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靜進醫生
他們能記住什麼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孩子們的記憶力非常奇特,有些簡直稱得上是記憶天才,例如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恆久的記憶力、「活萬年曆」、「人肉照相機」、「學者綜合征」等,並會沉迷於符號、音樂、結構圖、標誌物等的記憶。只可惜,這些能力放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沒啥實際用處。起初有些ASD孩子表現出極佳的記憶力,使得父母為之高興和興奮,覺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會走出重彩濃艷的一生,殊不知結局多與父母的願望大相徑庭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們的奇特記憶力。
很多ASD孩子自幼就具備特殊而超常的記憶能力,甚至無師自通、過目不忘地記住很多信息,如片語、歌詞、線路圖、迷宮圖、街道、結構圖等,且多限於他們狹隘的興趣範圍。科學家們困惑於ASD為何與眾不同地記住很多沒多大實際用途的信息,而且記憶容量十分龐雜、奇特,甚至「深邃」。問題是,ASD的特殊記憶與社會生活和學習不搭界,記憶內容與日常生活沒啥關係。
記憶是大腦的重要功能之一。記憶損害,意味著相應腦神經功能出現了損害。ASD記憶方面的探索研究甚多,結果不一,眾說紛紜。在醫學檢測中,不會將ASD的記憶能力作為診斷標準,因為ASD所表現的記憶能力千差萬別,簡直無法歸類。如高功能ASD和低重典ASD記憶表現完全不同,甚至是南轅北轍,腦內記憶功能損害的機制也完全不同。
早先的醫學研究,甚至將ASD診斷為「發育性健忘症」,但這種觀點很快遭否定(Boucher J.2012)。神經心理學研究發現,ASD實際上存在著很多記憶功能的損害,如工作記憶(指短時記憶,通常用於解決眼前問題)、語音記憶以及視覺空間記憶,這些功能的損害與他們的執行功能缺陷有關(見前文:孤獨症兒童的工作記憶特點)。
內隱和外顯記憶
心理學將ASD的記憶損害歸類到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和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兩個方面。前者指對人所經歷事物的回憶與陳述,如孩子對學校發生事情的回憶和描述。後者指對事物無須刻意而自動記住的過程,如孩子逛商場時無意間記住看到的商品及其名稱等。ASD孩子的記憶則完全不是用這種方式來實現。
普通人的記憶有很強的編碼功能。可根據經驗對信息進行歸類、演繹、編程,然後記憶它。但指望ASD用此方式記住信息,幾乎不可能,他們的大腦記憶通道完全是另一種套路。
研究表明,具有語言功能ASD,其社交情景記憶(外顯記憶)受損明顯,但他們的語義記憶尚有保留,仍不足以陳述自己的社交經歷,與其大腦海馬體和內側顳葉區域的損害有關(Goh S Peterson BS.2012)。無論是低功能,還是高功能ASD,普遍存在外顯記憶功能的損害。
低功能ASD的內隱記憶在某些方面可能優於高功能ASD,他們基本不使用組織策略或背景來支持自己的記憶。例如,他們很少使用語言或是背景信號的聯想來記憶事物,而是像攝像機一樣和盤接受所觸到的信息,如結構、圖形、線路等,但卻記不住不久前看到過的面孔或人士(Boucher J.2012)。
ASD不會用有效的編碼功能來記住信息,也不會靈活運用視覺和聽覺記憶間的轉換,記憶功能會出現逐漸衰退,很難記住事物的複雜性過程,即所謂工作記憶損害。這也會罹及到視覺空間記憶和語言記憶,他們的聯想記憶範圍非常狹窄。他們比同齡正常兒童回憶不久前的經歷要困難得多,這不僅僅是因為語言表述困難,完全可歸結於他們無法使用同齡孩子會用的那種記憶策略(Williams DL.2006)。
無論是高功能還是低重典ASD大都在童年期表現出較好的內隱記憶功能。我們團隊發現,對低功能ASD孩子進行記憶測試十分困難,他們既不理解測試要求,也不大配合心理測驗。但輕度ASD則對非社交性刺激會表現出較完整的內隱記憶,他們的經典條件反射和知覺與概念的啟動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靜進等.2022)。
事實上,很多ASD孩子在數學、藝術和音樂即興創作方面具有非凡的內隱感知處理能力。所以,他們在某些技能領域表現出超凡的記憶能力和表現欲,但大多會逐漸退化和消失。
說到底,ASD的記憶能力受其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病症程度、個人特長、家庭引導、康復教育等諸多因素關聯,所以會表現出多彩、多樣的記憶特點,無法一言蔽之。