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緒療法(RET)——概觀

2022年11月02日12:50:53 心理 1379

作為幾種主要的治療理論取向之一,認知療法(有時也稱認知行為療法)是當代吸引了眾多諮詢師的一種取向。對這一取向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心理學家不只一人,也不是一批人團結在一起協同努力,而是由許多人各自相對獨立地發展出各自的體系。隨著這些體系的成熟,人們發現它們有著相同或相近的取向。一般認為,屬於這一取向的有埃里克·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欽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貝克的「認知療法」,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RET),以及格拉塞的「現實療法」。

在這些體系中,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認知—行為」取向的色彩也特別突出。RET正好是作者本人主修的療法,所以我把它作為一個代表進行詳細的介紹。歡迎朋友們私信或在評論區討論,我們一起討論、學習、成長和進步。

理性—情緒療法(RET)——概觀 - 天天要聞

理性—情緒療法概觀

理性—情緒療法的歷史

理性—情緒療法(Re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醞釀於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後漸趨成形。但據埃利斯自己說,理性—情緒療法的核心思想——對理性認識在人的生活中之作用的強調,卻與埃利斯的早年生活與學習有關。阿爾伯特·埃利斯生於 1913年。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埃利斯在身心兩方面的發展上都出現過一些困難。他患過急性腎炎,性格也一度很羞怯,怕在人前講話,尤其怕與異性相對。在此期間他對哲學發生了濃厚興趣,閱讀了古代和現代許多哲學家、思想家的著作。其中愛比泰德、奧勒留、愛默生、杜威、弗洛伊德羅素華生等人對他尤其有影響。在這些思想家的影響下,埃利斯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是沒來由地自己製造出來的,從而下決心採取一種認知—行為性質的方法來克服自己怕在人前講話以及社交焦慮的毛病。

埃利斯於1943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194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儘管他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心理分析療法不無疑慮,他還是覺得這是種深刻的治療形式,因而於1947年在凱倫·霍妮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家的指導下開始進行個人分析和訓練。自此以後,他便開始以經典心理分析的方法進行心理治療。到1953年左右,他越來越對這種療法的理論及其療效失去信任,雖曾努力嘗試對它進行改造,但最後還是認為這樣做徒勞無益。

在50年代理性—情緒療法的醞釀時期,曾將這種治療稱作「理性療法」(RT)。埃利斯試圖以此使它與其他療法區分開來。但後來發現人們常將它混同於18世紀的理性主義哲學思想,這易於使人忘記這種療法的同時也強調行動的特點。這樣,埃利斯與他的第一個合作者羅伯特·A.哈帕決定,將RT改名為「理性—情緒療法」(RET)。

RET的特點是認知、行動並重,理性、經驗並重。但在60年代,它強調理性作用這一特點更突出。埃利斯堅信,一個人如果有了一種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學,他就幾乎不可能產生情緒困擾。埃利斯認為他的這種信念吸收了古今許多哲學家、思想家和一些重要的認知治療家的思想。其中也包括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道家的思想。中國古代思想家大多認為,情生於思,要改變情緒,就得改變人的思想。後來,西方哲學家如斯賓諾莎、羅素把這些觀點引入了現代西方世界

RET在60年代早期曾採用其他療法的一些練習方法,如皮爾斯的「遭遇法」等,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屬於它自己的經驗性練習,這使它的行為取向也得到加強。隨著RET的成長,70年代以後有越來越多的臨床心理學家加入了RET的陣營。RET的原理被應用於多種多樣的情緒障礙的治療,出現了不少闡述RET的著作。除了學術性著作外,RET還出版了大量自助性的理性—情緒治療程序讀物,以及一般的普及讀物。例如《理性生活嚮導》、《成功婚姻嚮導》、《克服拖沓毛病》、《個人幸福嚮導》等等。

到了80年代,RET已經成了一個國際聞名的心理治療體系。它有兩所研究機構,一個是「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是一家非盈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組織,創辦於1959年;另一家是「理性—情緒治療研究所」,創辦於1968年,是一個培訓機構。兩所機構的本部都設在紐約市。除了出版專著、書籍和通俗讀物外,還出版一份名為「理性生活」的期刊。在教育培訓方面,開設了成人教育課程,研究生培訓,以及特別的專業進修班。

埃利斯本人擔任紐約理性—情緒治療研究所的所長。埃利斯在40年代早期就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那時,他從事有關性問題的研究及相關的工作,並獲得了一定的聲望。後來,他決定進行正式的臨床工作。他當時認為,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是精神分析。然而後來他認識到,失調的關係是由失調的人導致的,一個人要想知道怎麼跟別人處好關係,就必須先知道怎樣讓自己協調好自己的生活。

對埃利斯有主要影響的是古希臘羅馬斯多葛學派,他們強調哲學起因先於心理障礙。實質上,斯多葛學派所要表明的是引起人們失調的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們對事物的看法。這成為理性—情緒療法的理論基礎。同樣,這個觀點也深深地植根於今天的各種認知—行為療法之中。

理性—情緒療法(RET)——概觀 - 天天要聞

主要的哲學影響

除了斯多葛主義之外,還有其他幾種哲學對理性—情緒療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1、康德、斯賓諾莎和叔本華的思想。

2、科學哲學家波普、賴欣巴赫和羅素對埃利斯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埃利斯認為理性—情緒療法的治療實踐在許多方面都與科學方法中的邏輯經驗原則一致,他也強調科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反教條主義的特徵。

3、基督教哲學也是重要的影響源之一,理性—情緒療法關於人的價值的理論與基督教譴責罪惡,但諒解有罪者的觀點相一致。

4、理性—情緒療法站在自我接納的立場上,反對各種形式的人類等級,因此與道德人文主義產生了聯繫。同時,理性—情緒療法認為,人類是宇宙的中心,他們有選擇的權力,因此它又受到海得格爾和蒂利希的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

5、在60年代,埃利斯還受到普通語義學的影響,這些語義學家強調語言對思想的強大的影響,感情過程依賴於人類用語言所建構的思想基礎之上。

主要的心理學影響

1、埃利斯曾經在霍妮學院接受分析訓練,其間,接受了霍妮的若干重要概念,尤其是「專制的必須」對他形成了早期的影響,使他注意到絕對的教條主義的認識會導致心理障礙。

2、阿德勒對理性—情緒療法的發展也形成諸多方面的重要影響。

3、理性—情緒療法也受到早期行為主義的先驅們的影響,借鑒了行為主義的一些治療方法。

在明天我們來談一談RET的特點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評論、點贊和轉發,謝謝大家!

理性—情緒療法(RET)——概觀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