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下肚,整個人中毒變「紫」了......這道家常菜很多人都愛吃

2024年12月04日07:32:04 健康 1124

口味清爽的腌菜

可謂很多家庭餐桌上的「下飯神器」

但腌制或存放不當

中毒風險可不小


近日,鄭州一位老人

在食用自家一年前腌制的蘿蔔條後

出現指甲、嘴唇和皮膚髮紫

還伴有肚子疼、呼吸急促等癥狀

被緊急送醫後

確診為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有劇毒

可致人死亡


醫生解釋,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亞硝酸鈣等一類化學品,是劇毒物質,成人攝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亞硝酸鹽會將有攜氧功能的正常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這種高鐵血紅蛋白不能運輸氧氣,人體就會缺氧。嚴重的中毒者會出現休克、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一般來說,正規廠家生產的腌制食品不會出現亞硝酸鹽超標的問題。自家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高峰期為開始腌制後的1-2周左右,通常在20天後,亞硝酸鹽的含量就相對較低了。


醫生推測,這次老人中毒,可能是因為腌制時蘿蔔已有腐爛,或腌制後貯存不當導致污染所致

亞硝酸鹽中毒的臨床表現

1.神經系統癥狀:常為首發癥狀,表現為頭暈、乏力、怕冷、手腳麻木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呼吸急促、煩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癥狀。

2.胃腸道癥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3.皮膚青紫:是最明顯且易識別的癥狀之一,以口唇青紫最為常見,進一步可發展至舌尖、指甲青紫,嚴重者會出現眼結膜、顏面、手足及全身皮膚呈紫黑色,伴隨呼吸困難,昏迷不醒,並會出現痙攣、血壓下降、心律不齊、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更嚴重者會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一口下肚,整個人中毒變「紫」了......這道家常菜很多人都愛吃 - 天天要聞

圖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


4.其他癥狀:部分患者因缺氧導致腦水腫、視網膜出血,表現為視力下降、上瞼下垂、眼球運動受限等。


預防亞硝酸鹽中毒

請注意以下4種食物

久存綠葉菜

綠葉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最高,其中大約90%的硝酸鹽來自蔬菜。如果新鮮的綠葉蔬菜放了兩三天再食用,其中的亞硝酸鹽有可能會升高。

隔夜菜

細菌能將菜里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即使將剩菜放在冰箱里,細菌也會緩慢滋生。因此,剩菜放置時間越長,產生的亞硝酸鹽就會越多

2023年7月,南京一對老夫妻因亞硝酸鹽中毒被送醫急救,其中老奶奶出現呼吸衰竭,被送進ICU進行插管治療。醫生了解,兩人都食用了冰箱里存放了兩三天的隔夜菜

腌菜

蔬菜腌制後1周左右亞硝酸鹽含量最高,20天後含量會降低。因此,建議腌菜在腌制滿一個月後再食用同時添加鮮蒜、鮮姜、鮮辣椒、維生素C等,可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


久置的涼拌菜

涼拌菜放置幾天後看起來仍然新鮮脆嫩,但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卻比剩菜還要多,因此建議涼拌菜現拌現吃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青島廣播、科普中國、揚子晚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被甲狀腺癌纏上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 - 天天要聞

被甲狀腺癌纏上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

最近,甲狀腺癌又上了熱搜。根據《2025 版北京市體檢人群抽樣健康報告》的內容,體檢人群的癌症檢出率升高,其中甲狀腺癌患者數高居第一位,檢出率高達48%。甲狀腺癌為什麼越來越多了?今天邀請內分泌方面的專家來細緻聊聊。甲狀腺癌為什麼越來越常見
它是中醫界的阿斯匹林,每天吃一點,血管通暢,血液不堵 - 天天要聞

它是中醫界的阿斯匹林,每天吃一點,血管通暢,血液不堵

它是中醫界的阿斯匹林,每天吃一點,血管通暢,血液不堵現代人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心腦血管問題,像心腦血管狹窄、冠心病等等,中醫擅長調理這個病,為什麼這麼說,心腦血管疾病其實是一類病,簡單來講,就是血管堵了,就像一條河裡有很多泥沙沉積。
一個月接診患者20餘例!高溫來臨,這種兇險急症的高發期還沒過 - 天天要聞

一個月接診患者20餘例!高溫來臨,這種兇險急症的高發期還沒過

隨著梅雨季落幕,高溫隨之而來,接下來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最高氣溫可達40℃。身材高大健碩的老王是浙江一名跑步愛好者,平日里一直堅持鍛煉,身體素質向來不錯。這天傍晚,雨後天晴,老王像往常一樣開啟了長跑。然而,就在距家還有1公里時,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腳步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但老王並未多想,咬著牙堅持跑到...
葯食同源|高血脂的「剋星」!煮飯、熬粥時放一把好處多多 - 天天要聞

葯食同源|高血脂的「剋星」!煮飯、熬粥時放一把好處多多

【來源:湖北葯監】紅曲是由紅麴黴發酵粳米等穀物製成的傳統食品,即常見的紅曲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調節血脂、抗炎抑菌、預防骨質疏鬆等多種好處。↓↓紅曲作為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可以用來釀酒、製作紅腐乳,還可以作為天然色素、調味劑和肉類保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 天天要聞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來源:紅網】為患者實施手術。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鄢婷 肖會玲 婁底報道近日,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運用隧道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TD)為一名乙狀結腸早癌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此項技術的開展,填補了婁底市該領域的空白,為提升內鏡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