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壓診治的研究進展

2025年02月16日18:52:08 健康 1497
維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壓診治的研究進展 - 天天要聞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療手段,但透析中低血壓(IDH)作為其常見併發症,可導致多器官損傷甚至死亡。近年來,隨著對IDH發病機制的深入理解,低溫透析、生物反饋系統及間歇補充型血液透析濾過(I-HDF)等技術的應用顯著降低了IDH發生率。

本文綜述IDH的定義、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及防治措施,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一、IDH的定義與流行病學

1. 定義

根據歐洲最佳實踐指南(EBPG),IDH定義為透析期間收縮壓降低≥20 mmHg或平均動脈壓降低≥10 mmHg,並伴隨臨床癥狀(如頭暈、嘔吐、肌肉痙攣)且需干預。此定義兼顧血流動力學變化與臨床事件,被廣泛認可。

2. 流行病學

不同研究因診斷標準差異,IDH發生率介於20%-50%。Kuiper等對3818次血液透析的觀察發現IDH發生率為6.7%,而Yu等研究顯示其發生率高達39.9%。IDH不僅是透析中斷的常見原因,更是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Sands等報告IDH患者年死亡率達11.69%,提示其與不良預後密切相關。

二、IDH的發病機制

1. 血漿再灌注不足

超濾導致循環血容量減少,機體通過交感神經激活、血管收縮及激素分泌代償。然而,透析後期組織間隙液體迴流緩慢,血漿再灌注不足,心輸出量下降,最終引發低血壓。

2. 心血管功能異常

長期容量負荷導致心室肥厚和血管順應性下降,心臟充盈減少。此外,局部缺血引發毛細血管擴張(Delager-Krogh現象),靜脈淤血進一步減少回心血量。

3.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交感神經反應減弱及Bezold-Jarisch反射(副交感神經激活)可致突發性心動過緩和血管舒張,加劇低血壓。

4. 其他因素

透析液溫度過高(致外周血管擴張)、低白蛋白血症(膠體滲透壓下降)、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激活炎症反應)等均可能誘發IDH。

三、IDH的防治措施

1. 一般措施

- 飲食控制:限制鈉鹽攝入可減少透析間期體重增長,從而降低超濾速率。Colson等研究發現,減少飲食含鹽量可使有癥狀IDH發生率從6.1%降至3.3%。

- 降壓藥物管理:EBPG建議透析前避免使用長效降壓藥,但無需停用所有藥物。個體化方案需結合藥物代謝特點及患者耐受性。

- 運動療法: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減少IDH發作,但需評估患者運動風險。

2. 藥物治療

- 米多君:選擇性α1受體激動劑,通過收縮血管升高血壓。

- 左旋肉鹼: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減少IDH發作。Ibarra-Sifuentes等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左旋肉鹼組IDH發作次數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3. 透析模式優化

- 低溫透析:降低透析液溫度(35.5-36.5℃)可收縮外周血管,維持血壓。Mustafa等的Meta分析表明,低溫透析使IDH風險降低70%,但需平衡患者耐受性。

- 序貫透析與鈉曲線模式:序貫透析(先超濾後透析)可穩定血漿滲透壓;鈉曲線模式通過動態調整鈉濃度促進血管再充盈。

- 生物反饋透析:實時監測血容量並調整超濾率,提高血流動力學穩定性,但技術複雜限制其普及。

- 血液透析濾過(HDF):I-HDF通過間歇性反超濾輸注,促進組織液迴流至血管內。Koda等研究證實,HDF可減少IDH干預需求,尤其適用於老年及高容量負荷患者。

4. 新型干預措施

- 中藥穴位療法:艾灸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可通過調節氣血減少IDH發作,但需更多臨床驗證。

- 浸水療法:通過水壓促進體液再分布,但實施不便。

- 氣動加壓裝置:間歇性加壓下肢可增加靜脈迴流,但療效有限且依賴患者配合。

IDH的防治需綜合機制研究與臨床實踐。當前挑戰包括:統一診斷標準、優化個性化透析方案(如聯合低溫透析與生物反饋技術)、驗證新型干預措施的長期療效。未來研究應深入探索IDH與心血管預後的關聯,並結合多學科手段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台,「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僅供HCP觀看。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心有靈犀 | 急性心理創傷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識別及應對 - 天天要聞

心有靈犀 | 急性心理創傷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識別及應對

【來源:西安網】左起:彭爽、晗冰心理創傷是指個體經歷或目睹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負面事件後產生的一種持續性心理反應分為急性心理創傷慢性心理創傷、複雜性心理創傷發展性心理創傷四種類型《1061運動新視野·心有靈犀》主持人晗冰邀請了陝西省心理諮詢師協
吃不對加速大腦衰老!「健腦飲食」一日三餐吃起來! - 天天要聞

吃不對加速大腦衰老!「健腦飲食」一日三餐吃起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常常感到「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甚至剛剛說過的話可能轉瞬即忘,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實際上,這是大腦在向我們發出警告。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功能自然會有所下降,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在加速大腦的衰老過程,甚至可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健康時報圖吃得不對竟然改變大腦結構!2024年,復旦大學研究...
總是凌晨三四點早醒?醫生提醒:可能預示3種疾病,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聞

總是凌晨三四點早醒?醫生提醒:可能預示3種疾病,一定要警惕

深夜,城市褪去白日的喧囂,陷入一片靜謐。大多數人正沉浸在夢鄉之中,可有些人卻在凌晨三四點,毫無徵兆地突然醒來,望著黑漆漆的房間,輾轉反側,難以再次入睡。本以為只是偶爾的睡眠小插曲,卻沒想到,這可能是身體在悄悄拉響警報,背後或許隱藏著某些潛在
私密部位的毛髮變白,意味著身體有疾病?有必要了解! - 天天要聞

私密部位的毛髮變白,意味著身體有疾病?有必要了解!

咱今兒個就來聊個不少人心裡藏著,卻又羞於啟齒的話題 —— 私密部位毛髮變白。想像一下,某個尋常的洗澡時刻,你正哼著小曲兒,不經意間低頭一瞧,瞬間驚得瞪大了眼:私密處竟然冒出了幾根白毛髮!剎那間,腦袋裡彷彿有千萬隻蜜蜂嗡嗡作響,各種念頭瘋狂閃
春季必吃幾大蔬菜,竟有這些好處,詳情戳>>> - 天天要聞

春季必吃幾大蔬菜,竟有這些好處,詳情戳>>>

春季飲食指南-有味生活-01春季飲食指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這個季節不僅是大自然的重生,也是我們身體自我修復和調節的最佳時機。俗話說「不時不食」,遵循季節特點選擇食材,能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今天就來聊聊最適合春季食用的美食以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