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對於中老年人而言,猶如一顆潛藏的定時炸彈,一旦發作,奪人性命輕而易舉,像腦梗、心梗這類疾病,更是如同閻王爺的奪命符。而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追根溯源,往往是受到血管斑塊的影響。2019年,家住杭州的61歲周大爺退休後賦閑在家,為了找點事做,決定開一家棋牌室。棋牌室剛開張,就吸引了不少老主顧前來光顧。
起初大家只是下午來打打牌放鬆放鬆,可漸漸地,晚上也有人前來,周大爺本著做生意的原則,只要有人願意來,即便到十一二點,他也會陪著熬下去。這樣的作息時間對於他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著實存在不小的危險,然而周大爺卻沒將其放在心上。
轉眼間,棋牌室開張已三個多月,這期間周大爺十分忙碌,過了飯點就打電話聯繫老主顧,白天黑夜皆是如此。這天晚上,見沒什麼人了,周大爺便想著早點關門睡覺,可就在他收拾屋子的時候,心臟突然開始撲通撲通狂跳,整個人也變得有些恍惚,好在旁邊就是麻將桌,他趕忙扶住,才不至於向後倒去,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
其實類似的情況在近三個月里已經出現了五六次,可周大爺都以年紀大了為由自我搪塞,沒把這些異常當回事。又過了三個月,周大爺送完最後一波客人準備回家,沒走幾步,就暈倒在地。所幸那桌客人還沒走遠,趕忙將他送去了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周大爺的血脂水平存在諸多異常情況,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到了5.22mmol/L,進一步檢查後,周大爺體內血管的狀況讓經驗豐富的醫生們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其頸動脈血管內有著明顯的斑塊。
血管斑塊,尤其是動脈血管斑塊,對人體健康有著顯著威脅。這些斑塊主要是由脂肪、膽固醇、鈣及其他物質在血管壁上逐漸積累形成的。隨著時間推移,斑塊會致使血管變窄,甚至完全阻塞,還會削弱血管結構,增加血管破裂的風險。
血管斑塊最大的危害之一便是引發心血管疾病,像冠狀動脈疾病,它是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成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在2019年造成了約1790萬人死亡。此外,斑塊還可能導致腦血管事故,比如中風,當斑塊阻塞了向腦部供血的血管時,會迅速引發腦細胞死亡,導致身體功能受損。數據顯示,中風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同時也是致使成年人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
清醒後的周大爺聽著醫生講解斑塊的危害,後背一陣發涼,這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趕忙拉住醫生詢問該怎麼辦。醫生給他開了一盒丹參片,還反覆叮囑了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項。幾天後,周大爺出院了,看著棋牌室,氣就不打一處來,覺得要是不開這個店就不會生病,咒罵一聲後便把店給關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周大爺表現得十分懂事聽話,按時吃藥,積極鍛煉,飲食也開始少油少鹽,堪稱健康生活的典範。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下,他自己也感覺身子更加爽利,不再動不動就頭暈了。半年後,周大爺滿懷信心地前往醫院複查,本期待著能收穫一份滿意的結果,可現實卻和大多數人遇到的情況一樣,自以為效果良好,實際一看卻是原地踏步甚至有所倒退。急性子的周大爺自然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徑直衝到醫生辦公室開始質問:「我都是按你們說的做的,怎麼還是沒效果?你們這群庸醫怕是看我老頭子好欺負!」說著就要摔東西。
見狀,旁人趕忙上前阻攔,經過深入了解,才解開了謎團。一旁的周大爺得知真相後罕見地沉默了,隨後泣不成聲道:「都怪我不該這麼吃藥!」丹參在中醫藥領域,因其有著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丹參片作為現代製藥技術對丹參的深加工產物,便於控制劑量和服用,但正因如此,要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按照推薦劑量服用。
擅自改變丹參片的劑量,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都存在一系列潛在風險和後果,尤其對於存在斑塊情況的患者而言更是如此。斑塊作為心腦血管疾病中常見的病理表現,與血管內膜損傷、血液成分沉積以及炎症反應密切相關。在合理劑量下,丹參片或許能通過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炎症等機制來穩定斑塊,預防斑塊進一步發展。然而,擅自改變劑量卻可能打破這種平衡,導致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增加,甚至出現適得其反的後果。
增加劑量可能加重斑塊情況,原因在於過量的丹參成分可能對血管內膜產生過強的刺激作用,干擾血液成分,特別是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對於已有斑塊的血管,這種風險尤為突出,因為斑塊的穩定性需要相對平衡的內環境,過量的藥物成分可能打破這一穩態,促使斑塊內部發生斷裂或脫落,進而引發血管堵塞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另一方面,劑量不當增加還可能導致其他副作用風險增高,比如對肝臟功能的影響、消化系統的副反應等,這些間接因素也可能通過增加身體的應激狀態、改變血液特性等途徑,對斑塊的穩定性構成威脅。所以,擅自改變丹參片的劑量不僅無助於改善斑塊情況,反而可能因上述種種機制,致使斑塊情況加重。
在此,強調藥物治療尤其是中藥治療的個體化特徵極為重要。每個人的體質、病情發展階段、併發症狀等因素都各不相同,因而在使用丹參片等中藥時,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嚴格遵循醫囑,切勿擅自改變藥物劑量。這一原則並非僅適用于丹參片,對於所有藥物的使用,都是至關重要的指導原則。唯有遵循科學的治療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同時最小化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副作用,確保治療過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