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
癌症相關檢查分為三類:療效評估類、確診類、篩查類,臨床常用篩查類檢查來篩查癌症高風險人群。
▲血常規的檢查意義
血常規檢查是比較基礎的一個化驗,可以用來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初步分辨感染的類型,血液檢查非常快,並且通過該測試可以及時檢測到疾病的許多早期癥狀。
例如,貧血的基本檢查是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指標,無論是做血常規還是尿常規都是至關重要的,做檢查前需空腹8~12個小時。
當然血常規的檢查只能作為初步的懷疑,明確診斷還需要進行進一步腫瘤標誌物和骨髓像的檢查等。
「血常規」能幫助查出癌症嗎?
血常規顧名思義是通過血液進行各項指標檢查,是否能查出癌症,並不是很絕對,要想篩查出癌症,要採取化驗,主要是通過腫瘤相關標誌物的檢測。
由於癌症的產生原因比較複雜,多數情況下,單純通過一項血常規是無法對癌症進行診斷。
血常規檢查,發現這幾個指數有異常,一定要重視
【紅細胞】
紅細胞在人體存在的價值,是負責將新鮮的氧氣、營養成分輸送的全身各處,並將體內產生的多餘廢氣送至肺部,和氧氣完成交換。
一般情況下,異常紅細胞率大於20%,小於80%為混合性的血尿,且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可能性大,可見於生理性血尿、泌尿系腫瘤、泌尿系感染等情況。
如果血紅蛋白細胞的數量比較少,說明患者出現了貧血,如果發現紅細胞的數量升高,就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血小板】
血小板升高,可能和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人在感冒的時候,血管中存在大量細胞或病毒,很容易造成血管破損情況的發生。
血小板的減少: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感染以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
像肝癌以及胃癌等癌症,會導致血小板的數量減少,如果通過血常規檢查,發現血小板指數出現異常,需要引起重視。
【白細胞】
白細胞與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相關,主要有淋巴細胞、粒細胞,白細胞屬於免疫細胞,具有防衛能力,能消滅入侵人體的細菌病毒,也能起到清除癌細胞的作用。
白血病患者體內骨髓造血異常活躍,但是正常細胞的合成、增殖一般都會受到抑制,白細胞減少可見於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等。
生理性的白細胞數量增多,大多數會出現在吸煙人群,新生幼兒免疫力系統降低的孕婦身上,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需過於擔心。
血常規能檢測出哪些疾病?
貧血:血常規檢查中的血紅蛋白,主要是來檢測人體內血液里的紅細胞數量,當人體內的紅細胞數量低於正常範圍時,這個時候醫生通常會診斷為貧血,根據血紅蛋白數值降低的幅度可分為輕、中、重度貧血,重度貧血患者需要及時輸血,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凝血:做血常規還能檢查出體內的血小板含量,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凝血的疾病,因為血小板是發揮凝固血液的作用,如果患者體內的血小板過度缺乏,則必須要通過輸血輸血小板來快速提高凝血功能,以防止出血。
感冒:感冒通常是由於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飲食不均衡、工作壓力大或者服用免疫抑製劑都可能引起感冒疾病的發生。
而少數的細菌性感染導致的感冒,完善血常規檢查會發現,白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比例都會升高。
血常規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明確病因,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