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2025年02月08日17:14:18 健康 1184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65歲之後,很多人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是該多動動,還是該安靜養生?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有的人覺得,年紀大了,該收收心,少折騰,悠閑一點才長壽;但也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動得越多,活得越久。那到底是該動還是該靜?這裡面的差別,可比想像中大得多。

有人覺得,年紀大了,身體零件開始老化,折騰太多容易出問題。不如省著點用,少跑少跳,吃吃喝喝,養養花,聽聽戲,反正舒服最重要。

事實也確實如此,65歲之後,肌肉流失的速度比年輕時快了1.5倍,關節的軟骨層每年都在變薄,骨密度下降,血管彈性變差

這個時候如果運動過量,確實容易傷到關節、增加心臟負擔,甚至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所以,很多人選擇減少活動,把自己調成「省電模式」,覺得這樣能減少身體損耗,活得更久。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但問題是,長時間「省電」,身體就真的開始「省功能」了。醫學研究顯示,老年人如果長期不運動,肌肉每年會流失3%-5%等到70歲之後,這個速度會更快。

肌肉減少,基礎代謝就降低,身體熱量消耗減少,脂肪更容易堆積,血糖、血脂、血壓都會跟著出問題。

更嚴重的是,長期不動,骨密度下降速度更快,骨折風險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久坐的老年人髖部骨折的風險比經常活動的人高出近50%

而髖部骨折,往往是長壽的終結者,很多老年人一旦骨折,卧床幾個月,身體機能就會急劇下降,壽命大受影響。

更別說,大腦也是需要「活動」的。長期不運動,大腦的供血供氧減少,記憶力下降,思維變慢,老年痴呆的風險會增加20%-30%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有的老人喜歡待在家裡,哪兒也不去,覺得這樣最安全,但實際上,不愛動的老人,抑鬱風險比經常活動的人高出60%

人是社交動物,長時間獨處、不活動,大腦神經遞質分泌減少,情緒容易低落,長壽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運動派:多動真的能多活幾年?

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哪怕年紀大了,也得堅持活動,才能保持活力。醫學研究確實支持這個觀點。

65歲以上堅持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平均多活5-7年,而且健康狀況更好,生活自理能力更強。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適量運動能帶來的好處,幾乎覆蓋了老年人所有的健康隱患。

心血管健康是首要受益者,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壓,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研究發現,每天快走30分鐘,心臟病風險可以降低35%

糖尿病控制也是一大好處,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幫助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如果堅持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血糖波動會減少30%,並且併發症風險降低。

骨骼和肌肉更是運動的直接受益者。適量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提高骨密度,減少骨折風險。

肌肉方面,每周進行2-3次抗阻訓練的老人,肌肉力量可以增加20%-30%減少摔倒風險,提高行動能力。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更關鍵的是,運動還能讓大腦保持年輕。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流量,促進神經元連接,減少老年痴呆的發生

有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老年人,大腦萎縮速度比不運動的同齡人慢30%,思維能力也更敏捷。運動還能促進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改善情緒,減少焦慮和抑鬱,讓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但運動並不是越多越好

雖然運動的好處這麼多,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的關節和心血管系統畢竟不像年輕人那麼耐造,如果運動過量,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研究發現,每天運動超過90分鐘的老年人,骨關節炎的風險增加了25%心臟負荷過大,可能會增加心律失常的概率。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應該是低衝擊、適度強度、長期堅持的類型,比如快走、游泳、太極、瑜伽、廣場舞等。

每天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最合適,能達到健康收益,又不會增加損傷風險。如果有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病,運動前最好諮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運動方式。

那麼,65歲之後,動和靜到底哪個更長壽?

單從數據來看,適量運動的人普遍比久坐不動的人活得更長,健康狀況也更好。但也不能極端地認為,所有人都必須高強度運動才行。

果基礎健康狀況不好,或者已經有嚴重的骨關節問題,運動方式就需要更加溫和,甚至有些人確實需要減少活動量,以免增加風險。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關鍵在於找到平衡,不能完全不動,也不能過度消耗身體。適量運動+適當休息,才是最健康的長壽方式

如果能做到每天有規律的運動,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自然會保持最佳狀態,長壽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那麼問題來了,老年人每天運動多久,才能達到最佳的長壽效果?

研究數據顯示,每天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是老年人健康和長壽的最佳運動量。如果低於30分鐘,健康收益會有所減少;如果超過90分鐘,可能會增加身體負擔,甚至適得其反。

運動的類型也很關鍵,快走、游泳、騎車、瑜伽、太極、輕度力量訓練,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骨骼強度,促進大腦健康。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可以適當增加抗阻訓練,比如使用輕重量啞鈴或者彈力帶,提高肌肉力量,減少跌倒風險。

但如果已經有心血管疾病、關節問題或者其他慢性病,運動方式就需要更加溫和,比如散步、簡單拉伸、緩慢的舞蹈等,避免過度負荷。

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堅持下去,健康長壽的概率自然會大大提升。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塗化亮.不同運動方式對老年人心血管系統影響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09):70-73.

65歲後喜靜養和堅持運動,哪個更長壽?醫生告訴你差別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三星電子聯席CEO韓宗熙去世,享年63歲,因出席女兒婚宴後心臟病發作 - 天天要聞

三星電子聯席CEO韓宗熙去世,享年63歲,因出席女兒婚宴後心臟病發作

3月25日消息,三星電子稱聯席首席執行官韓宗熙(Han Jong-hee)去世。據韓媒稍早報道稱,韓宗熙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3歲。韓媒表示,韓宗熙22日出席女兒的婚宴後被緊急送往首爾三星醫院,因心臟病發作,後被宣布死亡。據悉,韓宗熙出生於1962年,畢業於天安高中和仁荷大學電子工程系,於1988年加入三星電子視覺顯示業務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