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魚哥
編輯|比奇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對即將發生的正性或負性事件產生心理期待。
當感知到即將發生的事件會造成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威脅時,就會引發個體產生緊張、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
自我肯定是反思一個人所重視的價值觀和行為的過程,它的主要作用是恢復或加強自我作為一種「適應社會且道德高尚的」的行為,抵禦即將到來的威脅。
或者修復已經發生的威脅對個體所造成的傷害,從而重建自我完整性,減少因威脅領域產生的防禦而對真實情況的錯誤認知和判斷決策。
有助於恢復並加強個體應對威脅刺激的能力,以更開放的、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威脅事物本身。
在人與人日常社交過程中,人們多以面孔表情來傳達信息,比如開心的表情,可能傳達了喜悅,興奮,滿意等安全的信息。
而驚恐的表情,可能傳達了害怕,厭惡,疼痛等難以面對的威脅信息,進而對個體的自我完整性造成了威脅,引發了個體的防禦機制。
因此,研究將從個體對威脅性刺激的心理預期入手,以自我肯定操縱作為干預手段,探究自我肯定對威脅性刺激信息心理預期及知覺加工的影響。
自我肯定對威脅刺激心理期待的影響
先前的研究將心理準備階段線索的CNV視為運動反應準備的一個指標,主要與預期、注意、動機和運動準備有關。
最廣泛的研究預期事件相關的電位,反映自我肯定的個體持續的關注即將到來的情緒刺激和目標導向運動做準備的神經活動。
關於CNV成分研究有以下結果:在線索出現後的600-1000ms中,觀察到明顯的CNV負成分,威脅條件負性情緒線索比其他條件誘發出更為負向的CNV成分。
有效的反映了受試者對威脅信息出現的期待程度,當自我肯定組被試觀看威脅目標圖片時,威脅條件下誘發的CNV波幅顯著大於無威脅條件。
控制組被試在觀看恐懼面孔圖片時,威脅條件與無威脅條件下誘發的CNV波幅沒有顯著的差異,證實了個體在心理準備階段產生了對威脅性刺激的持續關注和心理期待。
實驗組和控制組對威脅刺激的心理期待投入了較大的注意資源分配並表現出持續增強的認知加工。
目前的研究確定線索階段的CNV是反映目標維持的ERP成分。
Brown等人在1989年的研究表明,CNV可以調節壓力和焦慮,CNV的升高與較高的壓力和覺醒水平有關。
與控制組被試相比,此階段自我肯定組被試的壓力和覺醒水平升高,對即將到來的威脅刺激會持續且過多投入注意資源,說明自我肯定可以增強受威脅之前的自我意識。
處於威脅或壓力下的個體對即將到來的情緒事件會產生更大的預期關注,這一階段經過自我肯定個體對威脅性刺激投入的預期和注意增加。
與處於相對正常壓力水平的控制組個體相比,經歷較高壓力的自我肯定組個體會消耗更多的神經資源。
在實驗中表現在自我肯定組被試,在恐懼面孔誘發的威脅條件下表現出較大的CNV振幅,但控制組在威脅條件和無威脅條件下沒有顯著差異。
SPN成分被認為是一種在相關刺激之前的非運動預期波,在此期間需要非運動反應。
更準確地說,SPN作為一種緩慢的皮層電位,在對相關事件的預期中變為負電位,與動機密切相關並反映預期注意和獎賞預期的神經表徵。
關於SPN成分研究有以下結果:在目標刺激出現前的-200-0ms中,觀察到明顯的SPN負成分。
進一步分析可觀察到,威脅條件負性情緒線索比其他條件誘發出更小的SPN成分。
表明受試者對威脅信息出現的期待程度降低,不再過度期待威脅信息的來臨,與CNV階段相反。
在威脅條件下,被試經過自我肯定操縱所誘發的SPN波幅顯著小於控制組誘發的波幅。而控制組被試在觀看恐懼面孔圖片時,威脅條件下誘發的SPN波幅顯著大於無威脅條件。
再次證實了個體在心理準備階段產生了對威脅性刺激的關注和心理預期產生了變化,經過自我肯定的操縱後,實驗組對威脅信息的預期降低。
而控制組對威脅信息的預期注意維持增強的狀態,對威脅刺激的心理期待投入了較大的注意資源分配並表現出持續增強的認知加工狀態。
同時也說明目標威脅刺激出現前自我肯定操縱有效的降低了被試對威脅性刺激的預期期待,使得威脅性刺激所造成的防禦反應減少。
自我肯定對威脅刺激知覺加工的影響
N170成分被認為是反映面部結構加工過程的指標,可以清楚地區分面孔與非面孔視覺刺激,關於N170成分研究有以下結果:
在目標刺激出現後的160-180ms中,觀察到明顯的N170負成分,當呈現恐懼面孔目標圖片時,非自我肯定組在威脅條件下的N170振幅顯著大於無威脅條件下。
再次證明了沒有經過自我肯定的被試在威脅條件下會比沒有威脅條件誘發出更大的N170波幅。
而自我肯定組被試在觀看恐懼面孔圖片時,威脅條件與無威脅條件下誘發的N170波幅沒有顯著的差異。
而當被試在觀看高興面孔情緒圖片時,威脅條件和無威脅條件沒有顯著差異。
經分析發現,N170波幅的腦區分布中發現右側半腦電極點的波幅顯著大於左側,支持了N170成分的右半腦偏側優勢。
結果表明,在對威脅刺激知覺加工過程中收到自我肯定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威脅條件下恐懼面孔情緒目標圖片的N170波幅減小。
從而降低威脅刺激對個體的影響,減少防禦反應,使機體免受損失,減輕心理衝突,更好適應環境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
在對N170成分的大量分析中發現,負性威脅性情緒面孔誘發的N170振幅顯著大於正性無威脅性面孔表情所誘發的振幅。
他們認為N170成分不僅反映了面孔情緒信息,還反映了社會性信息解釋。
在研究中,控制組在威脅條件下恐懼面孔情緒目標圖片誘發的N170振幅顯著大於無威脅條件下,表明威脅信息需要更多地注意資源來對面孔表情圖片進行分析。
而自我肯定會降低個體在遇到威脅信息時的防禦反應,使恐懼面孔和威脅信息的威脅性減小。
這一階段投入的認知資源也相應減小,從而通過在自我肯定操縱後威脅條件下與無威脅條件下觀看恐懼面孔圖片的N170波幅無顯著差異表現出來。
LPP成分被認為反映了情感加工後期的資源分配和精化加工。
例如,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焦慮患者對負性圖片的LPP反應增強。同樣,與中性事件相比,恐慌癥狀患者的LPP反應降低。
對負面事件的迴避可能會干擾對這些事件的評估和習慣化,從而維持負面情緒體驗。
關於LPP成分研究有以下結果:在目標刺激出現後觀察到明顯的LPP成分。
控制組內,威脅條件下恐懼面孔情緒目標圖片誘發的LPP波幅顯著大於無威脅條件下,再次證明了沒有經過自我肯定的被試在威脅條件下會比沒有威脅條件誘發出更大的LPP波幅。
而自我肯定組內恐懼面孔圖片誘發的LPP波幅在威脅條件和無威脅條件下無差異。
結果表明,自我肯定影響了對情緒面孔表情加工的後期資源分配及高級知覺精細化加工過程,通過減小威脅條件下恐懼面孔圖片誘發的LPP波幅。
減少個體在威脅的情況下對負性刺激投入過多的認知資源以及對威脅信息的進一步的闡述降低威脅信息對個體的影響。
減少負性情緒體驗及消極性防衛,合理調節心理壓力,以更寬闊的視角去合理應對威脅以及緩解威脅刺激產生的影響。
個體在面對威脅信息如挫折或面臨焦慮時,運用已學到的比較成熟的肯定個人核心價值觀的適應技巧或方式。
避免對負性事件進行進一步的知覺精細化加工,從而保護機體從危險中解脫出來。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經過自我肯定的個體更傾向於處理威脅信息,而不是防禦、否認或以其他方式淡化它們的動機意義。
研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表明自我肯定在威脅情境中具有保護作用,初步表明,自我肯定可以緩衝威脅信息對心理期待負性情緒的影響。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自我肯定減少了防禦性否認或脫離,從而增加了對威脅的處理。
然而,與以往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被試觀看的威脅刺激圖片對他們的自我概念幾乎沒有威脅,自我肯定增強了對這些威脅圖片的神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