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個器官挽救剩6個月壽命癌症患者

2022年07月05日12:39:21 健康 1181

據外媒報道,33歲的外國小伙安迪·沃格(Andy Voge)患有腹膜假粘液瘤 (PMP),它是一種少見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剛開始長在闌尾里,之後逐漸擴散到其他器官。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個器官挽救剩6個月壽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聞

2021年9月,安迪經歷了17個小時的多器官移植手術,可謂是九死一生,近一年後他奇蹟般恢復了充實的生活。

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是發生在腹膜壁層、大網膜及腸壁漿膜面的低度惡性黏液性腫瘤。屬少見病,誤診率較高。臨床表現為腹部膨隆和腹腔內被大量膠凍樣黏液腹水充填。發病年齡為40~70歲,女性多見,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高3倍。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個器官挽救剩6個月壽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聞

據安迪所述,他初期的癥狀是腹部有個凸起,「我開始的時候什麼都沒多想……我女朋友管它叫滑稽的肚臍眼兒。」

但是,他還是覺得有必要找醫生檢查一下,醫生告訴他是個臍疝,說「順其自然就好了「。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個器官挽救剩6個月壽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聞

幸虧接下來的血液測試顯示酶異常,預示著他的病症並不簡單。

「所以我們第二天做了超聲波檢查,他們在我的肝臟中發現了腫塊,」安迪說。

後來通過CT掃描證實了他的癌症診斷,安迪和他的妻子感到非常震驚,因為他身體一直很好。

「在我去跑步前幾天,我們吃得很好。一切都正常得不得了。」安迪說。

克利夫蘭診所的外科醫生阿尼爾·維迪亞(Anil Vaidya)博士,也是安迪的主治醫師,他在美國廣播新聞上解釋說,這種罕見的癌症很難被發現,因為它通常會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惡化。

患有腹膜假性黏液瘤的病人常伴隨著腹痛和腹部腫脹的癥狀。

為了治癒癌症,安迪繼續進行手術,雖然起初很成功,但沒過多久,他的病情比以前更嚴重了。

「我每天都在嘔吐,無法保持身體的水分,經常性營養不良和脫水。」他說可能是癌症導致他的腸道阻塞。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個器官挽救剩6個月壽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聞

然後他得到了「毀滅性」的消息,他無法再接受一次手術,只能靠餵食管活著。

「我以為手術做完了。」他的妻子雷切爾說,同時安迪補充道:「他們認為我還剩下大約六個月的時間。」

就在那時,維迪亞博士提出了挽救他生命的替代方案:進行多器官移植手術,用從未用於治療PMP的健康器官替換他垂死的器官。

「這個步驟太關鍵了……多器官移植聽起來就很可怕。」安迪說,但幾天後他得出結論,他無路可退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幸運之神這次站在了安迪的一邊,他的肝臟閉合情況良好,他與一位捐贈者相匹配,該捐贈者能夠為他提供所需的七個新器官,分別為肝、胃、胰和十二指腸(胰十二指腸複合體)、脾、小腸和右結腸。

這些器官為安迪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的機會,現在他可以再次進食,甚至可以完成30英里的自行車騎行。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個器官挽救剩6個月壽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聞

他希望他的故事能夠提醒其他處於類似遭遇的人,希望總在前方。

「在生活中,每個領域都煥發著希望的光芒,永遠不要放棄這種希望。」維迪亞博士說。

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劉雅婷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 天天要聞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北京進入「蒸煮模式」網友:出門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進入「蒸煮模式」。據中國天氣網預報,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陰雨天氣頻繁,濕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餿味了。網友評論稱「感覺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終於也體會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 天天要聞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記者從中央氣象台獲悉,中央氣象台7月4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桑拿天」超長待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一起來看中國氣象局專家怎麼說。記者:阮帥...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 天天要聞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