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老舊小區的樓道里,李大爺像往常一樣,邁著略顯遲緩的步伐下樓遛彎。他今年 70 歲,身子骨還算硬朗,可最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晚上起夜時,會莫名地心慌,白天偶爾還會頭暈。但李大爺沒把這些當回事,依舊保持著多年的老習慣。
李大爺退休前是個司機,常年久坐,三餐不規律。退休後,生活節奏慢了下來,可他愛吃重口食物的習慣沒變,頓頓都離不開鹹菜和紅燒肉。晚上,他還喜歡坐在電視機前,邊看節目邊喝上幾杯白酒,愜意得很。
一天深夜,李大爺起夜後,覺得口渴難耐,便順手拿起桌上的保溫杯,「咕咚咕咚」 喝了一大杯溫水。可剛躺下沒多久,他就感覺腦袋一陣劇痛,緊接著半邊身子麻木無力,連話都說不出來。家人發現後,急忙撥打了 120,可最終還是沒能挽回李大爺的生命,他因突發腦中風永遠地離開了。
這起悲劇並非個例,腦中風已然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殺手。在我國,每 12 秒就有一人發生中風,每 21 秒就有一人死於中風 。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卻可能在不經意間埋下健康隱患。醫生提醒,為了心腦血管健康,這幾件事千萬要注意。
一、腦中風的前兆信號
腦中風來襲前,身體會發出一些微妙的信號。比如,當微小血栓隨血液流經視神經,就像河道被雜物堵塞,會導致視物模糊,看東西重影,甚至視野缺失。王大媽就有過類似經歷,有一天她正準備做飯,突然發現眼前的東西變得模糊不清,還出現重影,休息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當時她沒在意,可沒過幾天,就因腦中風住進了醫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別讓小問題釀成大禍。
還有脖子僵硬,這也是腦中風的一個常見前兆。腦出血時,腦膜受到刺激,就像緊繃的琴弦,會引起頸部肌肉緊張疼痛。趙大叔某天早上起床,突然感覺脖子僵硬得厲害,轉動都困難,他以為是落枕,沒放在心上。結果沒過幾天,就突發腦中風。所以,突然出現脖頸僵硬,一定要留心心腦血管健康。
走路時步態異常也要警惕。當動脈硬化嚴重,下肢就像缺油的機器,能量供給不足,會感到麻木無力,走路向一側偏移。李大叔平時走路就不太穩,總感覺腿使不上勁,他以為是年紀大了,沒當回事。後來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血管出了問題,好在發現及時,經過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
面部異常同樣不容忽視。中樞性面癱常伴有抽搐,常見於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患者面部肌肉麻痹,表現為面部一側下垂,嘴歪眼斜。張阿姨有次照鏡子,發現自己嘴角有點歪,還以為是睡覺壓的,沒在意。可沒過多久,就因腦中風被緊急送往醫院。所以,一旦發現面部異常,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腦出血早期還可能引發抽搐、嘔吐、頭痛、意識障礙和語言障礙。抽搐時,患者會口吐白沫、四肢抽動;嘔吐通常無明顯原因,且頻繁發作;頭痛是持續性的,強度大,普通止痛藥難以緩解;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模糊、嗜睡甚至昏迷;語言障礙則表現為說話不清楚,語言理解困難。這些癥狀都是身體發出的 「求救信號」,一定要高度重視。
二、夜間飲水的潛在危害
很多人都有夜間喝水的習慣,尤其是老年人,起夜後常覺得口渴,忍不住喝上幾口。但你知道嗎,夜間過量飲水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危害。
睡眠時,身體會通過汗腺排出水分,就像植物的蒸騰作用。如果睡前或半夜攝入過量水,腸胃就像超載的貨車,負擔加重,還可能導致血液黏稠,流速減慢,容易形成血栓。李大爺就是因為半夜喝了一大杯水,加重了心臟和血管的負擔,最終引發悲劇。
過量飲水還會導致水腫。水分不能及時代謝出去,就會在體內積蓄,第二天早上,眼瞼或臉頰就會腫得像饅頭。張姐有次睡前喝了太多水,第二天起床,發現自己眼睛腫得都快睜不開了,整個人看起來沒精神。
對於患有血壓、心臟疾病的人來說,夜間喝水過多更是雪上加霜。它會引起血壓波動,增加心臟負擔,大大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趙大爺患有高血壓,晚上總喜歡喝很多水,家人勸了多次都不聽。結果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心慌、頭暈,被緊急送往醫院。醫生說,這和他夜間過量飲水有很大關係。
另外,攝入過量水還會導致頻繁起夜,睡眠質量大打折扣。長期休息不好,不僅會出現頭疼、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癥狀,還可能誘發大腦功能衰退,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有些老年人還會出現上吐下瀉、頭暈目眩等不良反應。
喝水過多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尤其是患有腎臟疾病的人,會加重病情。吃完飯後,胃正忙著分泌胃液消化食物,此時大量飲水,會稀釋胃液濃度,長期下去,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雷區
不良飲食習慣:健康的 「隱形殺手」
有些人吃飯口味重,喜歡多加鹽油,或者愛吃生冷食物、高膽固醇食物,這些習慣就像潛伏的敵人,悄悄危害著健康。
重鹽食物會使血壓升高,就像給血管打氣,增加腦中風風險。張大爺就是個 「重口味」,每餐都離不開鹹菜,結果體檢時發現血壓飆升。醫生警告他,如果再不控制鹽的攝入,很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生冷食物不僅刺激腸胃,還會使腸胃黏膜收縮,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嚴重時可能誘發腦出血。李阿姨愛吃冷飲,夏天經常一口氣吃好幾根冰棍。有一次,她突然腹痛難忍,還伴有頭暈、噁心的癥狀,去醫院檢查,原來是血壓升高引起的。
高膽固醇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導致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增加腦中風風險。趙大叔愛吃動物內臟,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頓。最近去醫院體檢,發現血管已經開始硬化,醫生建議他一定要控制飲食。
酗酒、吸煙:健康的 「雙重打擊」
大量飲酒會使血壓升高,為腦中風埋下隱患。酒精中的乙醇就像一把雙刃劍,不僅損傷身體細胞,還會導致血壓升高、膽固醇增加、血液黏稠。李大叔是個 「老酒鬼」,每天都要喝上幾兩白酒。有一天,他突然暈倒在地,被送往醫院後,診斷為腦中風。醫生說,這和他長期酗酒有很大關係。
吸煙同樣危害巨大。吸煙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一氧化碳使血管壁通透性加強,加速脂蛋白沉澱積累,加速動脈硬化。研究表明,長期吸煙者患腦中風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 2 - 3 倍。香煙中的尼古丁就像毒藥,侵蝕著心血管健康,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張大爺煙齡幾十年,每天至少一包煙。最近他總覺得胸口悶,去醫院檢查,發現血管已經嚴重硬化。醫生勸他戒煙,可他總是戒不掉。
久坐缺乏運動:健康的 「慢性毒藥」
當代人生活離不開手機、電腦,長期久坐缺乏鍛煉,就像給身體套上了枷鎖。研究發現,每天 8 小時不運動,患中風的風險會增加 7 倍。
久坐不僅增加肥胖風險,還影響腰椎健康,阻礙全身血液循環,影響葡萄糖、脂質代謝。時間長了,會對心血管造成傷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王大叔退休後,整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很少出門活動。最近他總覺得腰酸背痛,去醫院檢查,發現血脂、血糖都偏高。醫生建議他多運動,可他總是懶得動。
對於男性來說,長期久坐還會壓迫前列腺,使其處於水腫、充血狀態,容易引發前列腺炎。久坐還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增加尿路炎症風險。張大哥是個程序員,每天坐在電腦前工作十幾個小時。最近他總覺得尿頻、尿急,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前列腺炎。醫生說,這和他長期久坐有很大關係。
長時間久坐還會影響心臟供血,加速心臟機能衰退,引發心肌萎縮,甚至促發心肌梗塞。趙大哥是個辦公室白領,每天久坐不動。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心慌、胸悶,被送往醫院後,診斷為心肌缺血。醫生說,這和他長期缺乏運動有很大關係。
四、正確飲水,守護健康
把握飲水時間
水是生命之源,合理飲水至關重要。適量飲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和垃圾,預防血栓形成。
飯後不宜立即喝水,否則會稀釋胃液,影響消化吸收。一般建議飯後半小時飲水,一次 200 毫升左右,慢慢喝,避免大口快速喝水,以免引起燒心。張姐以前總是飯後馬上喝水,結果經常消化不良。後來她聽從醫生建議,飯後半小時再喝水,消化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
主動飲水,別等口渴
從起床到睡前,每 2 - 3 小時喝一次水為宜。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此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身體缺水不僅會口渴,還會出現小便減少、出汗量變少、皮膚乾燥等情況。排尿少會導致體內毒素垃圾無法及時排出,增加患結石的風險。李大爺以前總是等口渴了才喝水,結果經常上火,小便發黃。後來他養成了主動飲水的習慣,身體狀況明顯改善。
飲水不加料
有些人覺得白開水沒味道,喜歡在水裡加糖、蜂蜜或鹽,其實這些都沒必要。攝入過多鹽會使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加糖會導致糖分攝入過多,身體發胖,加速細胞衰老;加蜂蜜雖然有一定潤腸作用,但效果並不顯著,且蜂蜜主要成分是糖。所以,喝水最好還是喝白開水。趙阿姨以前喜歡在水裡加蜂蜜,每天都要喝好幾杯。後來體檢時發現血糖偏高,醫生建議她少喝蜂蜜水。
拒絕冰飲和滾燙開水
夏天,很多人貪圖涼快,喜歡喝冰飲。但夏天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突然喝冰飲,會使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腹瀉,損傷脾胃。張哥有次夏天喝了一杯冰飲後,突然腹痛難忍,上吐下瀉。去醫院檢查,原來是腸胃受到刺激引起的。
同樣,過燙的食物和水也不健康。它們經過食道時,容易破壞食道黏膜,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李奶奶喜歡吃熱飯、喝熱水,每次都吃得滿頭大汗。最近她總覺得食道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發現食道黏膜已經受損。醫生提醒她,以後要注意飲食溫度。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