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與痴呆症。
握力變差了也會增加痴呆症的風險。老年人如果男性握力是低於20公斤,女性低於15公斤,還是要十分警惕。14000名年齡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進行的,對他們進行了為期8年的跟蹤。他們發現這些老年人如果握力每減少5公斤,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就會增加約18%。
他們使用的方法就非常簡單的,常見的那種握力儀。實際上相反的研究並不少見,譬如說有發現就是每周鍛煉時間較短的人更容易發生痴呆症。還有就是類似,比如說走路越來越慢容易發生痴呆症,下肢功能變差了或者說金雞獨立的時間變短了也會增加痴呆症的風險。
為什麼運動功能有的時候會反映在大腦健康上?目前主要的幾個假說。
·一個是本身運動會促進大腦內一些有益於神經健康的一些物質的生成,這裡就不做展開了。
·此外另一個比較直觀的就是運動,它可以強健血管,降低三高風險,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所以羅夕夕一直在跟大家說,預防痴呆症中40%是後天因素,而後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四個點。
·一個是腦力鍛煉,還有體力鍛煉。體力鍛煉就是150分鐘的每周的鍛煉時間。
·還有就是嚴控和預防三高問題。
·還有就是飲食上的調整。
鍛煉跟三高問題有的時候是一體的。在這麼多的鍛煉方式中,羅夕夕最推薦大家的實際上就是快走,因為它入門比較容易。每天可以挑個時間30分鐘以上,走的比較快就可以了。注意要穿一雙比較好的鞋子。
當然更高階的一種玩法就是幾種運動形式要串聯在一起,譬如說像肌肉的鍛煉,還有像有氧運動,還有就拉伸運動,老年人可以在那壓壓腿,然後快走。此外利用公園的一些單杠稍微的去練習一下。
據我所知,像終南山鍾院士,即使在這個年齡還是仍然進行了啞鈴鍛煉。
而且做好這些鍛煉之後,不僅是不降痴呆症的風險,在鍛煉的過程中首先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所以它會讓心情愉悅,社交更加的開闊。此外還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總的來說收益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