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今後我一定按時吃早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月28日,來自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20歲女生陳美麗(化名)手術後心有餘悸地表示。
5天前,20歲的小陳突然感覺到一陣劇烈的腹痛,伴隨著噁心嘔吐。在紅河當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膽囊多髮結石膽囊炎和膽管結石,建議通過外科手術治療,並切除膽囊。但小陳的父母考慮到術後孩子不僅要失去膽囊,還要帶著引流管,生活很不方便。加上女兒年紀小,擔心手術後留下疤痕影響美觀,於是帶著她輾轉來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的胃腸與疝外科求助。
主管醫生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膽囊收縮功能正常,而且她非常希望能保住膽囊。於是,醫生馬上聯繫了消化內科、肝膽外科以及麻醉手術科的專家,一起會診討論。經過一番研究並徵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後,最終決定用內鏡技術為小陳取石。
手術中 供圖
省一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霆介紹,手術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做ERCP手術,通俗來講,就是醫生通過特定的操作,把器械伸進膽囊管和膽囊,把膽囊管擴張開,然後在一種新型的膽道子鏡引導下,放入金屬全覆膜支架,把膽總管里的結石取出來。接著放入膽管塑料支架和胰管支架,同時在膽囊里留置鼻膽囊管用來引流。術後第4天再用取石網籃把膽囊里剩下的結石取出來。
最終,兩個階段的手術都很順利,不僅取乾淨了膽總管和膽囊里的結石,還成功保住了有功能的膽囊,術後患者也沒有出現併發症。

李霆看望患者 彭錫 攝
李霆表示,這是雲南省首例經內鏡逆行膽囊多髮結石、膽管結石取出手術。這次手術有個特別之處,不僅完好保住了患者的膽囊和它的正常功能,而且全程是通過人體自然通道操作的,患者體表沒有留下任何傷口,體內臟器的結構和功能也沒受到破壞。「此次手術技術的成功應用,是雲南省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一大飛躍,不僅填補了省內在這方面的空白,還給那些符合條件、有需求的膽總管結石合併膽囊結石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他還提醒,三餐不定時吃、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是膽結石形成的誘因。因為膽囊在夜間會積蓄大量膽汁,早餐後膽囊會自然收縮,將膽汁排入腸道參與消化。若不吃早餐,膽汁長時間淤積在膽囊中不流動,就容易形成結晶進而成為結石。「預防膽結石要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一定要按時吃早餐,多喝水。一旦出現腹痛腹脹等情況,要及時就醫篩查是否患有膽囊結石,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