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西藥傷胃,習慣性飯後服用,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西藥都要飯後服用。該選擇什麼時間服藥,與疾病和藥物特點有關,不僅有飯前、飯後,還有飯中、空腹等。
■飯前服用
一般指在飯前30分鐘內使用藥物。需要飯前服用的藥物主要考慮進食對疾病影響較大,飯前服藥正好在進食時起效,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比如,一些口服降糖葯,如瑞格列奈需餐前15分鐘服用,格列喹酮、格列吡嗪要在餐前30分鐘服用,起效特別快的格列美脲、格列齊特需餐前即刻服用,進餐後血糖升高時降糖葯正好開始起效。
消化疾病用藥,比如抑酸葯質子泵抑製劑(拉唑類)、促胃腸動力葯(莫沙比利、多潘立酮等)、胃黏膜保護劑(伊索拉定、瑞巴派特、膠體果膠鉍、硫糖鋁混懸液等)需餐前30分鐘到1小時用藥。助消化葯胰酶腸溶膠囊需餐前30分鐘服用、復方消化酶(II)需餐前15分鐘服用。
■飯後服用
一般指在飯後30分鐘左右服用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在飯後服用可以減少不良反應,比如消炎止痛藥布洛芬片、塞來昔布膠囊、依託考昔片等。還有一類藥物在餐後服用可以增加吸收,比如伊曲康唑膠囊、維生素類等。
■飯中(隨餐)服用
一般指在用餐中間溫水沖服,或是可以與食物一同嚼服。這類藥物通常在進餐時起作用、減少胃腸道刺激或是增加吸收,比如降糖葯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它們的作用是通過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進而降低餐後血糖,因此最好與第一口食物一起嚼服。
二甲雙胍、氨基葡萄糖、地奧司明等隨餐服用可以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抗凝葯利伐沙班使用15毫克以上的劑量時需隨餐服用以增加吸收。
■空腹服用
一般指飯前1小時至2小時,或者飯後2小時左右使用藥物。需要空腹服用的藥物主要是一些吸收會受食物影響的藥物,比如他克莫司膠囊、嗎替麥考酚酯片、左甲狀腺素鈉片、阿侖膦酸鈉片、左氧氟沙星片、卡托普利片等,空腹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部分藥物因食物會增加吸收,為增強藥效也需要空腹服用,比如美托洛爾等。腸溶片類藥物需要儘快通過胃部到達腸道崩解吸收,一般也需要空腹服用。
■中藥的服用時間
一般根據病情和中藥功效來決定。根據中醫藥理論,疾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等臟器疾病用藥,以及補虛葯,宜飯前服藥,這樣有利於藥物的消化吸收,使藥力得到發揮;疾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疾病,宜飯後服藥,能使藥性上行;消食葯和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也宜飯後服用。
正確的用藥時間對於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都有重要的影響。在使用藥物時,一定要諮詢藥師或醫師,按正確的時間用藥可以讓藥物的療效最大化,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文:徐德鐸(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藥劑科葯)
圖:視覺中國
編輯: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