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我們人類行為活動的基礎,也是運動健康的基礎,現代社會有很多人藉助健身項目來運動減肥,其實散步才是最樸實、最穩健有效的運動方法。
現在養生保健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散步這項運動沒有年齡和性別限制,是一種舒緩的運動,強度低,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患病的機會,而且安全係數高,性價比更高。
尤其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相比於廣場舞、鞭打等運動項目,經常散步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01
經常出去散步好不好?
促進腸胃消化
很多人吃完飯後直接躺下或者坐下,腸胃蠕動會受到影響,消化功能也會減弱,埋下腸胃疾病的隱患。
飯後適當散步,能夠加快新陳代謝,提高腸胃蠕動速率,刺激消化,降低腸胃系統負擔,但是散步時不要急促,應該輕緩慢行。
預防心血管疾病
經常散步可以提高新陳代謝效率,加速血液循環,降低血栓和斑塊的形成,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而且散步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心肌,有利於身體滋生血氣,對於老年人來說,還能夠起到延緩衰老和預防疾病的效果。
能夠放鬆身體壓力
散步所消耗的能量比較少,帶來的疲憊感也更小,適當散步不僅能夠放鬆身心壓力,而且散步能夠加快血液流通速度,放緩緊繃的肌肉,減輕身體的不適,提高睡眠質量。
鍛煉關節
適當散步能夠改善心肺功能,消耗人體多餘熱量,減肥瘦身,避免不必要的關節損害,還可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加強關節附近的肌肉,加快關節液充盈,減少軟骨之間的摩擦。
緩解疲勞
在散步時,緊張的肌肉和神經能夠得到放鬆,血液循環會加快,神經核細胞可以在血液中獲得足夠的營養,處於緊張狀態下的人,散步之後能夠緩解身心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02
醫生:65歲以上的老人,散步時或需注意5點
散步的時候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多走
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散步能夠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緩解獨居老人的孤獨感,但是散步時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多走。
老年人如果運動量過大會加重膝關節的損傷,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散步的步數要控制在6000步左右,不要超過7000步,也不要低於4000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吃完飯以後稍微休息30分鐘以後再進行散步
我們經常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裡所說的飯後指的並不是吃完飯以後,而是進行適當休息之後再進行散步。
這是因為剛吃完飯之後就散步的話,會增加腸胃蠕動的速度,給腸胃健康帶來負擔,飯後休息半個小時之後,腸胃中的食物已經慢慢消化掉,此時散步可以減輕腸胃的負擔。
不要在馬路邊走
有研究發現,不管健康與否,在公園散步的人肺功能得到改善,動脈血管軟化明顯,而商業街道散步的人肺功能改善不明顯,甚至動脈硬化的狀況出現惡化。
散步的時候可以增加人體的肺活量,如果在馬路邊散步會吸入更多有害氣體或者灰塵對肺部造成不利的影響,同時還會污染刺激血管內膜,使血管變厚,變硬形成斑塊。
注意走路姿勢
65歲之後的老年人在散步時,如果走路的姿勢不正確會損傷膝蓋,比如內外八字走路內八字走路,會讓更多壓力集中在腳的外側增加關節的壓力,久而久之還會導致腿部的骨骼變形和疼痛,形成O型腿。
外八字走路,因為腳趾向外的角度太大,所以會使膝蓋外移,然後形成X型腿,容易導致膝關節疼痛,還會加快關節的退化。
早上起床後不要立刻去散步
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早上起床之後不要立刻去散步,因為早上剛起床的時候,體內的血壓值最高,實踐證明,晨跑的心率和血壓比任何時候都快。此時散步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且早上霧霾比較嚴重,容易吸入很多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