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不咸≠食物含鹽量就低!當心生活中的「隱形鹽」

2023年11月15日08:16:06 健康 1190
吃著不咸≠食物含鹽量就低!當心生活中的「隱形鹽」 - 天天要聞

五味咸為首,百味鹽為先。鹽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調味品,不僅能使食物風味更佳,更是人體鈉離子的主要來源,對維持生命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但「不吃鹽沒力氣」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對於兒童和成人來說,高「鹽」值的食物都有一定危害。

若兒童鈉攝入量過多,會影響智力發育、身高、腎功能,加重心血管系統負擔,從小不控鹽,長大後重口味的可能性也較大。鹽攝入過多是高血壓的重要誘因,會增加腦卒中冠心病、心血管病的死亡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議:成年人每日吃鹽的量要控制在5克以內。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隱形鹽」存在,一不當心就可能掉入它們的「陷阱」,最終導致攝入鹽過量。

吃著不咸≠食物含鹽量就低

鹽是大部分鈉的來源,平時控制食鹽的攝入,本質上也是為了控制鈉的攝入。傳統飲食中,鈉的主要來源是食鹽。但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如今各種調味品、添加劑中也有較高含量的鈉。被忽略的高鈉調味品有:味精、醬油豆瓣醬榨菜雞精腐乳等。

另外,很多加工食品都是高鹽食物,比如麵包、披薩烤雞三明治、罐頭製品等,這些食物口感上可以吃出鹹味。還有些食物口感上並不能很快識別出鹹味,比如挂面,吃的時候可能以為是淡的,其實製作過程中已經加入了鹽。

甚至一些甜品為了提高口感,在製作過程中也會添加很多鹽,比如乳酪、冰淇淋、糕點等,只是濃郁的香甜味覆蓋了鹹味,欺騙了味覺。所以吃著不咸,不代表食物的含鹽量就低,一定要警惕身邊這些隱形鹽。

日常生活中的高鹽食物主要集中在以下10類:醬、鹹菜醬菜類、鹹蛋、面製品類、咸堅果、鹹魚蝦等海鮮、加工豆製品、薯片餅乾類、罐頭製品、調料等。

選購低鹽低鈉食物先看營養標籤

購物時,要學會看懂營養成分表,避免高鈉食品,選擇低鈉食品。

首先,鈉含量超過30%NRV(營養素參考值)的食品需要少買少吃。

很多人會疑惑,怎麼算食物中含有多少鈉、多少鹽?其實很簡單,在購買食品時看營養成分表中鈉的營養素參考值,如果成分表中鈉含量超過30%NRV,那就建議少買少吃。

其次,選擇有低鹽、少鹽或無鹽標識的食品。

國標對低鹽或低鈉也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鈉含量必須低於120毫克/100克或120毫克/100毫升;鈉含量≤5毫克,為不含鈉、無鈉食品。購買食品時,建議認準這些標識,儘可能選擇鈉含量較低的包裝食品。

另外,平日里少吃零食,最好戒掉零食。

家長們應引導孩子少吃零食中的「隱形鹽大戶」,比如薯片、夾心餅乾海苔果凍等,盡量安排合理豐富的三餐,逐漸戒掉孩子對零食的依賴。

減鹽不減味有妙招

健康生活首先從減少食用鹽開始,成年人每日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5克以內,建議家庭在烹飪時可以使用限鹽勺、限鹽罐來量化鹽的用量,然後每餐按量放入菜肴。

如何在減少鹽的同時,不丟失食物的美味呢?兩個妙招不妨試一下。

■做菜時,不同食物放鹽時間不同

葉菜類可以在臨關火前加入食鹽;根莖類食材,比如土豆、扁豆等質地比較密、不容易入味的菜,可以在燒制至八九成熟的時候放鹽。

■無鹽不減味,香料來增味

做菜時可以加入少量檸檬和其他柑橘類水果或葡萄酒,用新鮮的大蒜和洋蔥,或者嘗試不同類型的胡椒、醋等增味。各種香草和香料,比如肉桂、丁香、肉豆蔻等也是提味的好選擇。

另外,在外就餐時,為防止鈉超標,記住這幾點:涮水去鹽;盡量點鹽少的菜肴;鹹的菜肴少吃幾口;自取調料時少放鹹味調料;注意攝入富含鉀的蔬菜水果。

總之,盡量減少外出就餐和點外賣的頻次,或者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選擇低鹽的菜品。

文:韓婷(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

圖:視覺中國

編輯:李晨琰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兒童因輸液頻繁死亡,西醫致命缺點在哪裡?(四) - 天天要聞

兒童因輸液頻繁死亡,西醫致命缺點在哪裡?(四)

西醫治療感冒輸液的後果:感冒發燒西醫是採用對抗的方法,西醫認為,發燒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侵入體內,導致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失控而引起的。其治療不外乎消炎,抗菌,因此理論上支持大量應用抗菌素,以徹底地消滅病菌,還身體一個乾淨的環境,就是所謂的
生薑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別亂吃 - 天天要聞

生薑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別亂吃

俗話說「小暑到,伏天來」,三伏天往往開啟於小暑節氣。而如今7月已至,小暑進入倒計時,但外界的氣候卻已經有了明天的「伏味」。氣溫持續走高,降雨頻繁,天空中總是陰雲不散,空氣濕度就更不用說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屋子裡都潮乎乎的,有種提前入伏的感
天氣越熱越要「以熱制熱」?8個中醫養生法,錯過三伏等一年! - 天天要聞

天氣越熱越要「以熱制熱」?8個中醫養生法,錯過三伏等一年!

你以為夏天只能靠吹空調、吃冰棍、喝冷飲來給身體降溫嗎?其實不然!中醫卻建議:天氣越熱,越要「趁熱打鐵」——喝熱茶、晒晒背、泡泡腳……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實則蘊含著中醫的養生智慧。學會用「以熱制熱」的養生妙招,還能有效逼出體內寒氣。為什麼
IgA腎病治療新葯匯總【更新版】 - 天天要聞

IgA腎病治療新葯匯總【更新版】

與早前多以支持治療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製劑為主明顯不同的是,現如今治療IgA腎病有了更多藥物可供選擇,尤其是隨著其發病機制的深入探索及藥物的持續研發,新藥物與新方案不斷湧現。
河南人警惕這個高發病,死亡率超50%/這57款APP快卸載/董明珠,15年來首次落榜 - 天天要聞

河南人警惕這個高發病,死亡率超50%/這57款APP快卸載/董明珠,15年來首次落榜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河南公開徵求意見近日,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河南省司法廳發布《河南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 (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詳情發表你的意見(河南省司法廳、河南發布微信公眾號)▼⊙河南擬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