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雪純
攝影記者 王永勝
通訊員 丁燕飛 劉佳慧
實習生 程詩涵
37歲的張女士(化姓)患有多發性子宮平滑肌瘤。「原有的肌瘤已經長大了不少,還長出了新的肌瘤。」張女士說,經過2年的觀察隨訪,肌瘤已經長到必須清除的程度。張女士為了找到一種不影響將來生育的治療方式,近日,她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找到婦科腫瘤科主任胡爭,選擇接受不開刀、無疤痕、無輻射的「海扶刀」無創治療。
專家團隊為患者進行「海扶刀」治療
張女士家住武漢,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她的子宮肌瘤在發現之初直徑僅有4厘米,但一年後複查時已長至5厘米。今年1月,肌瘤增至7厘米,並伴隨兩個新生肌瘤。考慮到未來的婚姻和生育計劃,張女士不願接受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我不想肚子上留疤,也不想子宮受損。」她坦言。在多次諮詢北京和武漢的醫院後,醫生們普遍建議通過腹腔鏡手術,但這並不符合她的期望。
在一次網上查詢中,張女士發現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無創治療方案,她立即掛了婦科腫瘤科主任胡爭教授的號。胡教授向她介紹了「海扶刀」——一種先進的非侵入性腫瘤熱消融治療技術,通過聚焦超聲波在病灶處產生高溫,精準地消融肌瘤,同時不損傷周圍的健康組織。
張女士正在接受治療
團隊成員李蓁副主任醫師詳細解釋了海扶刀技術的原理:超聲波的聚焦能在體內形成65℃至100℃的瞬間高溫,導致肌瘤組織凝固性壞死。術後,壞死的組織會在身體的代謝過程中逐漸被吸收。這個過程無需開刀、無輻射,患者在治療中保持清醒,僅有輕微不適。這種治療不僅保護了子宮的完整性,而且不影響女性的內分泌功能,大部分患者在術後3到6個月內就可以備孕。
對於張女士來說,這無疑是理想的選擇。在李蓁副主任醫師的安排下,1月23日,張女士成為該醫院首位接受海扶刀治療的患者。當天中午,她在主治醫生甘莉娟的指導下進入治療室,經過2小時的治療,順利完成了肌瘤的消融。「整個過程中我沒有打麻藥,只是有輕微的痛經感,沒有其他不適。」張女士滿意地表示。
李蓁副主任醫師強調,海扶刀技術不僅應用於治療子宮肌瘤,還能用於多種良性和惡性腫瘤的治療,包括肝癌、乳腺癌、軟組織肉瘤等。這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無創治療的選擇,提高了生活質量,減少了術後恢復期的痛苦。
對於張女士和許多像她一樣的患者,海扶刀的出現意味著傳統手術的桎梏被打破,開創了無創治療的新篇章。張女士感慨地說:「在複查過程中,我遇到過許多經過多次手術的患者,子宮損傷嚴重,我很幸運能夠趕上這樣的先進技術。」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