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2025年05月15日16:53:02 健康 1829

所謂情志病,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因為情緒或心理方面異常,導致機體五臟六腑都出現問題,進而陷入惡性循環中。王慶國是我國著名的國醫大師,他長期致力於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尤其在中醫內科學、情志病領域具有深厚造詣。在臨床上,他提出了多項創新性的診療方法,推動了中醫現代化進程,為無數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王慶國於1952年出生,他自幼聰慧好學,成績優異,17歲時便在職工醫院擔任衛生員,期間親歷多名患兒因麻疹並發肺炎而不治的悲劇,深感醫學知識的匱乏對生命的影響,這一經歷也激發了他深入研究醫學的強烈願望。後來,他在報紙上讀到劉渡舟教授的事迹被《傷寒論》的神奇所震撼,便立志考入北京,拜入劉渡舟門下,開啟了他系統學習中醫的道路。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 天天要聞

進入大學後,王慶國也圓了夢,跟隨劉渡舟教授專攻《傷寒論》。初入學時,他自信滿滿,但在首次考試中僅得70多分,受到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嚴厲批評。這次挫折也讓他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此後,王慶國刻苦鑽研,摒棄驕傲,專心致志於學業。他深入研讀經典,積极參与臨床實踐,逐漸掌握了中醫的精髓。在劉渡舟教授的悉心指導下,他不僅學到了豐富的醫學知識,更領悟了為人師表、嚴謹治學的精神。

王慶國在求學期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极參与各類科研項目,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入研究中醫經典,尤其對《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體系有獨到見解,提出了「抓主證、活用經方」的理念。他還對「瀉心湯類方」「柴胡湯類方」等經方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中藥復方機理的新觀點。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中醫理論體系,也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經辨證是《傷寒論》中提出的經典診療理論,將疾病的演變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個階段,分別對應不同的病機變化與癥狀表現。這一理論強調從整體入手,通過觀察外感或內傷後人體氣機的變化,確定病位、寒熱、虛實、表裡等關鍵因素,從而選用相應的經方進行治療。不僅適用於急性外感病,也能廣泛應用於內科雜病、情志失調等慢性疾病的辨證中。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 天天要聞

在現代中醫臨床中,部分抑鬱症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胸悶易怒、失眠健忘、食慾減退等多種癥狀,中醫通過六經辨證可對其病機進行更細緻劃分。例如,少陽經證常見於情緒波動大、猶豫不決者;太陰經證多見於情緒低沉、體倦乏力、食慾差者;厥陰經證則對應思慮傷神、心悸失眠、郁久化火者。通過六經分層辨證,能精準對應患者不同的情志失調模式,實現個體化治療。

之後的王慶國在繼承師傅「經方臨床化」思想的基礎上,將《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理論應用於現代抑鬱症診治,取得顯著成果。他提出情志病可歸屬少陽、太陰、厥陰三經範疇,並依其主證靈活使用柴胡類、瀉心湯類等經方進行調治。少陽鬱結、情緒起伏的患者,他重用小柴胡湯加減;對心脾兩虛、思慮過度者,則選用歸脾湯與炙甘草湯相合,效果顯著。他強調「辨證要抓主症,經方須活用」。

同時在臨床研究中,王慶國教授進一步提出「以主證為綱,以方統病」辨證方法,重視患者核心癥狀在方葯選擇中的主導作用。他主持的多個中醫治療抑鬱症課題,採用經方與現代量表評估相結合的方式,證明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在改善情緒低落、失眠、焦慮等方面具有明確療效。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 天天要聞

王慶國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了臨床診治中,在他坐診時,有一位35歲女教師,因工作變動與家庭壓力,近三年來情緒長期低落,伴有胸悶、易怒、睡眠差、月經紊亂,多次在醫院被診斷為抑鬱症服用西藥效果不佳且副作用明顯。患者情緒壓抑但表達慾望強,反覆訴說「每天像卡著一口氣」,王慶國接診後並未急於開方,而是細問其生活節奏與病程變化,結合舌象、脈象判斷為「少陽鬱結、脾虛生濕」之證。隨後便開具了相應的藥方,七劑之後患者自述「胸口能呼吸了」,一個月後情緒明顯平穩,睡眠亦改善。

在之後的治療過程中,王慶國注意到患者雖情緒改善,但偶有心悸健忘、易疲倦之感,提示脾氣虛弱、心神未復。他當機立斷,調整了用藥,並指導患者改變作息、減少過度思慮,並叮囑她每天要堅持戶外步行以助氣機升發。兩月後,患者複診時神色輕鬆,情緒穩定,能正常授課與照顧家庭。患者感激得幾乎落淚:「王教授幾句話,說到了心裡去,幾味葯就讓我像換了一個人。」

如今,王慶國不僅是中醫「肝鬱病證」研究的權威人物,更被譽為將情志疾病從「邊緣課題」帶入中醫主流研究體系的開拓者。從遼河油田的病房夜班到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講堂與實驗室,半個世紀以來,他始終堅守一線,案頭有文稿,診桌有方箋,既重基礎理論,又不舍臨床實證,主張「古法不泥古,新技不離經」。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 天天要聞

即便年逾古稀,王慶國仍堅持親自接診、帶教與課題指導。學生們常說,王教授就像一座燈塔,用實踐照亮理論之路,用溫度喚醒醫學人心。

在近五十年的醫學生涯中,王慶國反覆強調:情志性疾病並不是「心情不好」那麼簡單。無論是焦慮、抑鬱,還是神經性頭痛、頑固性失眠,其病根常常藏於臟腑之間,發於氣血不調,成於經絡壅滯。他常說:「情志為標,臟腑為本;調情緒不能只安神,而要重在調肝疏氣、健脾養心、和胃安魂。否則,就是割草不除根。」

在一場「情志病中西醫整合治療論壇」上,一位中年母親在提問時語帶哽咽:「王教授,我兒子大學期間得了重度抑鬱,三年來斷斷續續吃藥,控制得不好,人整天像空殼一樣,生活全亂了。我們也試了心理諮詢,可始終沒有實質好轉。您能不能講講,中醫到底怎麼調這種『心病』?」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 天天要聞

王慶國沉吟片刻,語氣平靜而堅定地說道:「情緒,是氣的形影。調郁,不是壓抑、不是強撐,而是疏其結、理其氣、安其中。其實很多人以為只要少生氣、少想事、按時吃藥,就能不郁。可我告訴你,真正的調郁,遠不止此。我常和病人說,除了情緒管理,還有兩件『看似不起眼、實則決定性』的小事必須做到,只要持之以恆,氣機自然調暢,臟腑歸位,情緒問題也會隨之消融!」

日常哪些事有助於改善抑鬱症?

1.動中調情

王慶國提出的「動中調情」是指通過適度的身體活動來調節情緒、疏解內在壓力。他認為抑鬱症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氣機郁滯」,即體內氣的運行不暢,而適當活動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肝氣疏泄。當人體處於運動狀態時,全身經絡得到激活,臟腑功能隨之增強,從而改善因情緒壓抑帶來的胸悶、疲乏、無力等不適。

尤其是太極、八段錦、慢跑、快步走等節奏溫和的運動,既能調動身體活力,又不會引起額外緊張,有助於從生理層面逐步緩解抑鬱狀態,是中醫「以動養氣」的具體實踐形式。王慶國指出,抑鬱症不僅是情緒問題,更涉及心神失養、神志不安。規律運動可以增強大腦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促進神經系統平衡運行。研究表明,適度身體活動能提升內啡肽、血清素等有益物質的分泌,這與中醫「心神得養則情緒安定」的觀點相吻合。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 - 天天要聞

2.睡眠規律

王慶國認為,抑鬱症的形成不僅與情緒因素有關,還與人體的生物節律紊亂密切相關。規律的睡眠能幫助大腦恢復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如血清素和多巴胺,這些物質在調節情緒、緩解焦慮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相反,長期熬夜或作息混亂,會導致神經系統失衡,使情緒更容易波動、抑鬱情緒加重。王慶國主張抑鬱患者應每天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避免晝夜顛倒,通過建立穩定的作息節律,促進身心恢復,降低複發風險。

資料來源

[1]樊姝寧,陳聰愛,徐文秀,等.國醫大師王慶國教授從少陰陽氣論治抑鬱症的臨證經驗特色[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5,44(02):101-105.

[2]唐雪純,李長香,趙京博,等.國醫大師王慶國「調樞」治療情志病[J].中醫學報,2022,37(08):1645-1649.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22.08.299.

[3]穆傑,王慶國,王雪茜,等.四逆散開闔以運少陰樞機論治抑鬱症[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9,25(02):273-275.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9.02.046.

(《從不吃抗抑鬱葯!王慶國研究情志病50年,靠這2個方法救了無數患者》一文情節稍有潤色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均為網圖,人名均為化名,配合敘事;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涉嫌嚴重違法!大型醫院原副院長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法!大型醫院原副院長被查!

6月13日,據清廉鎮江消息:江蘇省鎮江句容市人民醫院原副院長王卓群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接受句容市監委監察調查。句容市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句容分院、江蘇大學附屬句容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創建於1934年1月,有著90多年的發展歷史,開放病床800張。據了解,王卓群2010年11月1日被任...
味精真的致癌脫髮?醫生講出真相,別再被謠言誤導 - 天天要聞

味精真的致癌脫髮?醫生講出真相,別再被謠言誤導

►本文1880字 閱讀3分鐘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林女士最近在小區群里看到一條「健康提醒」
耐力VS爆發力:不同運動如何精準補腎? - 天天要聞

耐力VS爆發力:不同運動如何精準補腎?

無論是為了增強體質、保持身材還是追求競技成績,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把運動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運動是一把雙刃劍,適度運動確實能為我們帶來健康和活力,過度運動卻在不知不覺中損耗我們的腎氣。
無堂食外賣餐飲店鋪衛生狀況堪憂,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長寧區檢察院出手了 - 天天要聞

無堂食外賣餐飲店鋪衛生狀況堪憂,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長寧區檢察院出手了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網路餐飲的蓬勃發展,無堂食外賣這一新業態迅速崛起。然而,這種新模式由於缺乏明確的管理標準,往往存在經營不規範的問題,且由於其經營場所隱蔽、商戶規模小、經營地址和人員變動頻繁等特點,容易成為監管盲區,從而帶來食品安全風險。今年年初,「益心為公」志願者檢察雲平台收到舉報,反映長寧...
百草園Mom's Garden重構腸道健康產業新秩序 - 天天要聞

百草園Mom's Garden重構腸道健康產業新秩序

過去,腸道健康在公眾健康認知體系里並未佔據太大比重,更多處於「問題出現再處理」的需求邊緣。如今,伴隨大眾健康意識日漸提升,腸道健康管理也加快轉變為面向未來的日常剛需。近日,德國專業腸道健康品牌百草園Mom's Garden宣布即將聯合行業各方「0瀉藥產業聯盟」,這意味著,通便產品中添加刺激性瀉藥的趨勢將被有力遏...
吃米和吃面,哪個對心血管更友好? - 天天要聞

吃米和吃面,哪個對心血管更友好?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吃面還是吃米」的爭論從未停歇。北方人對筋道的麵食情有獨鍾,南方人則對軟糯的米飯愛不釋手。近日,瑞士期刊《營養前沿》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為這場爭論增添了一個新的註腳:吃米或對心血管更有益,在老年人群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為什麼這麼說呢?《生命時報》結合該研究採訪專家,告訴你答案。受訪專家...
抗生素耐藥性凸顯,幻顏之約如何用生物科技守護私密健康? - 天天要聞

抗生素耐藥性凸顯,幻顏之約如何用生物科技守護私密健康?

在健康領域,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正成為日益嚴峻的挑戰。世界衛生組織(WHO)提示,若不加以控制,抗生素耐葯將對健康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在女性私密健康方面,長期使用抗生素類產品進行護理或治療,不僅破壞了陰道內的微生態平衡,還使有害菌產生耐藥性,讓
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開展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科研儀器培訓 - 天天要聞

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開展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科研儀器培訓

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為加強學校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建設,提高科研人員對新購置先進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近日,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組織各院部科研骨幹、教師代表50餘人,到濮陽市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開展了三場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