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每天吃雞蛋,聽起來像是個再正常不過的習慣,很多人甚至把它當成「健康標配」。
有人說雞蛋補蛋白、養肝護胃、增強免疫力,結果醫生一查數據,發現每天過量吃雞蛋的人,肝硬化風險比不吃雞蛋的人更高。
這事兒聽著不太對勁,雞蛋難道不是營養滿分的健康食物嗎?難不成,吃錯了還能吃出肝病?這事兒得好好掰扯掰扯。
雞蛋確實是個好東西,一個普通雞蛋含有6-8克優質蛋白,外加維生素A、D、E、B族和各種礦物質,基本上是「微型營養庫」,又便宜又好吸收。
很多人每天早餐必吃雞蛋,甚至有些健身愛好者一頓能幹掉四五個,覺得蛋白質吃得越多,身體就越強壯。
但吃雞蛋這事兒,真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雞蛋和肝臟的關係,比很多人想像中要複雜。
研究發現,長期大量攝入雞蛋,可能會增加肝硬化的風險。這主要和幾個因素有關:
1. 蛋黃中的膽固醇,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
雞蛋的蛋黃里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每100克雞蛋含膽固醇約373mg,比同等重量的豬肉、牛肉還要高。
健康人群適量攝入問題不大,但如果本身肝功能已經受損,比如脂肪肝、肝炎患者,過量攝入膽固醇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影響肝細胞的修復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加速肝硬化進程。
2. 過量蛋白質攝入,增加肝臟代謝壓力
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但蛋白質吃進身體里,並不會直接變成肌肉,而是要經過肝臟的代謝處理。肝臟需要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再重新合成身體需要的蛋白。
蛋白質吃多了,肝臟的工作量就跟著增加,尤其是肝功能本來就不好的人,過量的蛋白質可能讓肝臟超負荷運轉,影響肝細胞的再生能力。
3. 磷脂過量,可能影響肝臟脂肪代謝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非常重要,但如果攝入過多,可能會影響肝臟對脂肪的代謝,導致脂肪堆積,加速脂肪肝的形成。
脂肪肝如果持續發展,最終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而不是單純的「肝上長點油」那麼簡單。
4. 硫化物代謝產物,可能增加肝臟負擔
雞蛋的蛋白部分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等物質。
這些物質如果積累過多,可能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特別是肝臟解毒能力下降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某些肝病患者在吃大量雞蛋後,體內的氨水平明顯升高,這與肝臟代謝氮廢物的能力下降有關,而氨中毒是導致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
很多人吃雞蛋的方式也很有問題,稍不注意,可能讓肝臟更難受。
1. 喜歡吃半生不熟的溏心蛋
很多人覺得溏心蛋口感細膩、味道濃郁,尤其是搭配拉麵、壽喜鍋,簡直是「靈魂伴侶」。
但問題是,半生不熟的雞蛋容易攜帶沙門氏菌,如果雞蛋本身有細菌污染,吃了之後可能增加肝炎的風險。
沙門氏菌感染不僅僅會導致腹瀉,嚴重時可能影響肝功能,加重肝臟損傷。
2. 用高溫煎炸雞蛋,增加有害物質
煎雞蛋、炸雞蛋雖然香氣四溢,但高溫加熱會破壞雞蛋的營養結構,還可能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增加肝臟的解毒負擔。
尤其是那些喜歡吃油煎荷包蛋、煎蛋餅的人,攝入的油脂過多,長期下來會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3. 吃雞蛋配加工肉類,肝臟壓力翻倍
早餐吃雞蛋搭配培根、香腸、火腿,看似是經典組合,實際上對肝臟來說壓力不小。
加工肉類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防腐劑、反式脂肪,這些物質進入身體後,需要肝臟進行額外的代謝分解。
如果本身肝功能就不太好,吃這類食物會讓肝臟的解毒能力進一步下降,增加肝硬化的風險。
既然雞蛋吃太多可能增加肝硬化風險,那是不是乾脆不吃了?當然不是,關鍵是怎麼吃、吃多少。
1. 每天1-2個雞蛋,控制攝入量
研究發現,每天吃1-2個雞蛋的人,肝臟健康狀況最佳。如果本身肝功能正常,這個量完全沒有問題。
但如果已經有脂肪肝、肝炎,或者膽固醇偏高的人,建議每天吃1個或隔天吃1個,減少肝臟負擔。
2. 選擇水煮蛋或蒸蛋,減少油脂攝入
煮雞蛋、蒸蛋是最健康的吃法,能最大程度保留雞蛋的營養,同時減少額外的脂肪攝入。
炒蛋、煎蛋、炸蛋這些方式雖然美味,但會增加油脂負擔,長期吃容易讓脂肪肝風險上升。
3. 搭配蔬菜、水果,減少膽固醇吸收
吃雞蛋的時候,可以多搭配綠葉蔬菜、水果,膳食纖維能幫助降低膽固醇的吸收,減少對肝臟的影響。比如早餐吃水煮蛋,可以搭配一份燕麥粥和水果沙拉,這樣對肝臟更友好。
4. 肝病患者吃雞蛋,建議去掉蛋黃
如果已經有肝硬化、脂肪肝,或者膽固醇偏高的人,可以選擇吃蛋白,減少蛋黃攝入,降低膽固醇負擔。雖然蛋黃營養豐富,但對於肝功能受損的人來說,吃多了可能不太合適。
那麼問題來了,雞蛋到底是護肝還是傷肝?吃雞蛋對肝病患者是好還是壞?
研究發現,適量吃雞蛋對肝臟是有好處的,但過量吃,尤其是吃法不對,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對於健康人來說,每天1-2個雞蛋完全沒問題,但如果已經有肝病,攝入量就要有所控制。
對於肝病患者來說,雞蛋到底是「養肝神器」還是「肝臟殺手」,這事兒真不能一刀切。
雞蛋本身富含優質蛋白,對肝細胞修復有幫助,但蛋黃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不低,吃多了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具體能不能吃、該怎麼吃,得看肝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如果是輕度脂肪肝或肝功能正常的人,適量吃雞蛋沒啥問題,每天1個左右,不會影響健康,搭配蔬菜和全穀類食物還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但如果是肝硬化或嚴重肝病患者,代謝能力下降,吃太多蛋黃可能加重病情,這時候可以選擇只吃蛋白,減少膽固醇攝入,降低肝臟的代謝壓力。
蛋黃不是不能吃,而是得吃得聰明。適量、搭配合理、避免高溫油炸,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既補充營養,又不讓肝臟受罪。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張敏,杭蕾,袁曉潔,等.飲食干預對有營養風險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誌,2014,30(08):76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