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姐姐剛腸癌去世弟弟也查出腸癌晚期

2024年11月01日20:12:08 健康 1779

【來源:紅星新聞】

近日,中山六院結直腸外科一區護士長陳曉瓊的一條朋友圈讓人痛心。一名29歲患腸癌晚期的小夥子的病情牽動了她的心。這名小夥子是結直腸多發息肉病患者,因最近大便不成形、每天排一到兩次大便的不適癥狀前來醫院就診,他提到,母親、姐姐均有結腸癌病史,醫生立刻引起警惕。經腸鏡排查,小夥子腸道息肉有數百枚,其中一部分已經發生癌變,並且發生肝轉移,病情較為嚴重。

痛惜!姐姐剛腸癌去世弟弟也查出腸癌晚期 - 天天要聞

接診的醫生中山六院結直腸外科一區周家銘副主任醫師介紹,小夥子是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患者,FAP患者如果不進行治療,在40歲之前發展為結直腸癌的風險非常高,且每個FAP患者的子女均有50%的概率患病。醫生提醒,如果腸道有密集息肉出現,應排查是否為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患者,一旦確診,應定期做腸鏡監測,預防性手術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

臨床案例:

姐姐剛因腸癌去世 小夥子又被確診腸癌!

據了解,令陳曉瓊如此難過的這位小夥子小秦(化名)才29歲。日前,他來到了中山六院結直腸外科一區周家銘副主任醫師處就診。小秦自述,1月前大便不成形,每天排解大便1-2次,此前也有類似的情況。

這種情況本來只是在消化道疾病中是相對輕微的癥狀。然而,周家銘醫生繼續仔細詢問家族病史,聽到一句話時,醫生面色凝重。

「我母親患有結腸癌。我的親姐姐因為結腸癌去世了。」小秦表示。

「高度懷疑是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馬上去做腸鏡!」周家銘立刻為小秦安排腸鏡檢查。一查發現,小秦體內腸道竟然有數百枚息肉。隨後的病理結果提示,小秦確診結直腸多發息肉病,其中多枚較大息肉已經進展為腺癌,且CT顯示肝臟有異常結節,考慮癌細胞轉移,已經到了晚期,僅切除腸道病變對改善生存意義不大。

目前,小秦在中山六院腫瘤科進行化療,希望能將腫瘤縮小轉化,以便創造手術機會。小秦的病情牽動了醫護的心。

痛惜!姐姐剛腸癌去世弟弟也查出腸癌晚期 - 天天要聞

醫生提醒:

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患者40歲前患癌風險非常大

周家銘介紹,小秦屬於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的患者,這種疾病以胃腸道,特別是結直腸中出現大量腺瘤性息肉為特徵,其由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的胚系突變引起,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男女患病幾率相等。

「FAP患者如果不進行治療,絕大多數會在40歲之前發展為結直腸癌,且每個FAP患者的子女都具有50%的概率患病。」專家表示。

周家銘提及,相對小秦一發現便是腸癌晚期,另一位小伙相對幸運。當時,正在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的小陳(化姓)長期便血,開始以為是痔瘡,用藥後無改善,在中山六院行腸鏡檢查,發現腸內遍布息肉,經詢問,家中父親患結直腸癌,大概35歲就去世了。

比較幸運的是,因為發現得早,還沒有癌變,小陳接受了手術治療,已經完全恢復正常生活。他也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勸說家人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三年後,小陳的二姐確診結直腸癌,但經歷了手術和化療後恢復健康,還生育了兩個孩子。小陳的大姐至今無該方面的異常情況,仍堅持每年進行胃腸鏡檢查。最近,小陳接受基因測序,果然APC基因結果提示存在突變

同樣的青年人患同種疾病,卻有不同的命運。對此,周家銘指出,FAP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開始出現癥狀,大多數患者在20-30歲之間確診。預防性手術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早期接受預防性手術的患者通常有更好的預後。目前,有研究顯示,25歲前接受手術的患者,其70歲時的累積生存率為75%,而25歲後接受手術的患者,這一比率降至50%。因此,建議該類患者在成年後就可以進行手術,一則這個時候的身體機能比較好,恢復得快,二則降低了癌變的風險。

周家銘提醒:「對於已經發病的患者,手術是改變命運的最好辦法,而且對於術後患者,也要進行長期的跟蹤隨訪。患者的後代應考慮儘早進行相關基因檢測,及早敲響警鐘。」

此外,中山六院生殖醫學中心李晶潔副主任醫師介紹,隨著生殖醫學的發展,現在已經可以利用三代試管嬰兒中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單基因病技術,幫助患者阻斷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的基因傳遞,從而有效避免困擾家族的遺傳疾病向下一代遺傳。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近90%的受檢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蛀牙問題,「關愛小乳牙科學防齲」公益行動拉開帷幕 - 天天要聞

近90%的受檢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蛀牙問題,「關愛小乳牙科學防齲」公益行動拉開帷幕

「爸爸你看,咬合面要這樣來回刷才對!」2024年7月6日, 明媚的陽光灑在長沙市嶽麓區,一場充滿童趣與關愛的公益活動在此溫情啟動——「關愛小乳牙科學防齲」公益行動正式拉開帷幕。在活動現場,設置了口腔護理小課堂、小小牙醫、繪本閱讀、公益口腔檢測等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科學護牙知...
今日小暑│來北緯25度的黔西南,赴一場清涼之約~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來北緯25度的黔西南,赴一場清涼之約~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日我們迎來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 暑標誌著盛夏正式登場在這驕陽似火的時節如果你渴望尋得一處清涼之地那就來北緯25度的黔西南吧這裡將為你開啟一場別樣的夏日之旅~ 萬峰林 鄧忠勝 攝清涼山水,自然饋贈萬峰林是不可錯過的打卡地。2萬多座秀美俊朗的奇峰綿延千里,山峰與碧綠的稻田相互映襯,...
骨折想恢復快?餐桌上的這些食物可得安排上 - 天天要聞

骨折想恢復快?餐桌上的這些食物可得安排上

骨折後,身體就像進入了一場「修復工程」,而食物就是這場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材」。想要骨頭快點長好,讓身體早日恢復活力,吃對食物至關重要。不同的食物能為身體提供不同的營養支持,幫助骨骼修復和身體機能恢復。
讓代謝「火」起來,躺著也能悄悄變瘦啦 - 天天要聞

讓代謝「火」起來,躺著也能悄悄變瘦啦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吃得不多,體重卻不見下降,甚至還在悄悄上漲。其實,這很可能和新陳代謝的速度有關。新陳代謝就像身體里的一台「發動機」,發動機轉得快,消耗的能量就多,自然更容易保持好身材。那麼,怎樣才能加快新陳代謝,讓瘦身之路更順暢
仁心映耄耋·德善暖失獨!中醫義診走進各個社區 - 天天要聞

仁心映耄耋·德善暖失獨!中醫義診走進各個社區

近日,谷醫堂中醫館的「善良文化進社區」在長沙多個社區持續進行。從保利城·鷺庄到中建·嘉和城,再到雨花家園社區,谷醫堂人身體力行,以專業醫術與赤誠關懷,為社區高齡老人送去健康守護與暖心陪伴。仁心叩響家門,健康守護零距離。
初發高血壓要不要長期服藥,我的抗壓十年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初發高血壓要不要長期服藥,我的抗壓十年給出答案

早晨監測血壓122/74,心率68,忽然想到一個粉絲給我的留言:初發高血壓要不要長期服藥?我53歲那年因擔任一項壓力比較大的工作,忽然血壓高了起來,高的很嚇人,不急不嚷還要150/100,稍微遇到急人急事,嚯一下170/120,關鍵是頭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