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在民間有著一個特殊的稱謂 ——「人日」。傳說,這一天是女媧創造人類的日子。
在遙遠的神話故事裡,女媧從初一到初六,依次創造了雞、狗、豬、羊、牛、馬,到了初七,便照著自己的模樣,用黃土捏出了人類,賦予了這一天特殊的意義。
在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諸多饒有趣味的習俗,如 「戴人勝」「吃七寶羹」「登高祈福」 等,這些習俗歷經千年,承載著人們對健康長壽、平安順遂的美好祈願。
身為養生博主和營養師,接下來我將從傳統習俗的深厚底蘊以及現代健康的科學理念出發,為大家詳細解析大年初七的 「3 做 3 忌」,助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既能擁有健康長壽的體魄,又能收穫財運亨通的好運。
一、大年初七的習俗與健康寓意
(一)「人日」 的由來與核心習俗
1.戴人勝:
這是一項充滿巧思與寓意的傳統習俗。人們會精心用彩紙剪成人形飾品,再將其戴在頭上。
在古代,人勝不僅有紙質的,還有用金箔、絲帛等材質製作而成的,造型精美,色彩斑斕。這一行為寓意著祈福納吉、驅邪避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邪祟的抵禦。
2.吃七寶羹:用七種蔬菜煮粥,是大年初七的又一重要習俗。在不同地區,這七種蔬菜的選擇會略有差異,但都寄託著 「祛病消災」 的美好願望。在物資匱乏的過去,人們通過食用七寶羹,既滿足了營養需求,又在精神上獲得了慰藉。
3.登高祈福:在初七這一天,人們會選擇登高望遠。站在高處,俯瞰著腳下的山川大地,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登高不僅寓意著 「步步高升」,還能讓人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疏解壓力,一舉多得。
(二)健康寓意
大年初七的這些習俗,可不單單是文化的傳承,其中還蘊含著不少養生智慧。
1.七寶羹: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春季飲食宜清淡,七寶羹中的各種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促進消化、清腸排毒,幫助人們在春節大魚大肉之後,給腸胃來一次 「溫柔的呵護」。
2.登高:適度的登高運動,能夠讓身體的陽氣得以升發。春節期間,很多人長時間待在家裡,久坐不動,容易出現 「春節肥宅綜合征」,登高則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狀況。在登高的過程中,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還能鍛煉心肺功能,讓身體更加健康。
3.戴人勝:雖然戴人勝看似只是一種裝飾行為,但實際上它能給人們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當人們戴上精美的人勝,會不自覺地感到心情愉悅,而積極的情緒對提升免疫力有著重要作用,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抵禦疾病的侵襲。
二、大年初七 「3 做」—— 納福養生兩不誤
(一)第一做:吃七寶羹 —— 清腸養胃,祛病消災
七寶羹無疑是初七餐桌上的必備美食。傳統的七寶羹用七種蔬菜熬制而成,而結合現代營養學,我們為大家推薦一款低脂高纖維的改良版七寶羹。
推薦食譜:養生七寶羹
食材:
芥菜:100 克,芥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幫助身體排出毒素。
芹菜:50 克,芹菜富含膳食纖維,不僅可以降壓,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
白菜:50 克,白菜中富含維生素 C,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抵禦疾病。
胡蘿蔔:50 克,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對眼睛和皮膚有著很好的養護作用,能起到護眼潤膚的效果。
香菇:3 朵,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等成分,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讓身體更有抵抗力。
豆腐:100 克,豆腐是優質的植物蛋白來源,易於消化吸收,能為身體補充能量。
糙米:50 克,糙米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
做法:
1.將所有蔬菜洗凈切丁,豆腐切塊,糙米提前浸泡 1 小時,這樣可以讓糙米更容易煮熟。
2.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放入糙米,煮 20 分鐘左右,直到糙米變得軟爛。
3.加入切好的蔬菜和豆腐,繼續煮 10 分鐘,讓蔬菜和豆腐的營養充分融入粥中。
4.最後,加入少許鹽調味,一份美味又健康的養生七寶羹就完成了。
健康亮點:這款七寶羹中,芥菜和芹菜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有效地幫助清理腸道,將春節期間積累在腸道內的垃圾和毒素排出體外;豆腐和糙米則分別提供了優質的植物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既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又不會給腸胃造成太大負擔,非常適合節後調理腸胃。
(二)第二做:登高踏青 —— 升發陽氣,疏解鬱氣
大年初七登高,既是一項古老的傳統習俗,也是春季養生的絕佳方式。
運動建議: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在選擇登高地點時,應優先考慮緩坡或台階平緩的山丘,避免選擇過於陡峭、難度較大的路線,以免在登高過程中過度勞累,引發身體不適。
在登高時,不妨配合深呼吸,按照吸氣 4 秒、呼氣 6 秒的節奏進行。這樣的深呼吸能夠調節心肺功能,讓身體更好地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增強身體的活力。
登高結束後,不要忘記拍打腿部經絡,從腳踝開始,沿著小腿、大腿的方向輕輕拍打。這樣可以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酸痛,讓身體更快地恢復狀態。
健康小貼士:春季是花粉增多的季節,對於過敏體質者來說,在登高踏青時需格外注意。出門前一定要戴上口罩,這樣可以有效過濾空氣中的花粉和其他過敏原;同時,最好隨身攜帶抗過敏藥物,以防萬一出現過敏癥狀時能夠及時緩解。
(三)第三做:戴人勝,調心情 —— 積極心態是長壽秘訣
「戴人勝」 這一傳統習俗,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裝飾,更是一種能夠給予人們積極心理暗示的方式。在現代社會,我們同樣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提升情緒,保持積極的心態。
佩戴紅色飾品:紅色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象徵著活力和好運。我們可以選擇佩戴紅繩手鏈、瑪瑙掛墜等紅色飾品,這些飾品不僅美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我們的活力,促進血液循環,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充滿朝氣。
寫新年願望:將自己的健康目標寫在紙上,比如 「每天步行 6000 步」「每周學習一道新的健康食譜」 等,然後將這些目標貼在顯眼的地方,如冰箱、書桌等。這樣可以時刻提醒自己,朝著健康的方向努力,增強自我約束和激勵。
家庭互動:與家人一起玩養生小遊戲,如穴位按摩比賽。在遊戲過程中,大家不僅可以增進感情,還能學習到一些健康知識,了解穴位按摩的好處,提高全家人的健康意識。
三、大年初七 「3 忌」—— 避坑指南,守住健康
(一)第一忌:忌睡懶覺
大年初七 「人日」,宜早起,睡懶覺可是大忌。經過春節期間的放鬆,很多人的作息變得不規律,而初七是一個重新調整作息的好時機。睡懶覺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使身體在節後難以快速適應正常的生活節奏,還會加重節後疲勞感。
調整作息:我們可以比平時早起 30 分鐘,起床後,先喝一杯檸檬蜂蜜水。檸檬富含維生素 C,蜂蜜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兩者搭配,既能為身體補充水分,又能幫助清理腸道,排出毒素。喝完水後,再進行 5 分鐘的簡單拉伸,如伸展手臂、轉動腰部、活動腳踝等,喚醒身體的各個部位,讓自己精神飽滿地迎接新的一天。
(二)第二忌:忌爭吵摔物
在大年初七這一天,要避免發生口角爭執或打碎碗碟,因為在傳統觀念里,這被認為會 「破運」。如果不慎打碎了東西,也不要慌張,可以念 「碎碎平安」 來化解,然後將碎片用紅紙包好,再丟棄。
健康貼士:情緒激動時,人體的血壓會迅速升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彈性就相對較差,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中老年人可以練習 「深呼吸法」 來平復心情,按照吸氣 4 秒、屏息 4 秒、呼氣 6 秒的節奏進行深呼吸,這樣能夠有效地調節情緒,穩定血壓。
(三)第三忌:忌大魚大肉
大年初七,飲食宜清淡,應避免繼續食用高油高鹽的食物,否則會加重腸胃負擔。春節期間,大家已經攝入了過多的油膩食物,此時腸胃需要得到休息和調整。
推薦替代:我們可以用涼拌黑木耳來替代油膩菜肴。黑木耳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礦物質,具有降血脂的功效,能夠幫助清理血管;蒸南瓜也是不錯的選擇,南瓜富含膳食纖維和果膠,能夠控制血糖的上升速度,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四、初七養生重點 —— 護肝養胃,防 「節後病」
(一)護肝茶飲:菊花枸杞茶
春節期間,人們常常熬夜、飲酒,這些行為對肝臟的傷害較大。從初七開始,我們可以每日飲用菊花枸杞茶,來呵護我們的肝臟。
食材:菊花 5 克、枸杞 10 克、熱水 500 毫升。
功效: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枸杞則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兩者搭配在一起,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緩解疲勞,讓我們在節後迅速恢復肝臟的活力。
(二)養胃食譜:山藥小米粥
節後,很多人的腸胃都變得比較虛弱,此時,一碗健脾養胃的山藥小米粥就再合適不過了。
食材:山藥 100 克、小米 50 克、紅棗 3 顆。
做法:將山藥去皮洗凈,切成小段;小米淘洗乾淨;紅棗去核。把這些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至軟爛,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這道山藥小米粥煮好後,口感軟糯香甜,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山藥中的黏液蛋白與小米的營養成分相互融合,能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酸對胃壁的刺激,對於胃黏膜受損、消化不良的人群來說,是一道非常理想的調養食物。同時,紅棗的加入不僅增添了甜味,還進一步提升了粥的滋補功效,使粥具有養血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節後作息不規律導致的失眠、焦慮等問題。經常食用,能夠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身體恢復元氣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 。
(三)防春困:拍打膽經
春季天氣轉暖,很多人容易出現春困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拍打膽經來升發陽氣,緩解春困。膽經位於大腿外側,從臀部至膝蓋。每天拍打膽經 5 分鐘,用手掌輕輕拍打,力度適中,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宜。這樣可以刺激膽經的氣血運行,提升身體的陽氣,讓我們在春天裡保持清醒和活力。
五、總結
大年初七 「人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是人們祈福納吉的傳統節日,更是我們開啟健康養生新篇章的重要起點。通過踐行 「3 做 3 忌」,即吃七寶羹、登高踏青、調暢心情,我們既能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能為自己的身體注入滿滿的活力,讓健康與好運緊緊相伴。
衷心祝願每位讀者在新的一年裡,都能健康長壽,財運亨通,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不妨轉發收藏,讓健康與好運從初七開始,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