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 檢驗結果互認
hiv 感染者稱就醫被拒診
近期,湖北武漢的 hiv 感染者遭遇了因檢驗結果互認而被拒診的情況。
12 月 1 日上午,一位 hiv 感染者因感冒前往湖北省中醫院就診,接診醫生在開處方時通過電子病歷看到了該患者的 hiv 感染情況。患者稱遭到拒診,而醫院方面回應稱,當時患者拒絕血檢只要求開病假條,醫生按要求開了病假條未開藥物,且醫生建議患者去確診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基於患者安全考慮,怕合併感染其他疾病。同時,醫院強調並不存在拒診情況,稱接診過不少肝炎、hiv 等病毒攜帶者,治療都是一視同仁。
此外,也有感染者反映在江夏區某醫院看牙科時,醫生調出其在另一家醫院的檢查報告顯示 hiv 陽性後,以醫院防護條件有限為由讓其到別處治療。
還有一位感染者因感冒到湖北省某醫院就診,接診醫生在醫院檢驗互認系統中看到其在金銀潭醫院的檢驗報告顯示為 hiv 陽性後,擔心用錯葯造成不良後果而不能為其開處方。
官方回應
屏蔽相關信息
本次事件為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在特殊群體中的實施提供了借鑒和思考。
武漢市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表示,醫生只有在患者就診時才會查看必要信息,不能泄露患者個人信息,同時也希望患者不要惡意揣測醫生。從事艾滋病防控的社工沈先生表示,醫院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雖能減少患者再次檢查化驗的頻率、節約花銷,但對特殊病人需要做出信息規避,保護 hiv 陽性感染者隱私,保障他們不被拒診。否則會有很多高危人群擔心隱私暴露而拒絕做 hiv 檢測。
12 月 3 日,武漢市江夏區衛生局醫政科工作人員表示,檢查檢驗互認項目目錄由湖北省衛健委制定,患者就診後,互認項目內的檢驗結果會自動上傳,不需要患者確認,檢驗項目互認一般在 30 天以內。
12 月 4 日,湖北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通知所有定點醫院門診對相應信息進行屏蔽,保護特殊疾病群體的信息安全。
武漢市一家艾滋病定點收治醫院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醫院已得到授權,隱去感染者的 hiv 相關信息,通過技術手段保護患者隱私,同時也希望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有義務將自己的病情告知接診醫生,強調保護是雙方的。
保護的雙向性
艾滋病患者的隱私保護至關重要。一方面,保護患者的隱私是對個人權利的尊重,每個人都有隱私權,艾滋病患者也不例外。正如《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醫療機構有義務為艾滋病患者保密,不得公開患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等信息,以維護患者的尊嚴和權利。另一方面,保護隱私有助於減少社會歧視。由於社會對艾滋病存在誤解和偏見,公開患者身份可能導致歧視和排斥,使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只有保護好患者的隱私,才能讓他們更自信地面對生活,積極尋求醫療幫助和參與社會活動。
保護艾滋患者的隱私不僅是對患者的尊重,也是在保護普通大眾。首先,科學宣傳和教育艾滋病知識,消除社會誤解和偏見,能減少對患者的歧視,使患者更願意配合治療和防控工作,從而降低疾病傳播風險。其次,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限制患者隱私以維護公共健康,同時建立嚴格監管機制,確保措施不侵犯無辜者合法權益。再者,強化醫療機構職業道德建設,加強醫療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濫用。這樣既能保護患者隱私,又能讓普通大眾放心就醫和參與社會活動,構建和諧、包容、健康的社會環境。
對於普通大眾和醫生來說,也需要得到保護。醫護人員只有在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在接觸艾滋病患者時採取正確的防控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在操作過程中注意避免被銳器刺傷等。既要保證艾滋病患者的治療權利,又要確保醫護人員自身安全。
對於普通大眾,應加強對艾滋病的了解,正確面對艾滋病患者,遵守安全措施,避免感染。在保護艾滋病患者隱私的同時,也應保障普通大眾和醫生的知情權和自我保護權利,實現保護的雙向平衡。
編輯:笪文武 審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