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2022年10月13日07:06:42 健康 1622

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病率逐年提升。但與龐大的高血壓患病人群相比,高血壓的知曉率、控制率和治療率仍處於較低水平

「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 天天要聞

高血壓這種疾病,按理說調節好生活方式,好好服藥治療,可以控制得很好,但是不能有效控制的人群大有人在。我們不禁要問,高血壓的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無知者無畏——

自己的血壓自己管!

說起高血壓這個疾病,知道的人不少,但半數高血壓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臨床上,醫生經常問到患者有沒有高血壓,患者回答沒有;再問平時測的血壓是多少,患者要麼回答根本沒測過,要麼測的高一點也不認為患有高血壓。如果自己的血壓自己都不清楚,高而不自知,談何控制高血壓呢?

「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 天天要聞

這裡就要問了,過了18歲就是成年人的你血壓還好嗎?

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血壓情況,認為高血壓是老年人的事情,離自己還很遠,默認自己血壓沒問題,就不去監測血壓。要知道,高血壓人群早已開始年輕化,但青年高血壓人群的認識相對不足,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年前曾在社區或診所偶爾測過血壓在正常範圍,就認為自己血壓是正常的。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會逐漸升高,過去沒有高血壓,不代表現在或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想控制好血壓,就要先了解自己血壓的情況,只有定期監測血壓,我們才能及時知悉有無高血壓。所以,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定期監測血壓,特別是高危人群:18歲以上成年人每2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35歲以上人群每年都要測血壓,高血壓易患人群每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當然,如果想提高測量頻率,對身體也是有利無害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血壓高了一定要控制

控制高血壓,首先要知道高血壓的正常標準是什麼: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在不同的3天測量,診室血壓值≥140/90毫米汞柱,家庭自測血壓值≥135/85毫米汞柱。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平時血壓正常,偶爾出現一兩次血壓波動,也沒必要過度緊張,可以過一段時間測量或諮詢醫生。

那得了高血壓就一定要控制嗎?

「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 天天要聞

經常有人問醫生:「我的血壓高一點,但沒有癥狀,可以先不用吃藥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究其原因還是對高血壓的危害知之甚少,認為吃藥不好,是葯三分毒,吃了就得長期吃,根本停不下來。這個時候,如果患者剛好道聽途說了什麼土方或者「高科技」,很容易一不留神就被收了「智商稅」。在你猶豫要不要控制血壓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癥狀困擾你。殊不知,高血壓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動脈,直到出現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周圍血管病等併發症,此時再治療為時已晚。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到初診高血壓的時候,患者能收起僥倖心理,毫不猶豫地好好控制血壓,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所有高血壓患者一旦被確診,就要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開始藥物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戒酒、心態平。如果根據病情或者患者意願想暫緩藥物治療的患者,在採用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超過3個月仍不達標的情況下,還是要遵從醫囑進行藥物治療。

知而後行——

堅持是最好的良藥

對高血壓有了初步的認知,也下了決心控制好血壓,最後就是如何才能使血壓達標。血壓的達標不只是血壓降到正常範圍就可以了,是要平穩達標、晨起達標和長期達標

因此,患者必須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高血壓只要吃著降壓藥就行——其實還要定期監測血壓;吃著降壓藥血壓好幾天都降不到正常,是不是葯不管用——其實降壓藥是需要數周才能達到最佳的降壓效果;平時血壓高就不舒服,等感覺不舒服時自行再吃片降壓藥——調整降壓治療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 天天要聞

市面上有很多的降壓藥,有單片、復方製劑還有聯合多種藥物治療,到底選擇什麼樣的降壓方案對患者來說似乎很難。各種降壓藥物都有自己的藥物特點,指南上推薦的用藥方案,具體到個人,還要考慮個體化治療的效果。只要降壓方案能使血壓達標,就是適合自己的方案。

當然,也存在難治性高血壓,需要到醫院好好檢查明確病因及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要牢記,面對高血壓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定期監測血壓,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藥物治療,在血壓偶爾波動時也不要泄氣。

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在與高血壓作戰的時候,要知道主戰場就在我們身邊。控制好高血壓,就要無處不戰,無時不戰。這是個漫長且需要長期維持的過程,不僅需要醫院、社區,更需要患者、家屬及潛在的高血壓人群,知行合一,共同參與,共同抗擊高血壓。

內容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誌社

通訊員:李金環 秦沙沙 孫磊 王晶晶 董偉

「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 天天要聞

「高血壓科普」高血壓控制,到底難在哪兒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網約車座椅張貼「差評者得癌症」,乘客不敢投訴平台就不處理? - 天天要聞

網約車座椅張貼「差評者得癌症」,乘客不敢投訴平台就不處理?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五一」假期在杭州打網約車觀看演唱會時,網約車前排座椅靠背張貼了一張「差評者得癌症」的手寫紙條,讓自己的父母非常不舒服,「原本看演唱會心情都是很好的,完全被破壞掉了,也不敢投訴給差評。」據網友小萍介紹,「五一」假期她和媽媽一起前往杭州去看演唱會,當天18點半通過網約車...
這個動作堅持不到10秒,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快來自測 - 天天要聞

這個動作堅持不到10秒,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快來自測

閉上雙眼單腿站立你能站多久?如果你嘗試過單腿站立就會發現保持平衡並非易事與血壓、血脂、血糖等一樣,平衡力其實是衡量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甚至能反映長壽與否、大腦認知功能水平以及心腦血管系統的潛在問題。平衡力涉及本體感覺、大腦對外界的判斷,以及力量使用和自身調節,與衰老直接相關。此檢測不僅可用於評估衰老...
兒童感染新冠不必過度恐慌,主要對策:對症治療 - 天天要聞

兒童感染新冠不必過度恐慌,主要對策:對症治療

最近,出現一波新冠感染小高峰。2025年4月廣東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報告發病數位居乙類傳染病首位。5月18日,專家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目前接診的感染新冠兒童以輕症為主,家長無須過度焦慮,一般都是對症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
初夏,江蘇徐州人養生的特點 - 天天要聞

初夏,江蘇徐州人養生的特點

初夏時節,江蘇徐州這座歷史名城迎來了一年中最舒適的養生黃金期。作為南北氣候過渡帶上的重要城市,徐州人在這段時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養生智慧,既融合了傳統中醫理念,又結合了現代健康科學,形成了"動靜相宜、食補為先"的養生風格。清晨五點半,雲龍湖畔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近期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5月16日#新冠感染又抬頭#的話題登社交媒體熱搜榜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不少網友還曬出了自己的抗原檢測結果新冠陽性率攀升南方高於北方5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出當前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態勢。根據監測數據顯示,3月31日-5月...
生理期請病假被要求脫褲子證明?高校回應 - 天天要聞

生理期請病假被要求脫褲子證明?高校回應

5月15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時前往醫務室請病假,被要求脫褲子以證明其身體狀況。對於此事,該校發布情況通報稱學校醫務室值班人員工作開展符合相關流程,並指出網路傳播的相關視頻經處理後存在失真等問題。5月16日,該校有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相關診療規定並非近期才開始實施,...
【薦書】這次,終於可以徹底擺脫腹脹了——《終結腹脹》 - 天天要聞

【薦書】這次,終於可以徹底擺脫腹脹了——《終結腹脹》

作者:塔瑪拉·杜克·費曼美國知名註冊營養師,紐約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專註於消化系統疾病的飲食管理,擁有13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目前在紐約胃腸病協會工作,同時還任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營養師實習項目的臨床導師。她是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下的麩質與胃腸疾病營養師分組的成員,並參與功能性胃腸疾病工作組的工作。此外,...
【科普營養】偶爾放縱傷腦傷身?Nature子刊:吃5天「垃圾」食品,肝臟囤脂,對大腦產生長期傷害!…這類人尤其要小心! - 天天要聞

【科普營養】偶爾放縱傷腦傷身?Nature子刊:吃5天「垃圾」食品,肝臟囤脂,對大腦產生長期傷害!…這類人尤其要小心!

文章來源:梅斯醫學 撰文木白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周五下班,甩掉工作的疲憊,躺平在沙發上,外賣點單「手起刀落」——奶茶加珍珠,炸雞配薯條,經典「快樂套餐」一鍵安排。追劇刷綜藝,吃得嘴油手油心不油,幸福感拉滿!畢竟,生活已經夠苦了,偶爾放縱一下,也不過是給自己充個電,哪能這麼容易「出事」呢?可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