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C:迄今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胃癌的效果就減半

2023年11月01日20:38:10 健康 1994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JITC:迄今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胃癌的效果就減半 - 天天要聞JITC:迄今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胃癌的效果就減半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H. pylori)感染廣泛存在於大約 50%的人群中,已被證明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1]。

幽門螺桿菌之所以能夠產生持續感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能夠劫持宿主的免疫反應,比如抑制T細胞增殖和活化、減少促炎因子分泌、避免自身被免疫細胞識別等[2-4]。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還能夠誘導胃上皮細胞的PD-L1表達上調[5]。這般調節免疫能力的身手,意味著幽門螺桿菌具有改變胃部甚至全身部位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可能性。因此,除了癌症發生,科學家們愈發關注幽門螺桿菌感染對癌症免疫治療療效的潛在影響,及其作為預後生物標誌物的潛力。

近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Monika Laszkowska及其同事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癌症免疫治療雜誌》期刊。他們基於215名胃癌晚期患者的數據發現,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既往或當前感染幽門螺桿菌,與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相對減半相關[6]。

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研究結果,旨在評估幽門螺桿菌對晚期癌症患者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療效的影響

JITC:迄今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胃癌的效果就減半 - 天天要聞

論文首頁截圖

這項回顧性研究共納入215名在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接受ICI治療的IV期胃癌患者進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中幽門螺桿菌陽性被定義為既往或當前感染幽門螺桿菌。共有49名患者為幽門螺桿菌陽性。

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顯著短於幽門螺桿菌陰性組,中位PFS為3.2個月 vs 6.8個月(HR 1.96;95%CI 1.38-2.79),中位OS為9.8個月 vs 17.9個月(HR 1.54;95%CI 1.09-2.19)。

JITC:迄今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胃癌的效果就減半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陽性與胃癌晚期患者生存

之前有研究表明,化療可以降低微生物組多樣性,可能會混淆結果。因此,Monika Laszkowska等人對治療方案和同步化療的使用進行調整,結果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狀態仍然與患者較差生存相關。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一線治療和同步化療的患者中,幽門螺桿菌陽性組和陰性組的中位PFS為4.9個月 vs 11.7個月(HR 2.43;95%CI 1.07-5.51)。

另外,多變數分析結果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是PFS(HR 3.04,p<0.01)和OS(HR 2.24,p=0.01)的獨立預測因子

總而言之,這項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研究結果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接受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的胃癌晚期患者的較差生存相關,表明幽門螺桿菌陽性狀態可能是免疫反應的預後標誌。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闡明幽門螺桿菌免疫調節的機制,並探討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有助於改善免疫治療的結果。

參考文獻:

[1]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et al.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 J Cancer 2015;136:487–90. doi:10.1002/ijc.28999

[2]Karkhah A, Ebrahimpour S, Rostamtabar M,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evasion strategies of the host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icrobiol Res 2019;218:49–57. doi:10.1016/j.micres.2018.09.011

[3]Reyes VE, Peniche AG. Helicobacter Pylori DEREGULATES T and B cell signaling to trigger immune evasion.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2019;421:229–65. doi:10.1007/978-3-030-15138-6_10

[4]Bagheri N, Salimzadeh L, Shirzad H. The role of T helper 1-cell response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Microb Pathog 2018;123:1–8. doi:10.1016/j.micpath.2018.06.033

[5]Holokai L, Chakrabarti J, Broda T, et al. Increased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is an early epithelial cell respons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PLoS Pathog 2019;15:e1007468. doi:10.1371/journal.ppat.1007468

[6]https://jitc.bmj.com/content/11/10/e007699

JITC:迄今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胃癌的效果就減半 - 天天要聞

本文作者丨張艾迪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聞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別嫌我沖!」走得快,似乎是一種動力滿滿的狀態,而走得慢,則給人一種悠閑、從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訴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響壽命,你會不會覺得有些意外?有研究顯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 天天要聞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著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