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涉及診療方法、不得利用患者形象……醫療廣告要注意這些!

2023年05月09日22:30:17 健康 7885

為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廣告與網路交易監測中心對互聯網媒體主要包括pc端的門戶、電商、視頻、搜索引擎、社交網站、企業自設網站以及移動端app、公眾號、小程序等實施了抽查監測,並就醫療廣告中應注意的事項做出以下監測提示:

不得涉及診療方法、不得利用患者形象……醫療廣告要注意這些! - 天天要聞

一、醫療廣告應嚴格按照相關部門審批的內容進行廣告宣傳,廣告中不得涉及診療方法、保證治癒等內容

根據《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醫療機構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不得發布醫療廣告;醫療廣告中不得涉及醫療技術、診療方法、疾病名稱、藥物等;不得含有保證治癒或者隱含保證治癒的內容。例如:某口腔醫療機構的廣告中,宣稱「採用德國先進的3d數字化種植牙技術,上午種植、下午啃排骨,20分鐘即做即走」等內容,在醫療廣告中出現醫療技術、隱含保證治癒的內容,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醫療廣告中不得利用專家、患者的形象做證明

例如: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中醫醫院的廣告中,宣稱「資深老中醫採用中醫方案治療效果顯著」,多位患者通過治療後「腿麻減輕、腰痛明顯改善,腰腿恢復,肝腎的功能也正常了」等內容,出現了中醫老專家的治療方案、患者現身說法證明康復效果的內容,涉嫌違反醫療廣告中不得含有利用患者、衛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名義、形象作證明等內容的規定。

三、消費者在面對醫療廣告宣傳治療疾病、治療效果時,要根據自身情況,提高警惕,謹慎判斷,不要盲目輕信

一是要查看該廣告是否有相關部門審批的《醫療廣告審查證明》文號,廣告內容與審批內容是否一致;二是不要盲目迷信廣告中所謂「醫療專家學者的專業學術推薦」「痊癒患者的康復效果」等內容,要根據自身情況,審慎判斷,不要跟風盲從;三是治病就醫事關消費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應到正規醫院及時就醫,不要盲目輕信廣告內容,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央視新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治療高血壓時,為什麼低壓難控制,選擇藥物時需注意什麼? - 天天要聞

治療高血壓時,為什麼低壓難控制,選擇藥物時需注意什麼?

有位患高血壓的老年朋友跟華子說,他服用降壓藥之後,現在血壓是130/90mmol/L,高壓控制得很好,但低壓還是偏高,要怎麼辦,要不要換降壓藥呢?華子說,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收縮壓(高壓)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較高,效果明顯;而舒張壓(低壓)對降
清晨第一眼看手機?身體正在悄悄抗議 - 天天要聞

清晨第一眼看手機?身體正在悄悄抗議

清晨第一眼看手機,似乎成了現代人的 「開機儀式」。解鎖屏幕、回消息、刷社交媒體吃瓜、打開短視頻,這一連串動作行雲流水,卻可能讓身體在剛蘇醒時就埋下健康隱患。
生薑可以預防腦梗?醫生提醒:保持大腦健康,這6物要多吃 - 天天要聞

生薑可以預防腦梗?醫生提醒:保持大腦健康,這6物要多吃

本文為科普內容整理,旨在傳播健康知識,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或診斷方案,如有癥狀請儘快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在中國人的廚房裡,生薑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炒菜提香、驅寒暖胃、泡水解膩,一物多能,風頭不減。最近有種說法在網上悄悄流行開來: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9歲!哪個省市的人更長壽? - 天天要聞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9歲!哪個省市的人更長壽?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9歲,比上一年度的2023年提升0.4歲,在53個中高收入國家中排第4位。而在1949年時,這一數據還僅是35歲。中國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什麼是「人均預期壽命」?不同省份之間,這一數據又有多大區別呢?這些電影史上的經典角色和形象,你能認出幾個?▼先別沉迷黑神話悟空了,這些遊戲沒20年網...
小暑時節,要護好心脾,推薦10個小妙招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要護好心脾,推薦10個小妙招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大醫精誠】天漸漸熱起來,人們很容易感覺到精神疲憊,口渴汗多,會覺得脘腹脹滿,有時候會感覺到噁心,甚至腹滿腹瀉、胸悶氣短。之所以出現這些癥狀,跟盛夏暑邪的2個特點有關:一個是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為盛夏火熱之氣所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