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2025年02月07日21:12:07 健康 1330

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跑步已然成為眾多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熱門選擇。清晨的公園、夜晚的街道,總能看到跑步愛好者們矯健的身影,他們揮灑著汗水,滿心期待著收穫健康與活力。然而,一則來自浙大的研究卻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打破了人們對跑步的固有認知: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竟然比不跑步的人高 10 倍不止?這一結論,瞬間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滿心疑惑,難道一直以來我們都跑錯了?

心腦梗,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健康殺手,時刻潛伏在我們身邊,如同隱藏在暗處的定時炸彈。它的危害之大,超乎想像。每年,全球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因心腦梗而失去生命,無數家庭因此陷入悲痛之中。想像一下,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突然因為家人突發心腦梗,陷入慌亂與絕望。患者可能在瞬間就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生死未卜,高額的醫療費用也讓家庭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在大眾的認知里,那些久坐不動、體型肥胖,又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的人群,才是心腦梗的重點關注對象。他們每天慵懶地窩在沙發里,很少進行運動,身體的新陳代謝緩慢,血液流動不暢,血管就像年久失修的管道,逐漸被各種 「垃圾」 堵塞,心腦血管堵塞的風險自然大大增加。而跑步愛好者們,他們積極運動,充滿活力,似乎與心腦梗的風險背道而馳。

可浙大的這項研究卻無情地 「打臉」 了人們的慣性思維。研究發現,一些愛跑步的人,尤其是那些對跑步極度狂熱,總是拚命奔跑、追求極限的人,患心腦梗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許多。這一結果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彷彿是天方夜譚,但背後卻有著深刻的科學原因。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跑步跑出心腦梗?細思極恐的真相

我們必須承認,跑步本身是一項對身體大有裨益的運動,它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充滿活力。然而,凡事皆有度,跑步也不例外。就像吃飯,適量進食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讓人精力充沛,但暴飲暴食就會給腸胃帶來沉重負擔,引發各種健康問題。跑步也是如此,適量運動是健康的 「助推器」,可一旦過度,就如同在健康的道路上踩下了 「剎車」,甚至是在拿健康開玩笑。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超負荷的運動對心臟的 「隱形傷害」

長時間進行高強度的跑步,會讓心臟彷彿陷入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心臟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泵,不斷地收縮和舒張,為全身輸送血液。但當它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時,肌肉會逐漸發生病理性肥厚。就好比一個原本正常工作的機器,被過度使用,零件逐漸變得厚重、變形,心臟的心肌變得過於厚實,雖然看起來強壯了,但實際上卻影響了它正常的泵血功能。原本順暢的血液流動變得不再順暢,心臟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不僅如此,過量運動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心臟跳動的節奏就像一首優美的樂章,有著自己的規律和節奏。但過量運動就像一個不懂音樂的人,隨意打亂了樂章的節奏,導致心臟跳動的節奏紊亂。這種心律失常可不是小問題,輕微的可能只會讓人感到胸悶氣短,而嚴重的則可能直接誘發心源性猝死,瞬間奪走人的生命。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血管的 「慢性疲勞」 不可忽視

跑步時,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在快速運轉,血液如同奔騰的河流,需要快速流經全身,為各個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這就使得血管的壓力驟然增大,就像一條原本平靜流淌的小溪,突然湧入了大量的水流,壓力劇增。如果持續進行超負荷運動,血管壁就像一個長期承受巨大壓力的堤壩,會逐漸出現慢性損傷。這種損傷可能表現為血管壁的彈性下降,變得脆弱不堪,甚至會發生小範圍的內膜破裂。

這些微小的損傷雖然肉眼難以察覺,但卻如同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是血栓形成的 「溫床」。一旦血栓脫落,就像一顆突如其來的 「子彈」,隨著血液流動。如果堵住了大腦的血管,就會引發腦梗,導致大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堵住了心臟血管,那就是心梗,心臟的血液供應被阻斷,心臟無法正常工作,生命岌岌可危。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為何 「10 倍風險」 聽著嚇人?

再回過頭來看看 「10 倍風險」 這個令人咋舌的說法。其實,這裡所說的 10 倍風險,並非是針對所有的跑步者。它所指向的,是那些完全不顧自身身體狀況,盲目拚命訓練的極端跑步愛好者。這些人對跑步充滿了狂熱,卻忽視了身體的承受極限。他們的心腦梗風險,相比普通跑步者,甚至是那些平時久坐不動的人群,都要高出許多。

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患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人,他們的心臟和血管本就比較脆弱,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危房。在跑步時,如果不注意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就如同在危房上隨意添加重物,患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他們可能在跑步過程中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甚至直接暈倒在地,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這些 「跑步誤區」,你踩過幾個?

說到這裡,我們要明白,跑步本身並沒有錯,很多人覺得自己因為跑步跑出了毛病,其實往往是因為踏入了一些常見的誤區。下面這些問題,看看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跑得越多越好」

不少人秉持著 「量變到質變」 的理念,認為跑步就像存錢,跑的量越多,收穫的健康就越多,身體一定會越來越棒。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運動量過大,反而會讓身體陷入一種應激狀態,增加氧化應激水平。這就好比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環境中,身心疲憊,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身體的免疫力一旦下降,就像一座沒有了堅固城牆保護的城市,各種病菌和疾病就容易乘虛而入。長期的過量運動還可能引發慢性炎症,讓身體處於一種不健康的狀態。研究表明,一周跑步超過 50 公里的人,心血管損傷的風險會顯著增加。他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心臟不適,或者出現關節疼痛等問題。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跑步不需要檢查身體」

跑步看似簡單,只要穿上跑鞋,邁出腳步就能開始。但實際上,它對身體的要求一點也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或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在跑步前一定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這些人群的身體狀況相對複雜,心臟和血管可能已經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如果在沒有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情況下就盲目跑步,就像駕駛著一輛沒有經過檢查的汽車上高速,隨時可能出現故障。心臟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跑步帶來的壓力而 「罷工」,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一些高血壓患者在跑步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血壓突然升高而引發腦出血等嚴重疾病。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只跑步,不拉伸」

跑完步後,很多人覺得任務完成了,拍拍身上的灰塵,就直接離開了。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拉伸的重要性。缺乏拉伸,會讓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就像一根被拉緊的橡皮筋,如果長時間不放鬆,就會失去彈性,容易斷裂。跑步後不拉伸,肌肉無法得到放鬆和恢復,不僅會增加肌肉損傷的風險,還會讓血液迴流速度變慢。血液迴流不暢,心臟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負擔會進一步加重。想像一下,每次跑步後,心臟都要承受額外的壓力,長期下來,心臟怎麼能受得了呢?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跑步不分場合、不分時間」

有些人熱衷於 「隨時隨地」 跑步,認為只要有時間、有心情,就可以開啟跑步之旅。但他們忽略了環境因素對跑步的影響。如果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跑步,就像在一個充滿煙霧的房間里呼吸,大量的有害顆粒會隨著呼吸進入身體,對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中跑步也同樣危險。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室外溫度極低,血管會因為寒冷而收縮。如果不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就直接跑步,血管會因溫差驟縮,導致血液流動不暢,心腦梗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就像在寒冷的冬天,水管里的水會因為低溫而結冰,導致水管堵塞,血管也是同樣的道理。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如何跑步,才能遠離心腦梗?

既然跑步存在一定的風險,難道我們就要因此放棄跑步,重新回到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嗎?當然不是!跑步本身是一項非常有益的運動,關鍵在於我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將風險降到最低。

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跑步最重要的是要 「量力而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都不同,所以適合的運動強度也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心率來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最大心率可以通過公式 「220 - 年齡」 來計算,跑步時,將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60% - 80% 之間是最為安全的。比如,一位 40 歲的人,他的最大心率是 220 - 40 = 180,那麼他跑步時的心率應該保持在 180×60% = 108 到 180×80% = 144 之間。這樣既能保證運動效果,又能確保心臟和身體的安全。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不要 「突然轉型」

很多人原本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或宅家一族,突然受到健身熱潮的影響,就直接從久坐一族變成了跑步狂熱者。這種 「突然轉型」 對身體的衝擊非常大。身體就像一台長期閑置的機器,突然被啟動並高速運轉,各個零件可能無法適應。建議從快走開始,讓身體逐漸適應運動的節奏。快走一段時間後,再逐步過渡到慢跑,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慢慢增加運動量。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能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運動帶來的變化,減少受傷和患病的風險。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定期體檢,給心臟 「做個年檢」

特別是 35 歲以上的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下降,心臟和血管也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如果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或者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病,在跑步前一定要做全面的心臟相關檢查。比如心電圖,它能直觀地反映心臟的電生理活動,檢測出心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問題;超聲心動圖則可以清晰地顯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幫助醫生了解心臟的大小、心肌的厚度以及心臟瓣膜的情況。通過這些檢查,我們可以提前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調整跑步計劃,確保心臟狀況良好,再進行跑步運動。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跑完一定要拉伸

跑步後進行 10 分鐘左右的拉伸,就像給身體做了一次溫柔的按摩,能有效緩解肌肉疲勞。拉伸可以幫助肌肉放鬆,恢復彈性,減少肌肉酸痛和損傷的風險。拉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液更加順暢地迴流到心臟,降低運動後的心血管負擔。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拉伸動作,比如腿部的拉伸,站立位,將一隻腳的後跟盡量向後抬起,感受大腿後側和小腿的拉伸;還有腰部的拉伸,雙手向上伸直,然後向一側彎曲身體,感受腰部的拉伸。每個動作保持 15 - 30 秒,讓身體充分放鬆。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注意環境和裝備

選擇一個合適的跑步環境至關重要。盡量選擇空氣清新、地面平坦的地方跑步,比如公園、操場等。避免在高溫、高濕或嚴寒的環境中運動,這些惡劣的環境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對心臟和血管造成更大的壓力。在高溫環境中跑步,身體容易脫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腦梗的風險;在嚴寒環境中,血管會收縮,同樣不利於健康。還要穿上一雙舒適的跑鞋,跑鞋就像我們的腳的 「保護神」,能有效緩衝跑步時的衝擊力,保護膝蓋和腳踝。一雙好的跑鞋應該具有良好的支撐性、緩衝性和透氣性,讓我們在跑步過程中更加舒適和安全。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跑步,本是為了追求健康,讓我們擁有更美好的生活。但如果因為錯誤的跑步方式,讓跑步變成了健康的敵人,那就得不償失了。我們要明白,健康不是一場極限挑戰,而是在生活中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讓我們用科學的方法跑步,既能讓身體保持活力,又不讓它過度透支,真正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和健康。

浙大研究:愛跑步的人,患心腦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 - 天天要聞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俗話:早清明,三伏熱得很;晚清明,三伏穿棉,今年清明在哪天 - 天天要聞

俗話:早清明,三伏熱得很;晚清明,三伏穿棉,今年清明在哪天

在中國豐富多彩的民俗諺語中,關於節氣和天氣的俗語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還蘊含著豐富的生活智慧。其中,「早清明,三伏熱的很;晚清明,三伏穿棉」這句俗話,便是人們對清明節與隨後三伏天氣候關係的經驗總結。
食用油到底應該怎麼選?記住這兩點 - 天天要聞

食用油到底應該怎麼選?記住這兩點

平時家裡做菜,肯定少不了用油,但做菜到底用什麼油更健康,很多人搞不清楚。畢竟食用油的種類實在太多,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豬油、黃油,等等,完全摸不著頭腦。食用油到底應該怎麼選?其實答案很簡單,只需記住兩點:①優先選擇植物油,時常
城市水治理應用場景有哪些?「微創手術」機器人、AI「化驗員」等已「上崗」 - 天天要聞

城市水治理應用場景有哪些?「微創手術」機器人、AI「化驗員」等已「上崗」

當前,四川大力推進人工智慧「一號創新工程」,並將人工智慧納入「15+N」重點產業鏈協同推進建圈強鏈。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人工智慧產業營收超過1300億元,同比增長25%。人工智慧在城市水治理領域都有啥應用場景?3月25日,成都環境集團聯合成都市水務局舉辦「智水共生·AI賦能未來水生態」媒體開放日活動。紅星新聞記者跟...
高明首例!人醫超聲介入活檢團隊讓膽囊內腫物「針」相大白 - 天天要聞

高明首例!人醫超聲介入活檢團隊讓膽囊內腫物「針」相大白

日前,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超聲科和腫瘤科合作,成功完成1例超聲引導下膽囊佔位穿刺活檢術,術後病理確診為膽囊癌,為後續診療提供了可靠依據。值得一提的是,該活檢術為高明區首例膽囊佔位活檢術,屬於高難度高風險特殊部位的組織穿刺活檢術。活檢術後病理
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梅林院區正式開診 - 天天要聞

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梅林院區正式開診

3月25日,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梅林院區正式開診。這是醫院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深圳醫療衛生事業在中醫肛腸領域邁向新征程的重要標誌。積澱:從破土萌新到揚帆起航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的誕生,源於深圳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規劃和對專科醫療的需求。早在1998年,醫院由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杜氏肛腸...
鶴壁市山城區山城路街道:中醫義診進社區 惠民服務暖人心 - 天天要聞

鶴壁市山城區山城路街道:中醫義診進社區 惠民服務暖人心

為提升社區居民對中醫診療的認知和了解,3月20日上午,鶴壁市山城區山城路街道湯河街五巷社區攜手山城衛生服務中心共同舉辦「中醫義診進社區,惠民服務暖人心」活動,旨在將傳統中醫的健康理念與診療服務,真切地送到居民身邊,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中
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700例,本周將實現8例捐獻 - 天天要聞

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700例,本周將實現8例捐獻

3月25日上午,陳煥東在華山醫院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實習生 朱佳佳 攝3月25日上午10時,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住院部5樓病床上,大四學生陳煥東正在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通過身旁的血細胞分離機連續5個小時的循環運轉,採集好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緊急送往與之匹配的血液病患者所在醫院。...
全國首張處方落地!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提速 - 天天要聞

全國首張處方落地!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提速

近日,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接連迎來關鍵性進展。全國首例罕見病新葯臨床處方成功落地、超2萬平方米精準醫學產業園同步規劃建設、首次聯席會議正式啟動……政策創新、產業集聚與診療服務三線並進,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正加速構建全鏈條的罕見病藥品保障新生態。北京罕萌診所開出肝豆狀核變性新葯全國首張處方3月21日...
靜脈曲張,有近1億人深受其困擾,六個階段,早發現早治療 - 天天要聞

靜脈曲張,有近1億人深受其困擾,六個階段,早發現早治療

你是否注意到,久站或久坐後,小腿上逐漸浮現像「蚯蚓」般的青筋?這可能是下肢靜脈曲張的早期信號。據統計,我國有近1億人深受其困擾,而這一數字仍在逐年攀升。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引發皮膚潰瘍、血栓甚至肺栓塞等致命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