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現兩個方面的變證:一是久病多虛,二是久病多瘀。
久病多虛
結合痹病來看,病程日久,其虛多在氣血和臟腑。
由於本病日久,同時加上久服祛風散寒除濕等溫燥之品,大多出現氣血的耗傷,從而導致氣血兩虛證。
所以,在治療此類疾病時,要注意有無氣血不足的情況。再者,病程日久,由痹病初期的病在「筋脈肉骨」累及「臟腑」。
由於痹病屬於筋骨病變,而「腎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臟腑必然是肝與腎。
肝與腎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療痹病日久時,若見肝腎不足者,必配伍補益肝腎之品。
久病多瘀
這種理論來源於葉桂「久病入絡」的觀點。
絡即經絡,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久病入絡而氣血通道受阻,故見瘀血之象。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反覆發作導致小關節變形即是瘀血的典型表現。
通過對痹病日久的分析,再來看一下本方的組成:
獨活、桑寄生、細辛、秦艽、防風均能祛風散寒、除濕鎮痛;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乾地黃均能補益肝腎;茯苓、人蔘、甘草、川芎、當歸、芍藥、乾地黃即八珍湯去白朮,能夠補益氣血;牛膝、川芎、當歸均能活血。
可見本方既能祛風散寒除濕,又能滋補肝腎,益氣養血,並能活血。與上面分析痹病日久的病機相一致。
所以本方主治的特點是痹病日久,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經絡瘀滯。其中,病程日久是最客觀的指征。
此類痹病的證候表現有腰膝疼痛,關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或關節變形,畏寒喜溫,或伴有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或細遲等。
由於本方含細辛,其鎮痛力強,獨活、秦艽、杜仲、肉桂等均具有較明顯的鎮痛作用,所以本方鎮痛作用顯著,對於痹病的疼痛具有較強的緩解作用,從而具有顯著的近期療效。
此外,由於本方中補益肝腎、益氣養血等藥物的配伍,只要辨證準確,可長期服用,以求標本同治,而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
由於該方在臨床治療中有較好的療效,故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明·《外科正宗》、《外科理例》,清·《醫方考》、《醫方集解》、《醫宗金鑒》、《成方切用》、《成方便讀》等書均有記載,現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亦收載了此方。
近年來在臨床應用上有所拓展,介紹如下:
1.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疼痛日久,病因風寒濕痹所致。素體肝腎不足,氣血兩虧,兩膝關節疼痛,並遊走至踝,腰痛,伴有低熱,食少,面容呈痛苦狀,苔薄白,舌質淡,脈細。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增多,抗「O」值偏高,紅細胞沉降率增速。治宜祛風濕,益氣血。服用獨活寄生湯加減,可加入烏梢蛇、地鱉蟲、千年健、威靈仙、制川烏、制草烏等葯。10~20劑,熱退,疼痛明顯減輕,腫消,關節功能有所改善而獲效。
2.類風濕性關節炎
腰痛日久,素體肝腎兩虛,氣血不足,手指關節腫痛變形,遇寒冷痛增,且有低熱,食少,面色㿠白,苔薄白,舌質淡,脈細弱。血常規檢查:類風濕因子陽性,白血球數增多。治宜補益氣血,祛風濕,通經絡。服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方中酌加雞血藤、制川烏、制草烏、烏梢蛇等葯,有一定的療效。
3.風濕性坐骨神經痛
一側腿足疼痛劇烈如芒刺,痛在肌肉筋骨之間,按之更甚,痛處檢查不紅不腫,痛時呻吟不已,難以忍耐,喜溫熱,遇熱則疼痛減輕,苔白膩、舌質紅,脈濡緩。治宜祛風濕,強筋骨。服用獨活寄生湯加制川烏、制草烏、炒蒼朮等藥物,療效頗佳。局部結合激光理療效果更佳。
4.慢性腰腿痛
腰腿疼痛經年不愈,素體肝腎不足;氣血兩虧,遇冷疼痛劇增,面色無華,神疲食少,苔白,舌質淡,脈細。治宜補肝益腎,祛除風濕。服用獨活寄生丸或湯劑,均有一定的療效。
5.小兒麻痹症
發熱不退,肌肉疼痛,驚哭不安,下肢軟弱無力,活動不利,此乃濕熱入侵,阻滯氣血,肌肉筋脈失養所致。治宜化濕通絡,活血祛瘀。服用加減獨活寄生湯,本方去杜仲、人蔘、牛膝、肉桂,白芍易赤芍,加蒼朮、木瓜、桂枝、威靈仙、三七、蒼耳子、苡仁等葯,療效很好。
6.慢性布氏桿菌病
潮熱汗出,關節酸痛,尤以大關節呈遊走性的劇痛,狀如錐刺,反覆發作,素體虛弱,肝腎不足,氣血兩虧,日久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舌質紅、苔白膩,脈弦數。血液實驗檢查:血清凝集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呈陽性。全身乏力,便燥尿赤。治宜祛風濕,強筋骨,補氣血,益肝腎。服用獨活寄生丸(即本方去肉桂,加桂枝、川斷、銀柴胡、香附,煉蜜為丸),服後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血清凝集試驗陰性而獲效。
7.治療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症
顳頜關節疼痛,張口不利,此乃風寒入侵所致,苔白,脈緊。治宜祛風寒,通經絡,益氣血。服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本方去杜仲、牛膝、肉桂,加白芷、藁本。治療後效果頗捷。
8.新產腹痛腰背痛
婦人新產,少腹疼痛,腰背痛,不能轉動,或腰腳攣痛痹弱,此乃產後腎氣虛弱,風寒入侵而成。苔薄白,舌淡,脈細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畏寒喜溫。治宜除風濕,益氣血,服用獨活寄生湯有效。
獨活寄生湯原方中用生地黃,後世醫家改用熟地黃,其效果更佳。該方中的細辛用量不大,去之其療效則遜。細辛有通陰陽,解痹止痛之功,前人對其用量亦有深究之必要,若肢體酸麻重而痛微者,其用量宜小,痛甚而酸麻重者,用量宜大(以3~5g為宜),因細辛少量能溫經,多量則有鎮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