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月,我國已經批准將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阿茲夫定、莫諾拉韋三種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藥物上市。同時,這些藥物也被列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方案,推薦在有發展為重症的高危患者中應儘早應用。抑制病毒複製對控制新冠病毒感染進展至關重要,抗病毒治療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應結合患者病程病情,合理選用新冠抗病毒藥,同時注意合併用藥的禁忌症。
奈瑪特韋/利托那韋
(1)作用機制:奈瑪特韋和利托那韋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新葯。奈瑪特韋是用於對抗新冠病毒中3CL蛋白酶抑製劑,對在病毒複製中所必需的病毒蛋白酶Mpro有抑制活性,阻止其裂解病毒多聚蛋白,從而阻止病毒複製。利托那韋抑制CYP3A介導的奈瑪特韋代謝,從而提升奈瑪特韋的血葯濃度。
(2)應用指征:適應證為發病5天以內的輕型和中型且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成人。不推薦應用人群:65歲以下,免疫功能正常,全程接種疫苗,沒有重症高風險因素。
(3)用法用量:奈瑪特韋必須與利托那韋同服,如不與托那韋同服,奈瑪特韋的血漿水平可能不足以達到所需的治療效果,食物對藥效無影響。推薦劑量為奈瑪特韋300mg(150mg×2片)聯用利托那韋100mg(100mg×1片),每12小時一次口服給葯,連續服用5天。
(4)藥物相互作用:奈馬特韋/利托那韋的代謝容易與多種常見藥物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彼此的療效,因此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不得與高度依賴CYP3A進行清除且其血漿濃度升高會導致嚴重和/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的藥物聯用,如:阿呋唑嗪、哌替啶、胺碘酮、普羅帕酮、奎尼丁、伏立康唑、秋水仙鹼、利福布汀、魯拉西酮、氯氮平、喹硫平、麥角衍生物、西沙必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地那非、地西泮、氟西泮、口服咪達唑侖和三唑侖等。
本品不得與強效CYP3A誘導劑聯用,否則會顯著降低奈瑪特韋/利托韋血漿濃度,可能導致病毒學應答喪失和潛在耐藥性,如:聖約翰草(貫葉連翹)、卡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鑒於CYP3A誘導劑停用後的延遲效應,即使最近停用了上述藥物,也不能立即開始本品治療。
(5)臨床試驗:
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的4項主要註冊臨床試驗,分別針對重症高風險人群、非重症標準風險人群、密切接觸者人群和18歲以下重症高風險人群開展,目前除了18歲以下重症高風險人群研究仍在進行中,其餘3項臨床試驗已結束。
其中重症高風險人群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重症高危人群中新冠癥狀出現3天和5天內接受治療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89%和88%,結果表明,奈瑪特韋/利托那韋能顯著降低高風險人群的住院或死亡風險。
密切接觸者人群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服用奈瑪特韋/利托那韋5天和10天成人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分別降低了32%和37%,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奈瑪特韋/利托那韋不能有效減少密切接觸者暴露後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
非重症標準風險人群研究由於未達到主要終點(所有癥狀4天持續緩解),且次要終點(住院或死亡相對風險)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該項試驗已終止。
綜上所述,奈瑪特韋/利托那韋對非重症標準風險人群和密切接觸者的獲益有限,但是對於重症高風險人群可以顯著降低住院或死亡風險。
一項針對免疫力低下人群的中國研究結果顯示,免疫功能受損者的新冠病毒的清除時間較正常人長(17.29天比14.08天),但免疫受損患者在確診後5天內給予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病毒清除時間會縮短(13.67天比19.17天,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免疫受損的新冠患者儘早接受治療能夠獲益。
阿茲夫定片
(1)作用機制:阿茲夫定為廣譜RNA病毒抑製劑,可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在合成過程中嵌入病毒RNA中,阻斷RNA延伸,終止RNA鏈合成和病毒複製。由於阿茲夫定可在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富集,顯著降低胸腺的病毒載量,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來抑制新冠病毒。因此,阿茲夫定作為一個廣譜的RNA病毒抑製劑,可在抗病毒複製和保護免疫兩方面發揮作用。
(2)應用指征:阿茲夫定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新冠成年患者。中型感染和居家患者抗原或者核酸檢查陽性後,有疾病進展的高風險因素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可以推薦使用。
(3)用法用量:空腹整片吞服,每次5mg,每日1次,療程不超過14 d。阿茲夫定餐後給葯可提高體內暴露程度,應空腹服用。
(4)不良反應:根據臨床試驗顯示,阿茲夫定組與安慰劑對照組不良事件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良事件多為輕度,阿茲夫定用於新冠的常見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腹瀉、肝功能異常等,偶見血糖升高、淋巴細胞計數降低等。其他同類核苷類似物曾有胰腺炎的報道,曾有胰腺炎的患者應慎用阿茲夫定。
(5)臨床試驗:
阿茲夫定片在中國、巴西和俄羅斯開展了全球多中心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在俄羅斯開展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納入了314例中型新冠患者。受試者隨機(1:1)接受阿茲夫定(5mg)或安慰劑口服給葯,每日1次,最多連續口服14天。數據顯示,阿茲夫定組用藥後7天能顯著改善中型患者WHO臨床癥狀評分比例(40.43%比10.87%,有統計學意義),患者的臨床狀態改善中位時間顯著縮短(10天比13天, 有統計學意義),且總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阿茲夫定在巴西分別開展了治療輕型感染者和中型感染者的Ⅲ期研究,研究均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阿茲夫定治療新冠病毒中型感染者的結果表明,與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相比,阿茲夫定組核酸首次轉陰的時間明顯縮短(6.24天比7.94天,有統計學意義),核酸檢測顯示用藥後第3天開始病毒載量持續下降,並在第3、第5、第7、第9和第11天病毒載量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出院患者WHO臨床癥狀評分顯著改善。
阿茲夫定治療新冠病毒輕型感染患者的結果表明,與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參與者相比,阿茲夫定組核酸首次轉陰的時間明顯縮短(5.55天比8.27天,有統計學意義),核酸檢測顯示用藥後3、5和7天病毒載量較對照組顯著降低。
2022年8月至10月,一項在兩家方艙中開展的回顧性研究納入連續確診的新冠非重型患者。研究共納入207例患者,其中166例(80.2%)患者住院後接受阿茲夫定治療,其他患者採用對症治療和中藥治療,結果發現阿茲夫定可將患者核酸轉陰時間平均縮短1.7天,13例患者核酸結果復陽,其中對照組4例(9.85%)復陽,阿茲夫定組9例(5.4%)復陽。
莫諾拉韋
(1)作用機制:莫諾拉韋是核糖核苷類似物EIDD-1931的口服生物可利用的異丙酯前葯。莫諾拉韋作為RdRp的底物,參與病毒RNA的合成,通過與RdRp活性中心的G或A形成穩定的鹼基對,導致病毒RNA複製錯誤,從而阻斷新冠病毒複製。
(2)應用指征:適用人群為發病5天以內的輕、中型且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成年患者。
(3)用法用量:800mg,每12小時口服1次,連續服用5天。不建議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
MOVe-OUT研究旨在評估患有輕型至中型新冠感染,且伴有潛在重症高風險的非住院成年患者服用莫諾拉韋的療效。研究結果顯示,較安慰劑組,癥狀出現5天內使用莫諾拉韋的新冠患者相關住院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1%,>60歲患者因任何原因住院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