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兩碗!男子膝蓋里發現30多顆……疼得無法下地

2024年12月08日07:42:03 健康 1509

六旬爹爹長年愛喝骨頭湯,

如今痛風發作,

無法下地正常走路。


近日,

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

骨科醫生為其進行關節鏡手術

從膝關節里取出30多顆痛風石

經過系統的康復訓練,

老人的疼痛顯著減輕。


每天兩碗!男子膝蓋里發現30多顆……疼得無法下地 - 天天要聞

取出的痛風石(通訊員供圖)


12月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醫生提醒:高湯中通常含有較高的嘌呤,這可能導致尿酸水平升高,從而誘發或加重痛風。因此,痛風患者不建議經常喝湯,尤其是熬制了很久的濃湯。



六旬爹爹愛喝骨頭湯 膝蓋長滿痛風石



汪爹爹(化姓)今年63歲,從40多歲開始,他每天愛熬煮骨頭湯喝,除了早餐不喝,每天中餐和晚餐都要喝上兩大碗。有時當天沒喝完的湯會放進冰箱,第二天接著喝。痛風也是在那個時候找上了他。第一次發病時,汪爹爹大腳趾莫名其妙紅腫,疼得厲害,到醫院就診時,醫生明確診斷為痛風,正處於急性發作期。當時醫生為汪爹爹開了塗抹的藥物,抹上就見效,因此他沒把這病當回事,照樣隨自己心意吃喝,沒想到痛風從此「賴」在了身上。


最近一年,他的右膝關節反覆出現紅腫、疼痛,嚴重時影響日常行走,走路都開始一瘸一拐,傳統藥物治療已無法緩解他的疼痛。如今,年過六旬的他已經不能正常踩地了,走路變成了痛苦的折磨。


每天兩碗!男子膝蓋里發現30多顆……疼得無法下地 - 天天要聞

陳東在手術中(通訊員供圖)


今年11月,隨著病情加重,汪爹爹來到武漢市第六醫院骨二科就診,該科主任陳東接診後為其完善了相關檢查,決定為他施行關節鏡下膝關節探查術。術中,陳東在汪爹爹右膝關節處切開一個6毫米的小孔,經過探查,發現他髕骨關節滑膜增生、髕骨關節表面、半月板及滑膜表面均有大量的痛風石沉積,逐一清理後發現一共有30多顆痛風石,最大的一顆直徑接近3厘米。


術後,汪爹爹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了系統的康復訓練。經過2周的康復訓練,他的疼痛顯著減輕,關節活動度大幅增加,下肢紅腫基本消失。後期,他通過飲食控制加藥物干預,體內尿酸指標得到了有效控制,痛風石再未複發。12月7日,他去醫院複查,恢復狀態良好。


陳東介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過多進食動物內臟、海產品等食物,同時經常飲用濃湯、飲料及酒,導致痛風的發病率不斷攀升,現已成為我國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由於大部分患者對痛風管理不太重視,導致其反覆發作,進展至痛風石沉積,關節軟骨破壞不斷加重,關節功能逐漸受損變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陳東表示,痛風的治療一般分為生活方式指導和藥物治療,但對於部分已經繼發嚴重關節炎的患者,關節鏡手術是其診治的有效手段。該手術僅通過5-10毫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術,患者術後6小時即可自主活動,將手術對患者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術後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經常喝湯的人會痛風嗎?


對此,記者採訪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新華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孫俊。他表示,喝湯本身不會直接導致痛風,但某些類型的湯可能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為它們含有較高的嘌呤。痛風是一種由於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而引起的疾病,通常與飲食中嘌呤的攝入有關。


每天兩碗!男子膝蓋里發現30多顆……疼得無法下地 - 天天要聞

孫俊在為患者查體 圖源:極目新聞


俗話說:「十分營養七分湯,食物的營養都在湯中。」事實真的如此嗎?孫俊指出,有些看似美味的養生湯,卻暗藏著不少的危機:高油脂、高鹽、高嘌呤、亞硝酸鹽超標、損傷肝腎的某些中藥、溫度過高太燙損傷黏膜……燉湯時,食材里的營養元素,其實很難溶解在湯中,絕大多數的營養素其實仍在肉食等原料中。


「無論是燉了幾個小時的湯,其中的營養都非常有限,遠遠比不過食材本身。」孫俊提醒,高尿酸患者長期喝濃湯必然會增加患肥胖、高血壓、痛風等健康風險。


以下3種高嘌呤湯,孫俊不建議高尿酸患者多喝。

第一種是海鮮湯:蝦、扇貝、螃蟹等海鮮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喝海鮮熬煮的湯,易引起痛風發作。


第二種是火鍋湯:很多人吃火鍋時喜歡喝菌菇、番茄等鍋底的湯,認為既養生又健康。其實一旦在鍋里涮煮過肉、菌菇、海鮮等多種食物後,看似清淡的湯里嘌呤含量往往很高。


第三種是牛羊肉高湯:長時間熬煮後,湯里不僅高脂,還會高嘌呤。


如何喝湯更健康?


孫俊建議,


首先平時喝湯的時候盡量少放點鹽,少做點油大的湯。


第二,盡量別喝太燙的湯,最好不要超過65℃。


第三,高尿酸、高血壓、高血脂、膽囊炎、肥胖人群要少喝濃湯,此類人群要嚴格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若實在想喝,煮之前先將肉焯水,喝前先撇油。


第四,胃酸多的人飯前不喝湯。空腹喝湯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多者應先吃點少油蔬菜,再少量喝湯。

來源:極目新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轉自:經濟日報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與阿里健康聯合發布「科學減重標準」,希望通過規範的營養管理、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幫助超重與肥胖人群開啟科學減重之旅。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颳起了一陣「控糖」風,說「控糖」能減肥,能美容、養顏,控糖60天就能從油膩大叔變成健碩型男,還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喊著要「控糖」。不過,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糖呢?飲食里的碳水又該怎麼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嘮嘮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 天天要聞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隨後幾天,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西安進行血鉛檢驗。查血鉛的單獨診室掛牌5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再次趕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發現與昨日不同的是,兒科門診已開闢單獨的診室供天水血鉛異常幼兒就診。下午3時許,仍有...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