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2025年07月05日15:12:05 健康 1437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當你聽到"肝炎"二字,是否腦中立刻浮現出"皮膚髮黃"的景象?是否覺得這離自己很遠?請小心—— 就在你閱讀這段文字的時間裡,全球已有數人因肝炎悄然離世。每30秒,就有一人因病毒性肝炎死亡。更令人警醒的是,絕大多數感染者渾然不覺,肝臟的損傷卻在沉默中步步加劇,直至某日轟然倒塌!

肝炎:不只是"皮膚變黃"那麼簡單

許多人誤將"黃疸"(皮膚、眼白髮黃)視為肝炎的唯一標誌。然而真相是:大多數肝炎患者根本沒有黃疸! 尤其在慢性階段,它像個潛伏高手,癥狀輕微甚至毫無徵兆——你可能只是偶爾感到疲憊、食慾稍差,或根本一切如常。

肝臟是人體最隱忍的器官,擁有強大的代償能力。 即使70%的肝細胞受損,它仍可能勉力維持日常運作。這種"沉默"恰恰是肝炎最可怕之處。當乏力、腹脹、肝區隱痛等信號變得明顯時,損傷往往已深入骨髓,甚至已步入肝硬化或肝癌的深淵。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五種病毒,五種「隱形殺手」

肝炎並非單一疾病,而是由多種病因引發的肝臟炎症。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的類型,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種。它們的傳播途徑、危害程度和預防措施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早期癥狀隱匿,極易被忽視

· 甲型肝炎(HAV):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常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好在疫苗接種後可完全預防,且不會轉為慢性病。

· 乙型肝炎(HBV):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我國曾是乙肝高發國,但新生兒疫苗普及後,1-4歲兒童感染率已從1992年的10%降至0.3%,這是中國公共衛生史上的偉大成就!

· 丙型肝炎(HCV):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曾因輸血或醫療器械污染導致感染。近年來,抗病毒藥物的突破讓丙肝治癒率高達95%以上。

· 丁型肝炎(HDV):一種「寄生型」病毒,必須依賴乙肝病毒才能複製。因此,預防乙肝的同時也保護了丁肝。

· 戊型肝炎(HEV):與甲肝類似,通過食物或水源傳播,孕婦感染後死亡率高達20%。

冷知識:乙肝和丙肝才是「頭號殺手」!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而我國每年約30萬人死於肝癌,其中80%與乙肝相關。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肝炎的「潛伏術」:這些行為正在傷害你的肝

肝炎的傳播往往悄無聲息,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隱形感染者」。以下高危行為你中招了嗎?

1. 血液與體液的「危險接觸」

· 共用針頭或注射器:毒品成癮者、非法紋身或穿耳洞是高風險行為。

· 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在無資質診所拔牙、打耳洞可能導致交叉感染。

· 無保護性行為:乙肝、丙肝可通過性接觸傳播,尤其是多性伴侶者需警惕。

2. 母嬰傳播的「生死接力」

乙肝母親若未採取阻斷措施,分娩時病毒可通過血液或羊水傳染給新生兒。但好消息是,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聯合注射,可將母嬰傳播率從90%降至5%以下!

3. 飲食衛生的「致命漏洞」

甲肝和戊肝病毒可通過未煮熟的貝類、生食蔬菜或污染的水源傳播。2025年5月,廣東一家庭因食用未煮熟的豬肝,導致全家感染戊肝,教訓深刻。

4. 日常生活的「隱形陷阱」

共用牙刷、剃鬚刀可能因微量血液傳播乙肝、丙肝;與感染者共用餐具雖不會傳播乙肝,但甲肝患者仍需警惕。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肝臟的求救信號——這些癥狀可能是肝炎前兆

經典癥狀三重奏

皮膚/眼睛發黃(膽紅素代謝障礙)

右上腹隱痛(肝臟腫大牽拉包膜)

尿液深如濃茶(膽紅素尿)

容易被忽視的預警信號

藥物性肝炎:服用保健品後出現乏力

酒精性肝炎:酒量突然下降易醉

自身免疫性肝炎:不明原因的關節疼痛

與胃病的鑒別要點

肝炎疼痛:鈍痛/脹痛,與進食無關

胃炎疼痛:燒灼感,與飲食相關

癌疼痛:持續性鈍痛,夜間加重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守護肝臟的「黃金法則」:從細節做起

預防肝炎並不難,關鍵在於養成健康習慣和科學防護意識。

1. 疫苗接種:最經濟有效的防線

甲肝疫苗:兒童6歲時接種,成人高危人群(如廚師、教師)可補種。

乙肝疫苗: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首針,完成三針程序可終身免疫。

未來可期:丙肝疫苗正在研發中,預計2030年前有望上市。

2. 戴上「防護盾牌」:切斷傳播鏈條

避免血液接觸:不共用針具、拒絕非法醫療操作。

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乙肝患者伴侶建議接種疫苗。

母嬰阻斷:乙肝孕婦需定期監測病毒載量,必要時服用抗病毒藥物。

3. 健康生活方式:肝臟的「天然保健品」

戒酒:酒精是肝細胞的「毒藥」,每天攝入酒精超過30克(約2兩白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病。

控制體重:脂肪肝患者肝癌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可逆轉病情。

慎用藥物:避免濫用止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抗生素,感冒藥可能傷肝!

4. 早篩早治:抓住黃金窗口期

高危人群篩查:乙肝家族史者、醫護人員、靜脈葯癮者應定期檢測乙肝五項和丙肝抗體。

體檢項目:肝功能檢查(ALT、AST)、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臟B超,價格低但效果顯著。

新技術助力:無創肝纖維化檢測(FibroScan)可在10秒內評估肝臟損傷程度,無需穿刺。

肝炎不只皮膚變黃那麼簡單,醫生提示:4類行為正傷害你的肝 - 天天要聞

感染肝炎怎麼辦?別慌!科學治療有希望

肝炎≠絕症!只要早發現、規範治療,多數患者可以實現「帶病生存」甚至完全康復。

1. 抗病毒治療:對抗乙肝和丙肝的「武器庫」

乙肝: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藥物可長期抑制病毒複製,但需終身服藥。

丙肝: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療程僅需8-12周,治癒率高達95%以上,費用已納入醫保。

2. 肝硬化與肝癌的「剎車鍵」

肝硬化患者:定期監測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每6個月排查肝癌。

肝癌治療:早期可通過手術切除或射頻消融,晚期可嘗試靶向葯或免疫療法。

3. 日常護理:患者也能擁有高質量生活

飲食:低鹽低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綠葉蔬菜,避免燒烤、腌制食品。

休息:每天保證7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肝臟負擔。

心理調節:肝炎患者易產生焦慮情緒,建議加入病友群或尋求心理諮詢。

肝臟不會說話,但它的「沉默」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它。從接種疫苗到健康飲食,從定期體檢到科學治療,每一個行動都在為肝臟築起一道防線。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說:「消除肝炎,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耳鳴的特效藥,藥店藏著掖著不願說,我來和你講 - 天天要聞

耳鳴的特效藥,藥店藏著掖著不願說,我來和你講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講耳鳴,你可能不知道,在醫藥店的犄角旮旯裡面,藏著三種緩解耳鳴的特效藥,這些葯呢,就像是被人丟在角落裡的寶貝一樣,就因為太平價,所以藥店呢,也不怎麼愛賣,感覺呢,再晚一點呢,他們就要徹底消失了第一,益氣聰明丸,生陽聰耳
人真的能被熱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體溫高到人體無法承受 - 天天要聞

人真的能被熱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體溫高到人體無法承受

►本文2125字 閱讀3分鐘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南京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高溫天氣中因嚴重中暑不幸去世。送醫
新AI模型突破性預測心源性猝死風險 準確率顯著提高 - 天天要聞

新AI模型突破性預測心源性猝死風險 準確率顯著提高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多模態人工智慧(AI)模型,能顯著提高識別心源性猝死高風險人群的準確性,有助於挽救生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資料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心血管研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新開發的AI模型名為「多模態AI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