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2022年10月13日20:42:22 健康 1402

老劉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56歲時確診癌症,但因為發現得早,且根治性手術很順利,術後也不用進行其它輔助化療,醫生只是叮囑定期隨訪複查就可以。兩年多來,老劉完全不像個癌症病人,心情輕鬆,生活上也沒有太多限制,他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戰勝了癌症。

然而,半年前,持續了兩周的腹痛再次把他送進了醫院。這一次檢查卻發現,老劉的腫瘤標誌物CA199、CEA明顯升高;CT結果提示肝臟有新發病灶,伴有腹膜後淋巴結腫大。醫生委婉地告訴老劉:癌症複發轉移了。

老劉無法接受:「當初手術那麼順利,不是說腫瘤已經切乾淨了嗎?而且兩年多了,身體一直沒毛病,怎麼突然就複發了呢?這次又該怎麼治呢?治好了會不會又複發?」

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 天天要聞

一、腫瘤已經切除,為什麼還會複發?

腫瘤的發生、發展及轉移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調控的過程,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腫瘤微環境的各種成分,包括血管內皮細胞、外周血細胞、炎症細胞免疫細胞等。有研究報道,66.7%的實體腫瘤患者死亡是由複發轉移引起的。

腫瘤為什麼會生長和複發?有一種說法是,由於存在腫瘤幹細胞。在腫瘤放療和化療中,普通的腫瘤細胞對治療是敏感的,容易被消滅。但腫瘤幹細胞卻具有很強耐受力,不容易被摧毀,如同「種子細胞」,會繼續產生新的腫瘤細胞。有研究指出,正是因為普通腫瘤細胞會演變成腫瘤幹細胞,所以導致了腫瘤治療的失敗。

還有一種「腫瘤休眠假說」。有研究數據證實,殘留病灶內散在的腫瘤細胞,其生物學特性與原發腫瘤或已經發生轉移的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有很大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分散於病灶內的腫瘤細胞可以使患者無任何臨床癥狀和不表達可檢測到的腫瘤分子標記,而且可以進入休眠狀態,對靶向治療藥物或常規抗腫瘤藥物不敏感或逃避。

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 天天要聞

其他關於腫瘤複發轉移原因的研究還有很多。但不論是哪一種都表明,防止腫瘤的複發轉移,是有效降低腫瘤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總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二、3個因素可能影響癌症複發,患者要注意

關於癌症患者的飲食,有人認為,「發物」是癌症轉移的「加速劑」,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少吃「發物」。那麼什麼是「發物」?

發物是百姓中流傳廣泛的與中醫密切相關的飲食禁忌概念,總結起來,發物可以被認為是具有補益、溫熱、發散作用,能引起口乾、口腔潰瘍、牙齦腫痛、便秘等「上火」癥狀,而且可以加重瘡瘍、腫物等外科病,具有表證的傳染病以及使過敏性的疾病或宿疾複發的一類食物的總稱。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孫麗紅認為,雖然癌症患者適當忌口是必要的,但過分相信發物的存在而導致忌口的擴大化則不可取。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滿足機體的正常需求,而且有助於病體康復。癌症患者能不能吃「發物」,需要根據個人體質的差異和特殊性,「以人為本,因人制宜」,不能一概而論。

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 天天要聞

患者要預防腫瘤複發轉移,最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注意避免特定高危因素的影響,真正要留心的是以下3個因素:

1、繼續不良生活方式

癌症患者大多因為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等因素而罹患癌症。所以即使切除了眼前的腫瘤,只要過往的致癌因素沒有改善,就可能引起轉移或複發。

以吸煙為例,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曾進行了一項有關乳腺癌預後、治療反應與生活方式關係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他們發現,對於乳腺癌術前有吸煙史的患者,芳香化酶抑製劑治療與乳腺癌事件和遠處轉移風險增加相關。即,那些有長期吸煙史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針對性藥物治療後,康復的可能性仍然偏低。

2、心態崩潰

大多數病人都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一經診斷為癌症就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害怕死亡,同時又很希望是誤診。表現為情緒緊張、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殘,加以手術、放化療對機體的打擊,病人往往存在焦慮、悲觀、絕望的心理狀態,很可能直接影響病情的發展,增加腫瘤複發和轉移的概率

3、擅自停葯

靶向治療是指利用單克隆抗體或小分子藥物對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靶點進行特異性干擾以發揮抗腫瘤效果的一種治療手段。服用靶向藥物可能會帶來一些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高血壓、出血、蛋白尿、創口併發症等。因此有些患者會因為對不良反應產生抗拒而擅自停葯。

然而,多數的不良反應為輕度,可以通過常規的手段得到有效的控制,部分不良反應還是有效性的標誌物之一。若擅自停葯,不但病情得不到緩解,反而會因為停葯導致病情快速惡化出現致死性風險。

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 天天要聞

三、做對4件事,癌症有可能不複發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複發轉移的高危時期是首次治療後的1~3年內,半年和兩年是2個高峰,約90%的患者發生在此期。而之後隨時間的延長,癌症複發的機率會降低。

如何讓自己的病情控制得更加穩定,降低複發轉移的風險?小艾分享4招給大家,希望癌友們能夠堅持下去。

1、堅持5年以上的治療

癌症的轉移與複發影響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最大威脅。對此,除了在癌症早期要採取根治手術,合理的放化療、有計劃的中西醫綜合治療以外,癌症經治療臨床癥狀消失以後,患者還要堅持5年以上,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的持續治療,並且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保持樂觀的情緒,才能對腫瘤的複發起到抵抗作用。

2、遠離癌症誘因

癌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經過長時間發展最終形成的。因此,想要避免癌症複發,遠離癌症誘因很重要。具體來說,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抽煙,不酗酒,不熬夜;飲食要有規律,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合理。

另外,雖然癌症患者身體較虛弱,但仍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建議每周至少做4次鍛煉,每次15分鐘至半小時,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有助於促進患者全身功能的恢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少癌症的複發率。

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 天天要聞

3、注重心理治療

手術和放、化療後,多數患者存在害怕腫瘤複發和轉移的心理,如果不能克服此心理障礙,免疫系統受損加快,反而容易使腫瘤發生轉移或複發。因此,心理治療應貫穿整個治療始終,特別是處於康復的患者,更應重視心理康復。

4、定期複查

定期複診是常見的有效預防癌症轉移的方法。特別是對初次治療後,明確沒有根治的病人,複診更為重要,這是跟蹤病情進展,針對性調整治療方案的有效手段。通常而言,術後第1年,應每隔三個月複查一次;術後2年內,每六個月複查一次;術後2年以上,每年做1~2次詳細的體檢和化驗檢查;術後超過5年,可考慮每1年複查一次。

病人吃「發物」,會導致癌症複發嗎?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轉移? - 天天要聞

癌症複發確實讓頭痛、無奈,但也不全是絕望,辦法還是有的。首先,癌症病人需要配合醫生的綜合治療,減少複發和轉移的機會。其次,綜合治療後應遵醫囑定期隨訪,早期發現複發和轉移腫瘤,進行早期治療。最後,病人樂觀的情緒、積極的配合治療有利於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自身抗腫瘤的能力。#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韓雅婷,王璽.抗癌持久戰:徹底治癒還是帶癌生存[J].科學通報,2017,Z2:3285-3289.

[2]王大東,黃志強.惡性腫瘤轉移過程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1998,02.

[3]楊少芬,池秀芳.肝癌患者高表達神經細胞黏附分子L1預後差[J].重慶醫學,2015,44(22):3055-305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50歲如何避免「斷崖式衰老」? - 天天要聞

50歲如何避免「斷崖式衰老」?

50歲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這一時期,人體內的激素平衡發生變化,無論身體還是精神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個50歲左右的時間點被日本老年健康專家和田秀樹稱為「思秋期」,和日語中的「思春期」(即青春期)相對應。
離上市更近的佰澤醫療仍受桎梏,難道民營醫院「長坡厚雪」是偽命題? - 天天要聞

離上市更近的佰澤醫療仍受桎梏,難道民營醫院「長坡厚雪」是偽命題?

文 | 醫藥研究社對比龐大的公立醫院系統,紮根腫瘤細分賽道的民營醫院靠「小而美」出圈,通過差異化布局,一定程度避開了公立醫院的主戰場,也成為填補醫療服務缺口的重要拼圖。這一賽道的明星企業不少,比如美中嘉和,該公司屬於國內民營腫瘤醫療第一梯隊,去年1月於港交所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美中嘉和上市首日即遭遇...
新冠病毒抬頭?鍾南山:不必恐慌,要重點關注這類人群 - 天天要聞

新冠病毒抬頭?鍾南山:不必恐慌,要重點關注這類人群

新冠病毒又活躍了?5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廣州接受記者專訪,對新冠病毒流行趨勢做出最新判斷。「這一輪新冠感染整體上可防可控,不必恐慌。」鍾南山提醒,對於部分65歲以上且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來說,存在一定危險,建議感染者要在48小時內儘快服用特效藥,如來瑞特韋、先諾特韋和民得維等...
身居鬧市,心向自然,城裡人也能養出山野好身體 - 天天要聞

身居鬧市,心向自然,城裡人也能養出山野好身體

「天天困在樓房裡,吸著汽車尾氣,吃的外賣快餐,這身子骨能好嗎?」您是不是也常聽老鄰居們這樣抱怨?別急著嘆氣!咱老祖宗《黃帝內經》早說了:「人以天地之氣生」,住在城裡照樣能「偷」來山野的養生訣竅,關鍵得懂這「鬧市中取靜」的門道!
58天瘦了18斤,我明白了!為什麼一吃晚餐,體重就下降了 - 天天要聞

58天瘦了18斤,我明白了!為什麼一吃晚餐,體重就下降了

去年冬天有位客戶找我,說自己嘗試過各種方法卻總在體重上「卡殼」。她提到以前為了控制體重,晚上只啃黃瓜或喝代餐粉,結果半夜餓了,第二天反而吃得更多。後來我們調整了她的晚餐模式,58天後她發來消息:「原來晚餐吃對了,身體真的會自己調整!
做完體外衝擊波碎石後,是不是就「萬石如意」了? - 天天要聞

做完體外衝擊波碎石後,是不是就「萬石如意」了?

當體檢報告顯示泌尿系統結石時許多患者的第一訴求往往是儘快消除結石泌尿外科對付泌尿繫結石有一套常見的「隔山打牛」術那就是「體外衝擊波碎石」——將衝擊波從體外準確無誤地傳給「石頭」將其粉碎消滅萬惡的結石圖源:soogif但有些做體外碎石的患者都
長時間戴或有損聽力 - 天天要聞

長時間戴或有損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0億12歲至35歲之間的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功能下降本身就不可逆轉,再加上長時間戴耳機、愛亂掏耳朵、不會正確擤鼻涕、愛熬夜這幾件容易影響聽力的事,總有一件是你們愛做的——若任由這些行為繼續傷害耳朵,可能導致耳聾提前找上門。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