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是第10個全國心力衰竭日。心力衰竭又稱心衰,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有數據顯示,心衰的5年死亡率高達50%,與常見惡性腫瘤相近。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心衰?心衰患者又該如何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質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國心衰患病率持續升高,高危人群要警惕早期癥狀
什麼是心衰呢?心臟就像一個「水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運轉,把血液輸送至全身,同時從組織和器官把血液輸送回心臟。而當這個泵不能很好地完成血液的輸出和輸回工作,無法滿足人體各組織器官基本代謝需要時,這種狀態就是心衰。心衰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活動受限以及組織器官水腫。
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這些疾病在後期均可引起心衰,因此一定要遵醫囑控制好血壓等危險因素,延緩或預防心衰的發生。
當出現呼吸困難、食欲不振、浮腫、疲勞、運動能力下降、夜間尿量增多、頭暈等可能是心衰的早期癥狀時,高危人群一定要警惕,並及時前往醫院就醫。
走路就能判斷是否心衰,步行6分鐘即可測試
「6分鐘步行試驗」能較好反應心衰患者的運動耐量、評估患者心衰嚴重程度,是臨床中常用的一種評估心衰的指標。
該試驗操作簡單,要求測試者在平穩的路面上,在6分鐘之內用最快的速度,並且在自己身體承受範圍之內行走。《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列出的標準為:
6分鐘步行距離小於150米,為重度心衰;
步行距離在150~450米之間,為中度心衰;
步行距離在450~550米之間,為輕度心衰。
為生命加時,芪藶強心膠囊可降低心衰再住院和死亡風險
慢性心衰是慢性、自發進展性疾病,因此其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減少再住院次數、提高生活質量、降低死亡風險是治療的主要目標。
近年來,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創新藥物芪藶強心膠囊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標本兼治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選擇。
日前,「芪藶強心膠囊對慢性心衰複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3110例」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刊發。結果顯示,芪藶強心聯合標準化治療,顯著降低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24%、心血管死亡風險17%。另有循證研究證實,服用芪藶強心膠囊的慢性心衰患者6分鐘步行距離較沒有服用芪藶強心膠囊的對照組患者多22米。
基於確切的循證醫學證據,芪藶強心膠囊被列入《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舒張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專家建議2021》等指南和專家共識,廣泛用於臨床。目前芪藶強心膠囊還在肯亞、巴西、南非、加拿大等國獲批註冊並上市銷售,惠及更多海內外患者。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心衰治療領域迎來了更多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方法,為臨床提供了更多樣化、更優質的治療選擇。然而,對於心衰患者來說,定期複診和遵循醫囑仍至關重要。患者而應積極配合醫生,並加強自我管理,切記不可隨意停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寒冬季節是心衰容易發作的季節,心衰患者及高危人群尤其要做好自我管理:注意保暖,保持情緒穩定,預防呼吸道疾病,避免高鹽、高糖、高脂飲食,積極治療原有疾病,按時服藥,定期複診。家人也要提高警惕,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心慌、睡覺時喘不過氣等可能是心衰的不適癥狀時,要及時就診,避免帶來更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