清素的前體,簡單說,吃蛋白質=給快樂激素充電。魚、雞蛋、大豆、堅果,這些東西,能讓心情更穩定。
3. 堅持規律作息,大腦才能好好運轉
人類的生物鐘不是鬧著玩的,作息亂了,激素分泌就亂了,心情自然跟著亂套。科學家早就證實,規律作息的人,抑鬱風險低30%。
別總想著「補覺」,熬夜和補覺是兩回事,睡眠債一旦欠下,就不是補一補能還清的。晚上11點前睡覺,早上7點起床,生物鐘穩了,心情也不會輕易崩。
問題來了:為什麼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抑鬱,而古代人好像沒那麼多這種問題?
古代人也有抑鬱,但沒有現代人這麼多,原因其實挺多的。
- 古代人運動量大——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別說久坐了,根本坐不住,肢體運動帶來的好處,順帶把情緒問題也減少了。
- 飲食更天然——沒有加工食品,吃的基本都是原生態的糧食、蔬菜、肉類,腸道菌群比現代人穩定。
- 沒有手機,沒有信息轟炸——現代人每天被各種社交媒體、新聞、短視頻轟炸,信息量太大,大腦容易過載,而古代人信息少,心理負擔小。
- 社交更緊密——古代人講究「大家庭」,鄰里關係也比現在密切,不容易長期孤獨。
現代社會要想減少抑鬱,就得學點古人智慧,多運動、少熬夜、吃天然食品、保持社交,順帶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郭油油,余妍潔,溫慧,等.伴與不伴精神病性癥狀抑鬱症患者的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研究[J/OL].重慶醫學,1-9[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