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丨中醫話養生:養肝脾,祛寒濕

2024年02月19日14:25:31 健康 1572

雨水節氣丨中醫話養生:養肝脾,祛寒濕 - 天天要聞

二十四節氣-雨水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草木萌動,陽氣漸長

氣溫開始回升,降雨漸多

在此乍暖還寒時節,應如何養生

為全年健康生活打好基礎呢?

雨水養生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意思是真正懂養生的人會從人體內部入手來促進健康。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脾胃健旺,身體其他臟腑的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協調,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平衡。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現代醫學實驗也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01

做好「春捂」

養生要遵循節氣的特點,雨水節氣首先要做好「春捂」,預防「倒春寒」。雖然天氣變暖了,但還會不斷有寒潮來襲,應根據氣溫及時增減衣物。

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

1、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督脈,減少感冒概率;

2、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02

養脾有四招

1.捂住下身

雨水是全年寒潮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建議大家不要過度減衣,可將保暖的重心放在下半身,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則,腿腳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2.多食粥湯

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濕、養胃和胃的功效,《千金月令》曰:「正月宜食粥」,雨水前後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


3.摩腹提肛

春季當以保養「陽氣」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於養護體內的陽氣,達到運脾固腎的效果。

摩腹:應仰卧,以肚臍為中心,手掌在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200次,有利於促進消化,提高睡眠質量。

提肛鍛煉:宜平躺,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及會陰部,肛門緊閉,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縮,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鬆並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慢慢放鬆。這樣一緊一松做9次,長期堅持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


4.飲食以平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但風多物燥,食物以平性為宜,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雨水節氣丨中醫話養生:養肝脾,祛寒濕 - 天天要聞

03

雨水多吃「春菜

1.吃春筍

常聽人說:「雨後春筍」。雨水節氣,正是筍最鮮嫩的時候。春筍雖然性味偏寒,卻有一種生髮之性。《名醫別錄》中說,春筍能「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

從營養學角度看,春筍中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春季吃筍,在疏肝理氣的同時,還能潤腸通便。


2.吃豆芽

雨水之後,適當多吃點芽菜。豆芽的生髮功效,既順應陽氣生長的時令特點,又可以健脾化濕,調理因春雨連綿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濕困脾胃證。

豆子「變身」為豆芽後,維生素含量有所提高。原本含有的蛋白質、澱粉等大分子物質,會降解成小分子。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又不易引起胃腸脹氣。


3.吃韭菜

本草綱目》里記載,韭菜在四季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春則香,夏則辣,秋則苦,冬則甜。韭菜葉熱根溫,生吃可以補血、行血;熟吃可以補中健脾,中醫稱為「肝之菜」。

春天韭菜最鮮、最嫩、最應景,最有助於我們疏肝理氣。

雨水節氣丨中醫話養生:養肝脾,祛寒濕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直線升高」膽固醇的3種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別自己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直線升高」膽固醇的3種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別自己害了自己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這兩天
乾薑這樣煮,打通耳竅氣血通道,再頑固的耳鳴,10天也能減輕 - 天天要聞

乾薑這樣煮,打通耳竅氣血通道,再頑固的耳鳴,10天也能減輕

從中醫理論來看,脾陽不足、寒濕內阻是引發耳鳴耳聾的常見緣由。當體內陽氣匱乏,氣血便難以抵達耳竅,就好似冬日裡水管被凍結,水流受阻,耳部得不到充足的濡養,就會出現鳴響或者聽力下降的情況。乾薑,這種便宜的藥材,在耳鳴治療中卻能發揮「非常之效」。
倍他樂克天天吃,停葯後反而加重?背後真相少有人知 - 天天要聞

倍他樂克天天吃,停葯後反而加重?背後真相少有人知

提起來倍他樂克,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它的通用名叫美托洛爾,為選擇性β1受體阻斷劑,具有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律失常、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因而,也被稱為心內科「萬金油」。這麼說來,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